阅读历史

第199章 英藏交涉(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2342字

从一九○六年《藏印续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自觉其对于西藏权力的薄弱,而亟思改弦更张,也和其对于蒙古一样。一九○五年,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给藏番杀害。政府以赵尔丰为边务大臣,并命四川提督马维祺,出兵讨伐。这一役的结果,把现在的川边地方,全行戡定,逐渐设置县治。

先是英兵入藏,达赖出奔,本有到俄国去的意思。后来听见俄国的兵,给日本打败了,就此作为罢论。滞留在西宁几个月,跑到库伦。明年,从库伦回来,依旧滞留在西宁一带。清朝颇想笼络他,劝其入朝。于是达赖于一九○八年四月到北京,恢复出逃时所革西天大善自在佛封号,并加诚顺赞化名号。十月,德宗、孝钦都死了,达赖乃回藏。赵尔丰的经营西藏,达赖其不谓然。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到拉萨,就嗾使藏人反抗。赵尔丰派钟颍带兵一千五百人,于前一九一三年二月,进入拉萨。十六日,达赖逃奔印度,要求印度总督干涉。印度总督含糊答复。达赖没奈何,回到大吉岭。清朝得他逃亡的消息,便下诏,把他废掉。

然而清朝末年的驻藏大臣联豫,所带军队,颇无纪律。把枪弹都卖给藏番。于是藏番军械,颇为充足。革命的消息,传到拉萨,驻藏清军,以为从此没有法律了,就随意剽掠。藏人大怒,群起反抗。其结果,清朝军队都被逐。达赖乘机回拉萨,宣布独立。并嗾使藏番内犯。巴塘、里塘,先后失陷。并进攻打箭炉。四川都督尹昌衡(政府旋以为征藏军总司令),出兵征讨;云南都督蔡锷,也发兵会攻。七月,在里塘、巴塘中间,把藏番打败。藏番退回。而川滇兵亦因粮械两乏,不能进取。八月十七日,英使朱尔典,向外部提出抗议,要求中国对西藏:不干涉内政,不改省,不驻扎多兵;而且说英国还没有承认中华民国,傥使中国不容纳英国的意见,英国惟有和西藏直接交涉。政府怕事实上生出困难,只得改为安抚(征藏军总司令,改为川边镇抚使)。而且恢复达赖的封号。又承认英国的要求,派陈贻范和英藏两方的代表,共同会议,以解决对藏问题。——此项会议,以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始于大吉岭。后来又移于印度的西摩拉。

蒙古有内外,西藏是没有内外的。而英国人对西藏的要求,差不多全抄俄国人对于蒙古的办法,强要立出内外藏的名目来。陈贻范不肯承认。英人又以和西藏直接交涉相恫喝。陈贻范不得已,于一九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与英人签定《草约》。其大旨是:

英国承认中国对于西藏的宗主权,中国承认外藏的自治权。中英都不干涉西藏的内政,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

彼此不派兵,不驻宫,不殖民。——但中国得派大员,驻扎拉萨;卫队以三百人为限。英国驻扎拉萨的官的卫队,不得超过中国官的卫队的四分之三。

内外藏的界限,暂用红蓝线画于本约所附的地图上。

此项条约,把中国在西藏的权力,骤然缩小,和在外蒙丝毫无异。而其尤为紧要的,则系所谓内外藏的界线。

原来康之与藏,本不能并为一谈。参看第四篇第二章第三节。旧界系以江达以东为康,以西为藏。所以雍正四年会勘画界案内,于江达特置汉藏两官。清末改康为川边。其境域,亦系东起打箭炉,西至江达。经四川总督赵尔巽、边务大臣赵尔丰、驻藏大臣联豫会同画定,于江达立有碑记。一九一二年,尹昌衡改江达为大昭府;将硕督、嘉黎、恩达、察隅、柯麦五县,划归管辖;曾经内务部颁布在案。以上据四川省议会一九一九年通电。然则姑无论西藏本无内外;即欲强分为内外,而所谓内外藏者,亦应统限于江连之西。乃英国人之所谓藏者,几于包括川边,分割青海;还要在其中画分内外,把外藏的范围,扩充得极大。陈贻范第一次提出的让步案:是怒江以东,完全归中国治理。怒江以西,至江达,保存前清旧制,不设郡县。第二次:将中国治理之界,让至丹达以东。第三次:让至怒江以东。第四次:但求青海保存原界;巴塘、里塘等地方,仍归中国治理。而把怒江以东,德格、瞻对等地方,都划为特区。但英使始终不听,先后提出修正案两次,仅允将金川、打箭炉、阿敦孜等地,由内藏划归中国。——但瞻对、德格,仍属内藏。——白康普陀岭、阿美马顶岭东北之地,划归青海。陈贻范屡次交涉无效,只得就英使原提出的草案所附地图的红蓝线,略加伸缩,竟于草约签字。案内外藏的界线,当时所划,究竟如何,因此项文件,全未公布,吾人至今不得而知。本节和第六章第二节所述,都系依据外交部一九一九年九月五日的通电,和当时各省争执的电报,以及中外报纸,近人著述。总仅能得其大略,读者谅之。

政府得陈贻范的报告,大惊,急电令不得在正约签字。五月初二日,政府通告英使,说:“草约虽可同意,界线万难承认。”自此此案由政府和英使朱尔典直接交涉。政府于六月十三日,对英使提出四条。其中关于内外藏界线的,是:

内藏界线:应自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起。循昆仑山脉东行。至白康普陀岭,南行。循阿美马顶岭,向东南斜行。至打箭炉,近北纬三十度,西折。至巴塘之宁静山,沿金沙江南下,向西南斜行。至门工,复沿怒江下游,上至当拉岭。西行,至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即昆仑山麓为止。

外藏境界:自门工起,沿怒江下游,上至当拉岭。北行,至英京东经八十六度,北纬三十六度,即昆仑山麓为止。此线以西,为外藏自治范围。

案照此条件,业将青海的西南一部分,和川边的大部,划归内藏。至于真正的西藏,则全归入外藏自治范围。然英使仍说和《草约》所拟,相去太远,不能承认。七月初三日,英藏委员,竟将正约签字。

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外交部和英使协议。我国方面,又提出最后的让步案:

(一)打箭炉、巴塘、里塘各土司所属之地,归四川省治理。

(二)察木多、八宿、类乌齐各呼图克图,及三十九族土司所属之地,皆画入外藏。

(三)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三十九族,察木多、德格土司以北,及青海南部之地,皆画入内藏。但内藏改名康藏。

(四)云南新疆的省界,依然如旧。

英公使置诸不复。此项问题,一时遂成为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