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9章 再次出摊(1 / 1)

作品:毒舌娘子,温柔点|作者:大小枕头|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19|字数:1062字

薛青儿虽然占据了原主的记忆,可由于原主是拿石头枕磕脑门自杀,导致记忆出现了残缺,倒是忘了这茬子了。

如今甄氏这么一说,薛青儿陡然想起前世看到过的《舌尖上中国》,其中一集介绍主食就要绥德汉子老黄做黄馍馍,他就是用拿棉被盖在和面的面缸上发酵,做出来的黄馍馍口感非常好。

其实,用棉被盖面发酵醒面,是一种古老的先民智慧,只是在科技发达讲究工业化工厂化的现代社会,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面试制品,因此渐渐被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纯手工制作者才会使用。

若不是《舌尖上中国》大火,吸引无数吃货,薛青儿作为吃货中的其中一员,只怕也不知道这种古老的方法。

然而,现代科技虽好,却也无法彻底取代传统制作方式,传统手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薛青儿倒是想试试,用这种传统方法醒出的面,是不是能把面粉的麦香激发到淋漓尽致。

下午,江城把收摊之前买好的肥猪肉洗净切丁,然后与一众香料下锅,慢慢熬制酱料。

此前他做的酱料已经用光了,他还得熬制一些,好在酱料不同于猪肉,里头香料非常多,加之咸度高,可以存放很久,可以多做一些放着。

晚上,三人早早吃了饭,洗好了碗筷,便开始准备和面。

为了使烙出来的面更香,薛青儿用一小块面团做实验,加水和面的同时,破天荒放了一些猪油,没想到做出来的酱饼口感更好,更酥更香。

其实,猪油加水和面一般出现在糕点之中,有着起酥增香的效果,薛青儿作为宫廷糕点的传人,自然深知这一点,一试之下,果然效果显著。

第二天三人早早起来准备,由于做酱饼的准备工作已经提前做好了,现在他们主要是准备肉燕的面皮和馅料。

打制作面皮是个力气活儿,需求要骤然增加,一时之间有的应付不过来,三人便分工合作,由江城打制一半,甄氏和薛青儿娘俩轮流交换打另一半。

在轮流交换之间,一个捶打肉泥,另一人则准备馅料,切葱和小菜,以及熬制大骨汤。

肉泥打好之后,薛青儿将肉泥掺上地瓜粉和少许糯米粉,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几平方的超大面皮,然后再折叠切成小方块。

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三人匆匆吃了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

由于今天的备货量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二,一百多斤的面团,一大砂锅的大骨汤,还要十来斤的馅料、酱料和肉燕皮,分量实不轻,费了不少力气才将小板车推进城里。

平安城依旧人来人往,临近码头这边热闹哄哄的,江城他们的摊子一支起来,柴火刚烧上,昨天尝到酱饼和肉燕的人便围了上来。

三人依旧和昨天那样,江城负责煮肉燕和收拾餐桌,薛青儿负责收钱收钱,甄氏负责烙饼切饼。

甄氏把饼子烙好,趁热刷上一层酱料,浓郁的酱香味儿立时四下里飘荡,吸引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