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42章 伯颜下江南(1)(2 / 2)

作品: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2-01-30|字数:3123字

张世杰决心抗战到底,郢州是襄阳的后院,堵在长江北岸,他精心备战,这里成了一个非常类似襄阳、樊城的军事要塞。

郢州在汉江之北,新郢州城在汉江之南,两城夹江而建,城墙都以江畔巨石垒起,坚固无比。江水间遍立木柱,铁链密布,间杂以数量庞大的战船,两岸再广布弩炮,从各项配置上看,这里比襄阳、樊城的双子城结构还要可怕。

元军如果按原计划进军的话,与啃襄阳、樊城时的难度相差无几。对江南来说,会再赢得不少弥足珍贵的时间。

可惜的是,某个被抓来的当地民夫给蒙古人出了个点子。为什么要强攻郢州呢?先打下游的黄家湾嘛,那里有条大沟,直通藤湖,从大沟拖船入湖,走三里水道就能重新绕回汉江,并且绕过了郢州,可以出汉江入长江。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元军顺利进入长江水道。

南宋失去了最后一道天险,从这时起,它剩下的只是一座座人为的关隘,比如鄂州——当年岳家军的核心要塞。

当年十二月,元军水师抵近鄂州。在这之前,蒙古人攻破了号称“江鄂屏障”的阳逻堡。在阳逻堡一带南宋集结了宿将夏贵率领的庞大水师。夏贵,论资历堪比余玠,论战绩不下于高达,由他与元军争胜,是这时的不二人选。

伯颜选择从汉口突破,夏贵挡住了;伯颜选择从沙芜口(今湖北黄陂县东南)入江,夏贵挡住了;伯颜选择从汉阳突破,夏贵火速调沙芜口守军冲了过去。汉阳很安静,半个元军都没有。沙芜口空了,元军不战而胜。

这是必然的结果,久守必破,谁也禁不住没完没了地调动。

阳逻堡之战时值寒冬,满天飞舞着鹅毛大雪,元军趁夜溯流而上四十里,出阳逻堡之后,前后夹击,阳逻堡陷落。

夏贵立即跑路,败还庐州。

京湖段长江流域空了,元军水师挟裹俘获的大量宋军战船施施然渡江。阳城立即投降。鄂州要麻烦一些,他们先是把三千余艘宋军战船烧了,江面上“烟焰蔽天”,之后派吕文焕到城下喊话招降。

鄂州投降。

吕文焕随之成为了元军最强大的攻城武器。被贾似道信任的吕氏集团都按插在沿江所在的重要城镇里,如吕文德的儿子吕师夔守江州、吕文德的女婿守安庆府,蕲州守将吕师道等,这些人都第一时间降元。吕氏集团,汉奸集团!

这时仁德宽厚的谢太皇太后、英明神武的贾权臣才如梦初醒,传檄天下,声讨吕氏之罪。可有什么用呢,这时元军已经在吕氏集团的指引下迅速向临安进军了。

南宋拼死一搏,派出了他们的大杀器,十余年里无所不能的贾似道上战场。公元127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贾似道奉谢道清之命,出任都督天下各路军马抗元。声势浩大,都督府却设在了临安。至于为什么,他非常忌惮刘整。

这个汉奸对南宋知根知底,知梢知叶。南宋现有人才哪个对上去都没有把握。偏偏刘整居然及时地死了。刘汉奸是这个时代某种人的代表,绝大多数投降了元朝的南宋将军在南宋时都很懒很滑很没用,但只要投降过去,也不知怎么搞的,立即洗心革面勤奋工作,不让干活儿能郁闷出病来。

刘汉奸一直建议伯颜由他领军,直袭临安。伯颜不听,非要稳步前进,这时传来消息说吕文焕招降了鄂州,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大叫一声:“统帅制约我,不得首功。善做者不必善成,果然也!”不一会儿就气死了。

贾似道一听喜出望外,立即调集十三万大军出征。师出临安,盛况空前,“金帛辎重,舳舻相衔百余里”。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走到安吉州时,贾似道本人乘坐的超豪华指挥巨舰忽然搁浅,一千多名士兵拖纤,纹丝不动。贾似道只好悻悻然换乘普通船继续前进。

大军进至芜湖,与元军主力遥遥相望,看似大战一触即发。可惜的是,贾似道不再是从前的一方主帅了,现在他是位政府官员,提倡争端要和平解决。

他派人去找已经投降元朝的吕师夔,托吕汉奸走关系与元朝议和。再找来一个受伤被俘的元朝小兵,好吃好喝金银款待,派该兵带着荔枝、黄柑等土特产去元军大营馈赠伯颜,提出建议,只要议和,条款按当年在鄂州时谈的来。

伯颜回了八个字:“宋人无信,唯当进兵。”

贾似道绝望了,他比谁都清楚彼此的实力差距,而汪立信的到来更加重了这一认识。汪立信重新被起用为江淮招讨使,贾似道与之相见,痛悔不用其言。汪立信惨然一笑,说:“瞎贼今天再说一句,我去寻一片赵家地上死,只要死得分明!”

汪立信启程去建康(今江苏南京),他将在那一片区域里等待命运的结局。在他身后,贾似道有过短暂的清醒。

“……死矣,惜不光明俊伟尔!”十年之前的话突然响在耳边,他也曾经是汪立信这样的人,是什么让他改变,到了今天这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