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71 章(1 / 2)

作品:[红楼]娶妻如玉|作者:朱大概|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7-27|字数:10309字

黛玉并未让沈学士严肃的脸吓倒, 而是认真思索了一下才向着老人家道:“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黛玉要读更多的书, 以分辨书中是非对错。若是自己不明之处,就请教父亲与先生。”

说到这里冲着沈学士一笑:“有时也会打扰太爷, 还请太爷别嫌黛玉麻烦。”

“好,好,好。”沈学士击掌而笑:“好一个兼听则明, 若有不通之处, 只管来问我便是。”说着看向宽哥儿与谚哥儿:“你们也要有姐姐这样的志气才好。”

又向外头叫一声:“来人。”就进来一个头也不敢抬的小幺,向着沈学士行礼后请指示:“太爷有什么吩咐?”

“去把我收着的薛涛纸拿出来给姑娘带回去,再把那宋墨取几块, 还有那块锦鲤戏莲的端砚一并送姑娘。”

黛玉忙推辞道:“黛玉将来能得太爷片言教诲, 已是终身受益的幸事, 不敢当太爷如此重赏。”

沈学士轻抚胡须, 点头叹道:“你这孩子太过实诚了, 将来还不得受越儿的气?他来我这里看到好东西, 就是不赏自己也要磨了去。”

黛玉向沈学士道:“蔼哥哥自来就喜习字,爱这些也是情不自禁。”

得了, 沈学士觉得自己举的例 子可能不恰当, 笑对黛玉道:“无妨, 我不过是有些心疼东西罢了。”

谚哥儿自来有些怕这位曾祖, 今日见他笑得开怀, 乍着胆子道:“太爷今日不心疼东西, 也赏我几样?”

沈学士更乐:“好, 赏,都赏。”又问宽哥儿想要什么。宽哥儿想想道:“东西都是死物,小子只想求太爷赏幅字挂到书房里,好时时激励自己用心读书。”

这位才是真识货的人呀。想沈学士三朝老臣,清流领袖般的人物,平日与人诗书唱和从来都是子孙或是弟子代笔,轻易不肯往出露自己的墨宝。这也是老人家谨慎之处——前几年皇子们夺嫡风声紧,若是自己的字让人仿了去,就是说不清的干系。如今虽然尘埃落定,习惯却已养成。

听到宽哥儿的这个请求,沈学士有些好奇地止了笑:“你怎么偏要我的字?”

宽哥儿说道:“我听哥哥说过,外人有说他的字好的,那是没见过太爷的字。若是见过太爷的字,他的字就不值一提了。”

被这话更加愉悦了的沈学士,向着宽哥儿微微点头:“如此我倒不敢轻易下笔了,你们且去吧。”三个孩子便退了出去,自有沈老太太的大丫头重带三人向着花园而行。

等到了来霞亭,贾敏她们也已经转过了花园子,正喝茶消乏。见丫头手里捧着的东西,老太太先笑了起来:“今日太爷可是破了财了。难得他大方一回。”

谚哥儿有些不高兴地倚到老太太身边:“只我没有。”

老太太见黛玉只是看着谚哥儿微笑,并没故做大方地说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与他,心里暗暗点头,这不是个做作的孩子。刘氏倒有些脸上过不去,向着谚哥儿道:“姐姐与哥哥是客人,头一次见老太爷,你竟要与客人争?”

谚哥儿把头埋到老太太怀里,小声嘀咕着:“二哥都说了,姐姐是自家人。”

黛玉如没听到一般,向着谚哥儿道:“太爷必不会只赏宽哥儿一幅字,说不得咱们三个都有呢。”

谚哥儿噌地把头抬起来:“姐姐说的可是真的?”黛玉只抿嘴一笑:“等下不就知道了?若是只给宽哥儿写一幅字,太爷一挥而就,何必还要过一时再赏?”

谚哥儿听了大感有理,从老太太身边起来,去拉宽哥儿的手:“咱们也逛花园子去,现在鱼都出来了,拿了东西去喂它们。”

宽哥儿看向贾敏,见她点头,轻轻挣开谚哥儿的手,向着老太太与沈太太行了个礼:“如此小子告退。”

老太太看着他与谚哥儿的背影,笑向贾敏道:“是个懂礼的好孩子。你教的好。”

贾敏并不敢当:“他与询哥儿两个都学着越儿来,我与淑珍倒真没怎么操过心。”

沈太太那头已经拉起黛玉的小手,问她来京里可习惯不习惯,出门了没有。黛玉答道:“京中比起扬州,只是干了些,别的倒还好。只去了一次外祖家,还没来得及与别家走动。”

为何没走动,人人皆知是贾敏前几日生病之故,也就放下不提。一时酒宴齐备,谚哥儿与宽哥儿两个早已被人找回,大家入席时,贾敏还要与刘氏推让,老太太道:“你是客儿,又比她年长,若是让她越了你,等你走了太太也要罚她。”贾敏才不推让。

席上菜品并不十分奢糜,却很合贾敏与黛玉姐弟的口味,显然是问过沈越的。如此宾主尽欢而散,送她们到二门的刘氏向着贾敏道:“今日咱们可是说定了,来日我是要接了玉儿一起出门的。”

贾敏已知她行事便是如此爽直,也觉得黛玉出门交际一番不是坏事,笑着应下。

回府之后才觉得身子有些乏累,向着黛玉姐弟道:“你们想也累了,不必陪我只管回自己院子歇着。”

黛玉不肯,定要陪着贾敏回了上房,看关丫头服侍她睡下了,才带着人回自己的院子。一进屋就长长地吐了口气,直接坐到了小榻之上。

古嬷嬷问道:“姑娘也累了,不如洗漱睡一会儿?”

“不急,把太爷写给我的字拿来。”黛玉吩咐一声,跟着出门的雪鹭应了一声,将字寻出与雪雁两个一起小心展开。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就是沈学士思量再三,送给自己曾孙媳妇的字。黛玉仔细看了又看,手也要空中比划几下,才向着古嬷嬷道:“太爷的字,果然大气老练,没几十年的苦功再学不来。让人好生裱了,明儿挂到书房去。”

古嬷嬷听了点头应下,又劝道:“这个日后有的是让姑娘临摹的时候,姑娘还是先养养精神。若是让公子知道姑娘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奴才们又得听训了。”

黛玉狡黠一笑:“嬷嬷不说,蔼哥哥如何能知道?”

古嬷嬷无奈地看着眼前的小姑娘,后知后觉地发现她已经有了小心思,前日把自己与太太都瞒过了:“是,老奴自是不会向公子告状,可是公子若是问起,老奴也不能欺瞒公子。”

黛玉听劝地叫人送水进来,才向古嬷嬷道:“伯母送的那几个丫头,嬷嬷去打听打听太太都让去哪儿,若是有给咱们使唤的,嬷嬷看着安排吧。”

古嬷嬷看着丫头们服侍着黛玉洗漱,嘴里应着:“即是大奶奶送的,太太那里留下一个也可,都送到姑娘院子里也可。等老奴试试那几个丫头可得用,再回姑娘让她们做什么。”

此时黛玉已经换了中衣,古嬷嬷给她盖了夹被,听她道:“上次去外祖母家,看到姐妹们每人只带了一个丫头,独我跟了三四个。若是太太将人都放到我院子里,再去外祖母家,可带谁呢?”说完自己也是一笑,翻身睡去。

贾敏只睡了多半个时辰便起身,林管家娘子侯着她洗漱完的空档回道:“有房侍郎府上、刘侍郎府上、穆侍郎府上都送了帖子,请太太姑娘赴宴。还有,还有将军府琏二奶奶也打发人送了药材来,还说若是太太哪日得空儿,要来与太太说话。另外张御史府里也下了帖子。”

听到王熙凤遣人送药材,贾敏手下就是顿,然后不在意地道:“让人给琏儿媳妇送个信,就说这几日都不得闲。”

林管家娘子也觉得太太还是少与娘家往来的好,没见上次琏二奶奶一来,太太就起不得身了?现在正巴不得这一声,笑道回道:“房家与刘家倒还罢了,怎么穆侍郎府里也这么急急地下帖子?太太还要走动几日,依奴才看要是身子不耐烦,错开也好。”

贾敏现在对将军府,却没了在扬州的惦记,剩下的只有不知如何往来的无措。与其相见尴尬,还不如放一放冷一冷。何况自己见了琏儿媳妇又如何?对诉老太太偏心也改不了她一定要包庇王氏,只能一点点消磨没了自己对老太太的那一点孺慕之情。

“回太太,将军府老太太打发人来看望太太。”正想着,外头竟然有丫头回了这么一句。

贾敏正挑簪子的手就是一滑,一支碧头如意簪直直掉到妆台之上应声而折。叹一口气,贾敏吩咐:“秋雨,带人到花厅看茶。”

林管家娘子眉头也一下子皱得死紧,这算是探望病人还是来打探消息?要是探望病人就该上午过来,就算太太赴宴不在,家里不是还有自己?若是打探消息,这也太急切了些。何况太太只是去了沈府,还是女眷往来,有什么消息可打探的?

只她再有体面也是奴才,好歹劝着贾敏先喝过燕窝汤再去:“太太刚起,先用点儿汤才好。这是公子从宫中得的,说是什么血燕,我们家那口子特意出门寻过,市面上真没有卖的。”

贾敏听了不同一笑:“进上的东西若是谁敢拿到市面上卖,可不是不要命了。”又问:“可给姑娘那边送去了?”

林管家娘子陪笑道:“给厨房十个胆子,这东西也不敢只炖一份,都知道公子对太太姑娘的身子精心着呢。只有一宗,太太自己也少为不相干的人生气,省得公子一片心意白费了。”

“你今日话倒多。”贾敏接过小小汤盅,一口一口慢慢咽下:“我知你的意思。不为别人,只为了玉儿姐俩个,我也要好生在意着。”

说完不得不放下盅子,又对镜看看自己衣着无不妥之处,才扶着丫头慢慢来到花厅。里头的人也都认的,一个正是赖大家的,还有三个也是贾母身边有头脸的管事娘子。

见贾敏进门,赖大家的带头向着姑奶奶问好,得了话坐定之后才笑道:“老太太听说姑奶奶病了,心时急得不行。本该前两日就来看望姑奶奶,偏今日刚得了信,这不就打发我们急忙来了。”说着站起身双手呈上礼单。

贾敏并不看上头写的是什么,只问了老太太身子可好,府里可还安静。只这安静二字,就足以让赖大家的把一肚子想向贾敏说说王熙凤如何跋扈、怎么封锁老太太院子里的消息等语咽到肚子里。

姑奶奶这是心里还有怨气呢。都说母女没有隔夜的仇,老太太自有她的苦衷,怎么姑奶奶竟然不肯体谅老太太一点?赖大家的想想道:“府里倒还如常,只是老太太自上次见过姑奶奶,心里也是不大自在。”

没等她说完,贾敏便截住了话头:“正是如此我才没再去看老太太。不说前两日我自己也病了,就是没病见了老太太也是更添老人家的烦恼,不如让老人家眼不见心不烦。”

赖大家的又是一噎,轻打自己的嘴一下:“姑奶奶知道我从来不会说话,请恕了我这一次。老太太只是惦记着姑奶奶,恨不得时时见着姑奶奶,娘儿们一起说说知心话才好。上次姑奶奶竟连饭都没有就离府,老太太难免……”

一起跟来的林管家娘子也是与赖大家的见过面,听她如此一说,看贾敏脸色又有些发白,忍不住道:“赖嫂子哪儿是不会说话,我们太太总说我们这些人加起来,也不比赖嫂子能说会道。上次我们太太为何没留在贵府用饭,别人不知道赖嫂子还能不知道?”

一句话成功地让赖大家的老脸一红,嗫嚅着不知该怎么替自己分辨。贾敏好歹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才向着林管家娘子道:“即是老太太身子也不自在,你去收拾些药材让赖大家的带回去。就是我不能亲身侍疾,也不可失了礼数。回府后也请老太太不必惦记我,只好生保养自己的身子为要。”说完已经起身。

林管家娘子一面应着一面上前扶了贾敏,向着秋雨几个道:“太太今日出门做客本就累着了,还不快扶进去歇歇。”赖大家的几人无法,只好一起相送到门口。

赖大家的还想请林管家娘子向贾敏解释一二,人家已经含笑请她们归座:“还请赖嫂子稍侯,我得去看着人收拾药材。这是我们太太的一片孝心,咱们做奴才的不能将这孝心给泯灭了不是?”说完不等赖大家的说话,自己也走了。

自己是来给人家送药材的,结果却带回了一堆更好的药材,赖大家的心里把贾敏主仆都给怨上了,见到贾母之时自然没有好话:“说是姑奶奶出门做客累着了,不能亲自来探望老太太。”

贾母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知道贾敏这是对自己真不满了。有心骂贾敏不孝,人家送回来的药材就摆在那里,样样比自己放了几年快失了药性的都好。有心硬气些让人将药材送回林府,却知道自己家里现在想寻这样的好药材并不容易。

“收起来吧。”贾母叹一口气:“去问问琏儿媳妇,怎么她姑母病了,倒不知道过府去看看,让外人觉得咱们两府怎么着了。”

赖大家的见贾母也拿贾敏无法的样方,挑拨的话不敢多说,灰溜溜去了荣禧堂。现在府里都是贾琏夫妻做主,赖大名义上虽还是大总管,可贾琏是万事儿不用他,林之孝渐渐比他更有体面。

所以赖大家的对王熙凤比以前更巴结,说出来的话更软和:“知道二奶奶日理万机的,公中样样事儿要经了奶奶的手,老太太不过是让我来提醒二奶奶一声,该好生与姑奶奶走动才是。”

王熙凤嗤笑一声:“姑母是知书明理的人,有不高兴的事儿也摞到明处,我们小辈做的不对的直接就教导了。今日我也打发人去问侯过,知道姑母这几日不得闲才没登门。怎么是不走动了?”

赖大家的这个气呀,你既然派人去问侯,怎么就不知道报与老太太一声?这一个府里派出两拨人,是想让外人都知道府里主子不和吗?

只她现在在王熙凤这里说不起硬话,别说她,就是贾母现在说个什么,凡是超出份例的王熙凤都有十个理由驳回。她的嘴又巧,说出来的话人轻易批驳不出错处,几次下来就是贾母也少了好些要求。

赖大家的一想自己去回老太太话的时候,定是又要受一通埋怨,说不得还要怨自己走前怎么没与二奶奶说一声,便走一步懒一步。迎头正碰着周瑞家的忙忙也往荣庆堂走,见到赖大家的自己赔了笑:“嫂子忙什么呢,看着精神不高。”

赖大家的向地上啐了一口:“咱们做奴才的,不过是听主子吩咐罢了,左不过是听完这个主子埋怨再听那个主子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