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一章(1 / 2)

作品:七零重生高考前|作者:雪上一枝刀|分类:现代言情|更新:2022-01-06|字数:6409字

刚在办公室坐下,新来的办事员小李正在拖地, 看到他进来, 赶紧沏了一杯热茶。

教育局的工作其实是很清闲的,尤其孙卫华主管的这一块儿平时没什么事儿, 即便是有事儿, 也可以安排人去办。

他小口小口的喝着茶,翻看着今天刚送来的报纸。

通常看完报纸, 他习惯去对面的大办公室逛一圈,一方面表示对手下的关心, 一方面也是做给上面领导看的。

教育局局长的办公室和他只隔了两道门。

然而今天孙卫华完全忘记了这个习惯, 他看完报纸,将小李支出去,自己关上办公室的屋门,脑子反复想的是,瞒天过海这四个字。

是的, 一开始他听到竟然有人冒名顶替别人上了大学, 是自动站在被顶替的那一方的, 很为那个学生感到气愤和不公。

农村人不比城里人, 考不上大学还可以通过招工参加工作,在农村上学不容易,考上大学更不容易,可以说考上了大学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比如他自己, 虽然是凭推荐上的大学, 但毕业后就是干部身份, 国家分配工作,而且还找了大学同学当老婆,已经是标准的城里人了。

但是假如当年被推荐的不是他,那他现在在干什么?也许就在家里种庄稼,最多被哪个工厂招个工当个工人,每天两班倒或三班倒的混日子。

那些顶替别人上大学的人真的是黑心肝!

但他气愤归气愤,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自家老三。

在这七个孩子里面,老大老二从小不爱学习,现在早参加工作了,老四老五也是贪玩,老六老七年龄还小,唯有孙梅梅自小乖巧听话,从不惹祸,学习也是十分刻苦认真,是最得他喜欢的孩子。

可惜老三天赋不太够。

无论孙梅梅怎么努力,成绩在县中就是个中等。

孙卫华皱着眉头,忽然大胆的想着,他自己就是教育局的,若是在下面乡镇高中找个尖子生,让孙梅梅改成她的名字,等高考结束了,他故意给抄低分数,然后偷偷让自己女儿顶上不就行了吗?

至于学籍户口么,都可以想办法。

但事情也不能办的太鲁莽,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要选那种什么背景也没有的穷孩子才行。

想到此,孙卫华立即让小李去拿上学期县里统考的成绩名单。

他很快从三所镇高中里挑出五六名女学生来。

其实尖子生好找,就是学生的底细不太好查,若是碰到城里有得力亲戚的孩子,人家要是懂得去市里查分数,那就糟糕了。

思来想去,孙卫华觉得最合适的是千山镇的学生徐桂芳。

徐桂芳的父亲徐忠民他见过,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且在饭桌上讲了祖宗八代,别说得力的背景了,估计都没什么亲戚在城里。

这样的人最好糊弄了。

而且这个徐桂芳成绩很不错,估计到县中也算得上尖子生,只要不出意外,高考能出一个不错的分数。

想到此,孙卫华仿佛看到重点大学的通知书已经被女儿孙梅梅拿在手上了。

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起来,小李在外头敲门,说道,“孙处长,要不要去食堂吃饭?”

孙卫华高高兴兴的打开门,说道,“好啊,不过今天咱们不去食堂吃,走,我带你去饭店!“

小李高兴的提着孙卫华的包,笑嘻嘻的说道,“领导,您是不是有啥好事儿了?要高升了吧?”

孙卫华淡然一笑,不否认也不承认。

下班回到家,孙卫华往沙发上一瘫,一边吞云驾雾,一边还在想这个事情,都没察觉到外面天快黑了。

她老婆徐兰兰加班回到家,发现厨房还是冷锅冷灶,老四老五和老六老七看到她回来,仿佛饿狼看到食物,眼睛都绿了,争先恐后的说,“妈,你怎么才回来,饿死了!”

徐兰兰气呼呼的推开屋门,孙卫华打着响亮的鼾声,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她黑着脸先打开柜子找出几条饼干,四个孩子很会看脸色,知道这是妈妈生气了,一人抢了一条回各自房间吃去了。

徐兰兰左看右看找不到趁手的东西,干脆将换下来的高跟鞋用力一砸,孙卫华吃痛一下子就醒了。

他看着面前生气的老婆,也有点不高兴,徐兰兰当年在大学可是他们班的班花,文静温柔,好脾气是出了名的,怎么现在生了一堆孩子后就变成了这样?

虽然外表还称得上是中年妇女里面的美女,但是这脾气可是变得太多了。

他心里不高兴,说出来的话就不好听,“你一个女同志天天下班这么晚像话吗?你们单位没人了,就指望你了?”

徐兰兰一听这话简直要气炸了,他们家要养七个孩子,要吃要喝要穿要花,孙卫华一个月才五十多块,她四十来块,听着是不少了,但他家月月的口粮不够吃的,要花钱买高价粮,而且现在物价高,孩子的一件衣服就要十块二十块,衣服还可以省,鞋子没法省,最便宜的鞋也要五六块呢!

她算过一个月的基本开销,没有一百五十块根本过不去的!这还是最基本的开销,要是加上人情往来,请客,偶尔给自己添点衣服,或者孝顺父母一点东西,那都远远不止!

这些年多亏她父母,她姐妹几个都对她很照顾,要不然,就凭孙卫华,怎么能养活起这一家子?

再说了,她加班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私下里倒腾点东西赚点钱,怕单位同事抓她的小辫子,只好在工作态度上好好表现。

说来说去,她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一个中年妇女,谁不想下班后直接回家啊,守着孩子做做家务那是很美的事儿!

徐兰兰越想越委屈,她结婚头几年还不好意思上手,后来发现孙卫华是个屡教不改的破车,不定期修理就上不了路,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徐兰兰是个一米七的高个子,看起来比孙卫华还高,她拎起两只高跟鞋没头没脑的冲孙卫华一通乱砸,直到对方抱头鼠窜逃出家门,她才长舒了一口气,卷起袖子去厨房做饭。

星期六晚上,徐桂红跟做梦一样,怀揣着母亲刘凤仙分给她的二十块钱进了家门。

龙龙和腾腾一个星期没见她,都一头扎到她怀里拱来拱去。

徐桂红在两个儿子脸上亲了好几口,才笑着对婆婆说道,“妈,真是辛苦您老人家了,回来的太急,也没买什么东西,这一块钱你拿去零用吧!”

张氏这几天又要看孙子,又要洗衣做饭,家里还养了一窝鸡,真把她累得够呛,心里虽不至于有怨气,但多少还是有点不高兴的,不过现在儿媳妇一出手就是一块钱,这点情绪也没有了。

徐桂红嫁进来三年多了,是什么脾性的人她清楚,可以这么说,整个刘家村,再找不到比她还能干过日子的好儿媳妇了。

张氏摆摆手不肯要,说道,“我花不着钱,去镇上卖东西真没人抓?挣到钱了吗?”

徐桂红点点头,屋子里横竖也没有外人,她将手绢掏出来,说道,“挣到了,这几天就挣了十好几块!”

张氏和张明泉都明显被震惊到了。

张明泉在砖窑打砖坯,那么累的活儿,一天也不过最多能挣六七块。

徐桂红笑笑,看了婆婆一眼,说道,“妈,你累了一天了,快去睡吧!”

张氏去了厢房休息,张明泉将两个孩子重新抱到炕上,问道,“你吃过饭没有?”

徐桂红温柔的看了丈夫一眼,说道,“早吃过了,就是走路多了,脚脖子疼!”

张明泉闻言赶紧去了灶间,轻手轻脚的烧了一锅热水,兑好了倒进脚盆,端给徐桂红说道,“泡一泡解乏!我看你这几天怎么都瘦了,累的吧?”怕她口渴,还不忘倒了一杯糖水端过来。

徐桂红喝着热水泡着脚,心里也十分舒坦,她想起二妹和大弟的话,便问丈夫,“明泉,你以前不是说过,咱爸在世的时候会做豆腐,你也学了个六七成,这个没错吧?”

张明泉姊妹四个,上头有个姐姐,还有两个哥哥,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张老头因病去世了。

张明泉点点头,说道,“是啊,怎么了?”

徐桂红眼睛一亮,立即给他算了一笔账,一碗豆浆的成本只有半分,但可以卖三分钱一碗,若是点了卤水做成豆花,再浇上点肉汤卤子,就可以卖到到五分钱一碗。

这利润相当可观了。

徐桂红见张明泉沉默不语,很显然动了心,说道,“你不用发愁家物什儿,我爸说,磨豆子的物件的确现在不好找,他多跑几个村,再找徐五爷爷想想办法。咱们不用出任何成本,挣了钱还是和我这样分,挣十块就有你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