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05 章(1 / 2)

作品:[红楼]娶妻如玉|作者:朱大概|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7-27|字数:10842字

诸大臣才出了养心殿, 林如海就直接来到了顾尚书面前:“任之, 沈越年轻气盛, 有不到之处,还请你多加海涵。”

沈越正跟在顾尚书身后, 听到林如海这语与顾尚书一样愣住了。以他想来工部出了这样的事,当今都没有申斥顾尚书,按说顾尚书应该庆幸才对, 怎么先生要给他赔礼?

没想明白, 已经被林如海押着向顾尚书谢罪。顾尚书似笑非笑的向林如海道:“如海过虑了,难道在如海心中顾某是此等小气之人?”

林如海跟着也是一笑:“任之自是宽宥,可这小子不知轻重, 不罚不足以平我胸中之气。好在他也算有一技之长,便让他去府上为任之画上一幅行乐图, 以做薄惩如何?”

朝中谁不知道这沈越画技之能,还是除了太上皇、当今与太后皇后外不给人画像的?林如海说出让沈越给自己画像, 必是有信心当今不会怪罪, 顾尚书自是点头应下,也算是将沈越没与自己商议就向圣人荐人之事揭过去了。

林如海恨铁不成钢的瞪了沈越一眼,再让他回工部之后好生向顾尚书谢罪, 才与二人分别。顾尚书已经想得很清楚,圣人对这沈越一看就维护有加, 自己想找人的麻烦也找不出来, 那还不如卖林如海一个面子, 给这小子大行方便算了。

若是沈越真能把钢的韧性提起来, 整个工部也跟着受益,自己这个工部尚书也面上有光不是。因此回去之后他根本没告诉自己的亲信,有这么一个升职的机会,只是向工部众人宣布了一下张义升职的消息。

整个工部的笔帖士都沸腾了。

要知道这笔帖士升官儿可是太难了,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晋升的机会。这张义不过是替沈越说了几句话便得了升迁,还是一次升了两级,更是圣人金口亲封,那日后岂不是还有更大的机会?

所有笔帖士看向沈越的目光都火热起来。沈越实在受不住,只好扎到试验场不出头,由着张义去处理。

“大人。”张义再见沈越的时候,不顾地上铁渣遍地,直接给沈越磕了个头:“日后大人但有差遣,张义必为大人赴汤蹈火。”

沈越连忙把张义拉起来,嘴里说着官话:“圣人知人善用,张大人便想报效,也是回报圣人知遇之恩。我等为臣子的,自当为圣人肝脑涂地。你初接制造处的事,怕要忙上几天,就不必再来试验场了。”

张义感恩戴德的离开,那些工匠们却有与荣焉:“大人真是体贴下属,跟着大人做活就是痛快。”

沈越见群情激奋,让人给跟着他上衙的双安带话,中午的时候从外头订了一桌子席面送到试验场,算是大家为张义道贺,也是谢大家替他守门之劳,又引得工匠们的齐声喝彩。

等沈越下衙后到林家请教后,才知道林如海为何要向顾尚书赔礼:沈越今日所为,在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们看来,实在是不合规矩的做法。他能够成功,仗的是圣人对他的信任,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野路子。

真正的官场之人,讲究的是围魏救赵、是面上和气背后下手、是同声气之人共进退,哪儿有沈越这样不管不顾直接出手的?再说人家顾尚书在工部的时间也不短了,还能没两个信重之人?沈越不征求顾尚书的意见直接推荐了张义,更是官场上的大忌。

对林如海所说,沈越认同的地方不多。他刚到工部的时候何尝没想着与方清和光同尘,连制造处的权力都没收,可是人家根本不领情。这样的人不直接收拾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做出弹簧来!

至于说顾尚书对自己有意见,沈越表示没有什么压力,今日当今对自己的态度顾尚书也看到了,应该不会与自己为难,只看他能听从林如海的建议,轻易揭过此事就知道没有与自己计较之意。

这样的话沈越自不会说,他算是看明白了,在什么地方都有方清那样给脸不要脸的人,与其自己憋屈着才能得到那些人的认同,不如让自己行事便利些——谁知道顾尚书真推荐一个人来接制造处的事务,会不会再与那个方清一样卡自己试验用的东西?

林如海也从他脸上看出了不服之色,又申斥了他几句:“你现在少年得志,有些意气用事还罢了,难道能保圣人一直维护你?”

这也是个问题,不过沈越觉得自己只要能将那钢炼出来,当今再维护他个两三年还是可以的。而沈学士两年多就可以重返朝堂,到时那些人又得不看僧面看佛面了。

林如海也想到了这个问题,问他:“那个钢,你觉得真能炼出来?”

能是能,就是这燃料之事怎么说出来的问题。林如海见他答不出,以为他也为此犯愁,不忍给他百上加斤,直接打发他去给贾敏请安。

黛玉正与贾敏说话,知沈越进来早站起来迎着。仔细看看沈越脸上的神色,才笑向他道:“听说今日蔼哥哥勇擒蛀虫,大展神威了。”

沈越与她也有几日不见,逗她道:“一个小小蛀虫,手到擒来便揪出来了,何用一个勇字,算不得大展神威。”说的黛玉抿嘴而笑。

她今日穿得很是素净,头上少少几根钗环,左耳边垂下一绺青丝,用红头绳细细扎了,随着抬手掩口而笑,轻轻的摇晃着,将个沈越给看得呆了一呆。

贾敏见了好笑又气恼,这小子是当自己不存在吗?不由的清咳了两声。沈越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向贾敏笑一下,再看时黛玉已经坐到了贾敏身侧,轻依着贾敏在羞自己。

沈越便正了颜色,向贾敏说起房氏提的那位迎春的适婚人选。黛玉想到自己不过是昨日才让雪雁给蔼哥哥送信,今日他就已经有了人选,可见是把自己的话放到心里去了,心里那种甜蜜与自得,连贾敏都感觉到了。

“玉儿,你且去……”大晚上的,能让黛玉去干什么呢?贾敏也有些词穷了,主要是以前并没有隔断这两个定亲的小人儿,现在再开口,真是来不及了。

沈越向贾敏笑道:“师母一向不是胶柱鼓瑟之人,玉儿一向与贾二姑娘交好,让她听听也可传与贾二姑娘知道。”

是了,这沈家连沈超的媳妇都可以让玉儿先行看对眼,自己何必枉做恶人。贾敏也不再支开黛玉,听沈越细细说了陈平的情况:“听我母亲说,表兄也是会读书的,现在身上也有了举人功名。想来中个进士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门第要比将军府差着些。”

贾敏听了也不住点头,说实话她因贾母行事,现在从心里对勋贵之家不大喜欢,觉得还是书香人家行事更规矩些。昨日黛玉也和她说过沈越对冯紫英不大看好,现在对沈越提议的人选还是有些认同的。

只是她仅是迎春的姑母,此事能不能成还要看贾赦的意见。于是略过这一节,细细问起沈越近些日子的日常来。黛玉开始还在旁听着,等听到沈越说起自己的烦难,贾敏也觉得为难的时候,不由开口:

“我记得古书上有云,晋之地有黑石,点之可燃,能烧石裂金,蔼哥哥何不让人找来试试。”

知音呀!要不是贾敏还在旁边看着,沈越都想亲黛玉一口,自己苦苦想着怎么用煤的借口,这不就从黛玉的小嘴里说出来了吗?

他站起身来,向着黛玉唱了个肥喏:“多谢玉儿指点,难怪太爷当日都赞玉儿无书不读。若是真成了,我必给玉儿造一样好东西。”让你不受出门坐车颠簸之苦。

听沈越提起沈太师,黛玉神情就是一黯:“说来太爷已经去了几个月,可想起他老人家教诲我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这些日子抄了几本经,什么时候蔼哥哥去看老爷,送到太爷前化了吧。”

沈越知她性子敏感,又最是感恩不过的人,忙劝她道:“太爷已算高寿,那算计太爷的人也一府都陪了命,玉儿不必再伤怀。咱们好生活着,时时怀念太爷,就如太爷仍在世一样便好。”

贾敏蓦地想起那个陷身在先义忠王府的贾元春来,听说她知道自己要去给屯边人为奴,竟一条绳子自挂东南枝,也觉得有些可惜,心里多少有些不得劲,便由着沈越自去劝黛玉,好半天没有开口。

沈越只要在黛玉跟前,一向是眼观六路的警惕,发现贾敏沉默良久,便给黛玉使个眼色,黛玉发现贾敏异样,开口问道:“太太可是怕大舅舅不肯应了迎春姐姐之事?”

是了,自己即已经下决心只认大哥一位娘家兄长,不相干的人何必在意?自己只是略沉默些就引得两个孩子不安,可是自己让人伤身子的时候,别人还拍手称快呢。

“这样的事儿,一向都是男家主动些才好,没有女家上赶着的。”贾敏收拾了心神,向着黛玉解说着,全忘了眼前的沈越,就是林家抢先定下来的。

沈越才不会提醒这样的事儿让黛玉含羞,他得了黛玉的提醒,直接拿出了一本《吴越春秋》算是依据,将煤用到了炼钢之上。

便如春风过境,一江冰水顿开,有了这样的利器,经过三个多月的试验,沈越终于炼成了高强度钢材。用这种钢材制造出的腰刀,可以承受住至少上百次的砍杀不卷刃。

这样的大好消息,直让顾尚书都快把沈越给供起来了,有这一项功绩,今年工部考绩必能得个大大的优,他这位工部的主官,也是大大的露脸。

当今亲自验看了新做出的武器之后,更是在大朝会之上对工部大加赞扬,这是工部多少年没得的体面,更让原本对沈越还有些微词的工部诸人,谁见了沈越都要大大的恭维一番。

可是能见到沈越的人并不很多,因为沈越在试验出了钢材之后,并没有离开试验场,不过是将试验的对象改成了马车。

说来工部也有官车库,沈越改了试验对象,顾尚书直接交待官车库的人全力配合——能炼出钢来的沈状元,说不定也能让马车更便捷起来呢。

还真没让顾尚书失望,不过十几天的光景,沈越便让人请顾尚书到了试验场,目的就是请他亲试改装之后马车的减震效果。

不用说,坐在平稳的马车之上,顾尚书自是赞不绝口,就要带着这车马去请当今验看,不想沈越竟有些欲言又止。顾尚书还以为他怕自己抢了功劳,便要带着沈越一同进宫。

沈越有些不好意思的向顾尚书请求,自己能不能拿些弹簧回府,再请工部的工匠们把自己家里的马车都给改造一下。

看着因为提出这个要求,有些忐忑不安的沈越,顾尚书不由的叹了一口气,什么是为官的差距,什么是一心为公的境界?在这位年纪轻轻的沈大人身上,自己算是见识到了,就是自己这个平日总说公中体国之人,也自愧不如。

都说做官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何况这弹簧还是人家沈越自己试验出来的,不告诉自己直接拿回府里,谁又能知道?再说这些与他一起试验的工匠们,哪个不是对沈越心悦诚服?他只要悄悄打上一声招呼,这些人都不用工钱就能替沈家把马车改造成。

可人家沈越没这么做,不光没这么做,向自己提出要求之后还觉得好象占了多大的便宜,生怕自己不同意这个要求!

“沈大人不必如此。”顾尚书由衷道:“比起这弹簧之效来,沈大人所请实在微不足道。”

沈越面上还有些赫然之态:“大人谬赞了。我所以试验这弹簧,就是因为父亲每次去看祖父之时,车辆实在颠簸。可是祖父一向教导我们兄弟,为圣人办事,是臣子之职,不该存了私心。若是下官私自将这东西带回,不说父亲允不允许,祖父那里知道我为了私享便借公器之便,必会责罚于我。”

沈家好家教!

顾尚书真的深深对沈家儿郎的教养感佩起来。就为了不让自己父亲受苦,沈越能试验出这样改善出行之物。可是却不敢私下动用,因为沈家不允许公器私用!

难怪这沈家能圣宠不衰,这样的臣子下属,哪个做皇帝做上官的能不喜欢?再想想自己的孙子,与沈越的年纪还大两岁,可现在连进士还没中,想做到沈越现在的官职,怎么也得三十以后。

顾尚书相信,就算自己的孙子能做到沈越的官职,也没法取得沈越这样的成就。首先自己的孙子就不是什么状元之才,其次自己的孙子吟风唱月倒是在行,却沉不下这份心来做沈越这样的实事。

看来自己回家还要好生教养孙子呀。

被沈越美化了动机的弹簧,自然也受到了当今的称赞。为奖励沈越的功劳,更是大手一挥,要让沈越参加今年的宫宴。

沈越带着工匠改装沈、林两府的马车之际,不得不上折子请辞参加宫宴的荣耀:他自己虽然出了孝,可是沈学士与沈信兄弟还没出孝呢,身为孝顺子孙,怎么能不顾家中长辈自己享受?

这样的举动更是大大愉悦了当今,竟破例赏沈学士一桌素席,以奖他教导出的好孙子。结庐守孝的沈学士看着眼前的素席,再看看次子特意坐来给自己看的马车,眼里尽是欣慰。

自己守孝的日子还长,只要沈越保持这样的势头,圣人就不会忘了自己,不会忘了沈家,就算是沈信将来起复,也比预想的要容易。

于是沈学士感恩戴德的上了折子,一面叩谢圣恩,一面惶恐的表示了沈越并没有做什么,不过是恰好有一二可用之才,还请圣人不易褒奖太过,使沈越生出骄傲之心。

“你们且看看沈学士与林如海的折子。”当今收到折子之后,与顾尚书的想法差不多,那就是与人家沈越相比,自己的儿子们真是不够看。

皇子们面面相觑,这个沈越他们也都知道——每次去宗庙祭拜太上皇、皇太后都可见到沈越画像,也都听过他十岁得官的事迹。若说原来沈越的画像之能,还有一二皇子觉得可以佩服一下的话,炼钢和做弹簧,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工匠一流。几位皇子都觉得,沈越这分明是自甘下流,把一个好好的状元之身给轻贱了。

当今看着几个儿子的面色,自是明白他们心中所想:“你们可是觉得,这沈越所为之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便是工匠也可做到?”

皇子们没有说话,却又什么都说了。当今气得差点儿拿折子拍自己的儿子:“开国百年,那些工匠换了一波又一波,直到沈越去了工部,这钢才得以强炼!自有马车以来,你们谁知道过了多少年了?直到沈越炼出了那钢,马车才得以平稳!”

“你们自己说,这沈越可还如工匠之流?!”当今重重的哼了一声,开口质问自己的儿子:“你们知道原来兵士所佩腰刀,对敌之时不过砍杀二十余人便会卷刃不中用吗?可是沈越现在做出来的,能砍杀百余次而不崩!”

皇子们的神情都郑重起来,大皇子向着当今进言:“如上这钢材的炼法,还要保密。”

废话,等你想起来这秘密早不成为秘密了。当今再次指向御案上的折子:“你们兄弟大了,自己心里的心思朕不是不明白。但是做了一点儿小事,便沾沾自喜要向朕表功,朕也忍了。可你们看看人家沈家,再看看林如海!”

大皇子壮着胆子拿起折子看罢,发现不管是沈学士还是林如海,都是没有为沈越请功之心,反而劝自己父皇不可过于嘉奖沈越使他骄纵之言。

别的皇子一一传看过后,不管心里做何想,都低下了头做羞愧状。也是皇子出身的当今都让自己的儿子们给气乐了:“朕今日让你们看这两份折子,不是为了让你们去找沈越的麻烦,是想让你们看看人家沈家与林家是怎么教养子孙与学生的,再想想你们那些身后的人,是怎么对你们阿谀奉承的!”

“两相比较之下,什么是忠臣、什么是佞臣,你们自己该学会分辨!”当今明知效果不大,还是要敲打一下自己的儿子们。自己这才坐稳了皇位几年,这几个逆子就开始打自己屁股底下这把龙椅的主意了!

不知道自己被皇帝拉了一波仇恨的沈越,正在向黛玉表功:“玉儿觉得这弹簧可还好,车子是不是比原来平稳多了?”

黛玉刚从车子上下来,正由着雪鸥扶着看那与原来差不多的车子,听沈越问话连忙点头:“的确比原来平稳了好些。蔼哥哥好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