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6章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1876字

历史上的匈奴、蒙古,都是从亚洲西北部,侵入欧洲的。却从俄罗斯兴起,而亚洲西北部,反受其侵略。历史上的印度,是常受西亚高原侵略的。却从英吉利侵入印度,而西亚高原,亦反受其侵略。而且英人的东侵从海,俄人的东侵从陆,本来是各不相谋的。乃英人从印度西北出,俄人从两海之间东南下,而印度固斯山一带,就做了两国势力的交点。这也可谓极历史上的奇观了。当英人侵入印度,俄人侵入两海之间的时候,也正是清朝平定天山南北路和征服西藏之时。三国的势力,恰成一三角式的样子,乃英俄两国的势力步步扩充,而清朝的实力,则实在不能越葱岭一步,就弄成后来日蹙百里的局面了。

要晓得英俄两国对于亚洲的侵略,却不可不晓得帖木儿(Timur)。帖木儿,是蒙古王室的疏族。当元末,钦察、察合台、伊儿三汗国既衰之后,参看第三篇下第四章第一节。起兵平定中亚,定都于撒马儿干。《明史》即以其都城之名称之为撒马儿干。尽服钦察、察合台、伊儿三汗国。又打败新兴的土耳其,一时威势甚盛。帖木儿死后,一四○四年,明成祖永乐二年。国多内乱,势渐衰。明中叶后,月即别族见第一章第一节。南定中亚,建布哈尔(Bokhard)、基华(Chiwa)两汗国,而帖木儿六世孙巴拜尔(ZdhirUdiuBaber),侵入印度,建蒙兀儿朝。都特里。至其曾孙亚格伯(Akbar),尽并西北中三印度,赫然为南亚一大国。明朝末年,德干高原诸国,共结麻刺他同盟(Maratha)以抗之。原有的阿富汗地方,又为波斯所夺。蒙兀儿朝渐衰。英人到印度,起初原不过想通商。后来印度内乱日甚,英国商务,时时受其妨碍,乃抽税练兵,欲以自卫,再进一步,就利用印度人的内乱,时时干涉他。屡次易置他的酋长,而取得其收税之权,以为报酬。印度的政权,就渐渐入于英人之手。而蒙兀儿朝和麻剌他同盟,还是内讧不已。英人先助麻剌他诸国,以攻蒙兀儿朝。一八五八年,清文宗咸丰八年。蒙兀儿朝亡。英人又渐次用兵于麻剌他。于是一个赫赫的印度,竟给英吉利人的一个东印度公司灭掉。一八五七年,清文宗咸丰七年。英国人始收印度公司都政权,归于国家。置印度总督以治其他。一八七七年清德宗光绪三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乃兼印度王号。于是巴达克山、博罗尔、乾竺特,次第入于英人的势力范围。哲孟雄亦为英所并。而西藏一方面,形势就日急一日了。参看上篇第六章第六节。巴达克山,从阿富汗兴起以后,名义上为其属地。一八七九年,即光绪五年,阿富汗为英之保护国。博罗尔,本为中英俄三国间隙地。一八九五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英俄派员画定界线,遂为所占。乾竺特,当光绪初年,薛福成和英国外务部商定,选立头目之际,由中英两国,会同派员。还是个两属之地。后来英人借口他本是克什米尔的属部,时时干涉其内政。而且筑一条铁路,直贯其境。中国就也无从过问了。哲孟雄的属英保护,系一八九○年,即光绪十六年《印藏条约》所承认。只有廓尔喀到一九○八年,即光绪三十四年,还到中国来朝贡。

俄人的侵略中亚,起于道光时。这时候,哈萨克、布鲁特,都已折而入于俄。俄国就和基华、敖罕接壤。哈萨克等,本游牧部落,时时侵入基华、浩罕境内,俄人借此与二国时起交涉。而俄商道经二国的,又时时被掠,遂至时开兵衅。至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布哈尔、基华,皆变为俄之保护国。俄人以其地置土耳其斯单、萨喀斯比斯克二省。浩罕则于一八七六年,光绪二年。为俄所灭。俄人以其地置费尔干省。

因这许多国,先后灭亡,新疆的形势,遂成赤露。先是乾隆年间,俄人曾白到喀什噶尔贸易。一七五八年,高宗下令驱逐。一八五○年,道光三十年。俄人又要求开放喀什噶尔。清廷不许。明年,咸丰元年。伊犁将军奕山,和俄人订结条约,许其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试行贸易。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又许喀什噶尔,亦援照伊犁塔城的例。妥得璘乱后,俄人借守御为名,占据了伊犁(当时俄人以为中国一定无力平定天山南北路的,谁知道中国竟平定了)。向他索回。他便要索还保守的费。朝廷派崇厚去议。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议定草约。许赔偿俄国人五百万卢布的款子,准俄人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天山南北路,都准俄人无税通商。还要在张家口设立行栈。准俄人从张家口到天津,从天津到其余各通商口岸,贩卖货物。而还中国的,不过伊犁一空城,四面险要,尽行占去。朝论大哗。朝廷乃革崇厚的职,派曾纪泽去重议。磋商了多时,才加赔款四百万卢布,把伊犁附近的地方,多争回了些。然而肃州、土鲁番,都准俄国人设立领事。天山南北路,也准俄国人无税通商。俄人势力的扩大,也就可惊了。清朝到这时候,也知道西北的形势紧急了。一八八四年,就把新疆改为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