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84章 满蒙藏的危机(下)(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4062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东北一方面,既然因日俄的竞争,而弄得如此。西南一方面,却还有因英俄竞争,而引起的“轩然大波”呢。原来西藏地方,因地势上的关系,人家本称他为秘密国。清朝对于他,也是取封锁政策。其原因,自然是在政治上。而西藏人所以赞成他的政策,则另有一种隐情。原来西藏地方,最需要内地的茶。都是由特权阶级买了,再卖给西藏人民的。一出一入之间,可以获利无算。傥使对于印度,自由通商,因运输上的关系,川茶的生意,定要为印茶所夺。所以西藏的特权阶级,也抵死持着闭关主义。英人的注意西藏,却由来已久。一七八○年,班禅喇嘛入京贺高宗万寿。印度总督就派人去和他商议印藏通商的事情。班禅说这件事情,须进京之后,奏过皇上,方能决定。后来班禅死在京里,这件事情,也就搁过了。

西藏的邻国,有一个廓尔喀,又有一个哲孟雄。廓尔喀和西藏的关系,前已说过了。至于哲孟雄,则据说:他的国王,本是从西藏来的(其时约当清初)。历代的王妃,都求之于西藏的贵族。人种、风俗、政教,全和西藏相同。上流社会的话,就是西藏话。其关系可谓密切了。一八三五年,英国人才给他年金三百镑,收买他首府附近的土地,作为殖民地。一八六○年,又增加年金一二○○镑,获得筑造铁路之权。一方面又再三要求中国,许其派人到云南、西藏间,测勘商路。中国不得已,于一八七三年答应了他。明年,英人玛加理等,由上海经汉口到云南。又明年,走到腾越,为土人所杀。英公使遂乘机要求,迫中国订立《芝罘条约》(光绪二年,李鸿章和英使在芝罘订结的),丧失了许多权利,而附约中仍许英人入藏探测。其后英人要实行,西藏人竭力抗阻。中国觉得交涉棘手,趁认英国并吞缅甸的机会,才于条约上将此事取消。——一八八六年。明年,西藏人又派兵到哲孟雄。在哲孟雄和印度交界处,建筑炮台,以阻止英人入哲。并且劝哲王搬到西藏。一八八九年,印度人把西藏的兵打破,逐出哲孟雄境外。并迫西藏人释放哲王回国议和。西藏人无法,只得应允了他。于是英国人在哲孟雄设立统监。又向总理衙门交涉,要求派员会议哲孟雄和印藏通商问题。一八九○年,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和印度总督订立条约:承认哲孟雄归英保护,而印藏通商问题,则说后日再议。到一八九三年,才订立《藏印续约》,开亚东关为商埠。然藏人延不实行,印藏间的通商,仍然没有进步。而俄国人在西藏的势力,反而着着进步。

原来俄国人,从占据中亚之后,就野心勃勃,更想南下;英人怕其危及印度,也要竭力预防。于是阿富汗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波斯也成为两国的争点。西藏介居其间,自然也不得安稳了。西藏人的思想,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容易被人笼络。俄人知道他是这样,就阳为尊崇黄教,以笼络他。西藏人信以为真,和俄国的感情,一天天好起来。两方之间,遂至互通使聘。一九○二年,达赖十三世何旺罗布藏吐布丹甲错济塞汪曲却勒朗结,又派使如俄,俄人接待他,极为隆重。英人大惧。恰好日俄开起战来了。一九○四年,英国就派兵入藏,直逼拉萨。达赖逃奔青海。英国人和班禅订立和约。

开江孜、噶大克、亚东为商埠。

赔偿军费五十万镑。——合卢比七百五十万。

撤废从印度到江孜、拉萨的炮台山塞。

西藏承认下列五事,非得英政府的许可,不得办理:(一)把土地租卖给外国人。(二)西藏一切事情,都不得受外国干涉。(三)不得允许外国派遣官员及其代理人入境。(四)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别项权利,都不得许给外国或外国人。(五)西藏一切进款,以及银钱、货物,不得抵押给外国或外国人。

英人要求驻藏大臣有泰签约。有泰电告外务部:外务部复电,令其万勿签字(于是只有西藏代表的官吏,同英国人签了约),一面和英国交涉。到一九○六年,才把此项交涉,移到北京办理。四月二十六日,由外务部侍郎唐绍仪,和英国全权公使萨道义,订结《藏印续约》六条。把《英藏条约》,算做此约的《附约》。约中声明:“英国不占西藏的土地,干涉西藏的政治。中国也不许别国占据西藏的土地,干涉西藏的政治。”“《附约》中所谓‘外国’及‘外国人’,中国不在其内。”赔款本定七十五年还清;未还清时,英国得驻兵春丕。其后印督申明:“减为二百五十万卢布,分二十五年还清。一九○九年赔款付清,并且商埠开办,已满三年后,英国人即行撤兵。”这时候,赔款已由清廷代为付清。英国的兵,也就于这一年十二月内撤退了。

西藏问题喘息方定,蒙古的警告,又传来了。原来日俄两国,同美国“满铁中立”的提议。反得了接近的机会。一九一○年七月,两国订立《协约》。表面上说是“满洲现状被迫时,两国得以互相商议”。据说,暗中还有秘密的条件。便是:“日本并韩,俄不反对;而俄国在蒙新方面的举动,日本也予以承认。”《协约》成立后,未及两个月,韩国就被并了。到明年正月里,俄国就突然向外务部提出条件。

一八八一年《中俄条约》第十款,许“俄国在内外蒙古贸易,依旧不纳税”。并许“俄国人民,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和天山南北两路其余各城,贸易暂不纳税。俟将来商务兴旺,再由两国议定税则。”第十五款又说:“关于通商各款,每十年修改一次,傥或未改,便仍照行十年。”第一次第二次期满,都没有改。到一九一一年,又是应该修改之期了。我国就于一九一○年的冬天,向俄国人表示要修改的意思。谁料明年正月,俄国公使,就突然提出下列的条件:

国境百里以内,一切物品都为无税贸易。——中国向俄国提出的主张,系以百里内的产品为限。

俄人于蒙古、新疆,均得自由移住;且一切贸易,都不收税。

俄人于科布多、哈密、古城三处,设立领事。

伊犁、塔尔巴哈台、库伦、乌里雅苏台、喀什噶尔、乌鲁木齐、科布多、哈密、张家口等处,俄国亦有设立领事馆之权;俄国人,有购地建屋之权。

而且同时声明:“中国傥不全数承认,便要取自由行动。”二月初十,居然提出最后通牒,以二十八日为最后的期限。这时候,中国的舆论,颇为激昂。报纸上有许多筹划同俄国人开战的话。然而自然是“徒为壮语”。到二十七日,政府就不得已,全数承认了。

这种无理的要求的提出,固然由于这时候的俄国政府,以侵略为怀;又欺清朝政府软弱,乐得虚声恫喝。取得权利;然而其中也有个原因。原来清朝对于蒙古,是取封锁政策的,不准汉人移殖的,见上节。无如蒙古王公,大多数不能理财。穷得不得了,便把土地向汉商抵借款项。这件事,本是违犯清朝禁令的。俄人却看作清朝政府,藉此取得蒙古的土地。曾有俄人著书说:“中国政府,用这种政策,六七十年后,全蒙古的土地,都要到汉人手里了。”其实清朝政府,哪有如此远大的计划。俄人却疑心生暗鬼,便也取同样的手段,借款给蒙古人。这都是庚子以后的事情。光宣之间,给中国政府发觉了。不免大吃一惊。忙代蒙人把债还了,土地赎回。俄国人虽然无可如何,却总想“限制中国人经营蒙古,而自己却在蒙古取得广大的权利”。所以有这一项要求的提出,和后来趁蒙古人宣布独立,和他结约,限制中国人派兵殖民的举动。其实清朝政府,脑筋里哪曾有过殖民两个字。而且满清政府,还是禁止汉民移殖的。其结果,联蒙制汉的计划,依然并无效果。却把满蒙空虚着,“慢藏诲盗”,以致引强敌侵进来。“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封锁”、“猜防”的罪恶,这可以算做“明效大验”了。——关于库伦独立,和西藏达赖背叛的事情,因为方便上,搁到下一篇里再叙;还有两件交涉上较为重要的事情,却附带叙在这里。

其(一)是英国占据片马。英国从占据缅甸之后,一八九四和一八九七两年,两次和中国订立《滇缅界约》。然仅划定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以南的境界;自此以北,《约》中规定,俟将来再行核定。一九○五年,迤西道和英国驻腾越的领事,曾经会勘一次。依然没有结果。而片马一地,系从缅甸通西藏、四川的要路;滇越铁路,傥然取道于此,尤觉平坦。英国就突然于一九一○年十二月,派兵驻扎。中国和他交涉,英国人总说并无占据之意,然而始终延不撤兵。这件事情,如今正在交涉,还没结束。

其(二)是关于中葡澳门划界的事情。欧洲人和中国通商,以葡萄牙人为最早。当明朝中叶时候,葡萄牙人所出入的口岸甚多,然而其人颇有暴行,以致到处被中国人斥逐。到嘉靖三十六年,才纳贿于广东官吏,求租现在的澳门半岛,为晒晾船货和屯积货物的地方。官吏贪贿,允许了他。然而因人民与葡人冲突,以致酿成事端,也是官吏所惧的。到万历元年,就想出一个法子来,就澳门半岛狭处,筑造围墙,限制葡人,出入必由此路,当时原是防闲管理的意思。然而围墙以外,中国人就不啻置诸不问了。然而这时候,葡人还按年缴纳租金。直到五口通商以后,中国国威坠地,葡人就并租金而不纳了。光绪年间,总署因广东贩运烟土的人,多藉澳门为护符而漏税,要想取得缉私之权,竟不惜断送澳门,以为交换。一八八七年,派税务司金登干到葡京,和葡人商订条约,豫立节略四条,其中第二条:中国许葡萄牙人永远居住管理澳门。第三条:非得中国允许,葡萄牙人不得将澳门转让他国。不多时,总署和葡国全权,在北京订立《中葡条约》五十四条。对于豫立节略中的这两条,彼此均无异议。并订明:“俟两国派员妥为会订界址,再行特立专条。其未经定界以前,一切事宜,俱照依现时情形;……彼此均不得有增减改变之事。”然而其后“会订界址,特立专条”的事情,始终未能办成。而葡萄牙人却屡次越界侵占。一九○八年,日本船二辰丸,密载军火,在澳门附近的海面,为中国捕获。葡人竟声言该处并非中国领海(后来由中国军舰,向二辰丸谢罪;并赔偿损失,收买其军火)。于是澳门画界的事情,中国更觉得其切要。一九一○年,中国派云南交涉使高而谦,葡国派海军提督玛喀多,在香港会商,相持不决。后来把交涉移到北京。适值葡国革命,事又中止。这件事情,就到如今仍为悬案。而去年(一九二二年)五月,又有澳门葡兵,凌侮中国的人,以致中葡冲突,葡兵大杀华人的事情。

以上所述,都不过关系大局的事;其余小小不幸的交涉,还不知凡几。国权丧失愈多,国势危险愈甚,民心的愤激,也日甚一日,这也是胜清颠覆的一个大原因。而铁路借款一事,竟直接做了亡清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