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1章 左撇子VS右撇子(2)(1 / 2)

作品:独家记忆|作者:木浮生|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4391字

无论是奶奶也好,还是护士也好,都将他照顾得非常仔细,几乎都没起褥疮。用医生的话说,除了不能醒过来,其他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但这是一笔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全部由我们家和大伯家分担。

吱呀一声,门开了。

奶奶提着一瓶开水进来。

“奶奶。”我站起来叫她。

“你来了。”她瞥了我一眼。

“我帮您提。”我接过她手里的热水瓶。

“你妈刚才都在。你娘俩还真是,要么人影都见不着,要么凑一块。”她说。

奶奶一直和我妈合不来,因为我是女孩儿,从小也不怎么待见我,如今更是见一次烦一次。

我说:“有个犯人在这里住院,她来看看。”

奶奶冷哼:“我知道,就在三楼,还戴着个手铐。刚才上来的时候人家就跟看稀奇似的。听人说是那犯人的老公跟女人走了,还把儿子也送了人,那女犯知道了消息一时想不通就想在监舍里用床单上吊。”

“哦。”原来。

“这女人也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实在不喜欢听她喋喋不休地数落谁,便起身说:“我去三楼看看。”

在三楼最僻静的一间单人病房门口,我看到两个警察坐在门口,其中一个我认识,就是那位王阿姨。

“这不是桐桐吗?”王阿姨眼尖地叫我。

我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好奇地朝病房里面瞧了瞧,门缝很窄,几乎只能看到那女的膝盖以下,裤子是淡蓝色,我在电视上见过她们的囚服,全身淡蓝色肩背上有白色的条纹。她的右脚脚踝上了手铐被铐在病床的铁栏杆上,旁边站着我妈。

“你怎么来了?”她看到我。

“奶奶说你在这儿,我来看下。”

她走出来,王阿姨就进去。

“你们七点不是系里要点到吗?还不回学校。”她一面问我一面转身警惕地带上病房的门,让我再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她一直这样,刻意地让我和她的工作保持距离,不让我接触那些服刑人员。

我说:“我们系已经没点到半年了。”

但是,这句话我估计她压根没听见,因为就在同时护士站那边的护士正高喊:“童警官!朱医生请您过来一趟。”

我看了她一眼,转身下楼。

家里挺难的,我知道。

爷爷躺在特护病房里每个月的医药费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老妈的工作说起来好听,其实也就那么点工资。

本来以前她是每个月给我四百,一天十多块钱。后来物价涨了,她多匀了一百块给我。其实那些钱我大部分都存了起来,没怎么动,除非那个月没什么家教收入,就取点出来救急。

我回学校吃过饭再和白霖去上自习,九点出来,有点饿就去食堂的小卖部看看还有什么吃的。

食堂的大厅里挂着好几个电视。

七点半以后寝室里面掐了电视信号,有些人就凑到食堂看电视。

电视其实就只能看省台,但是大家仍然津津有味地仰头守着。这个时段,省台的卫星频道正在播每周一次的法制频道。

我瞥了一眼电视。

画面是在高墙下,好些女犯站在空地上整齐划一地做着“感恩的心”之类的心理保健操,然后镜头切到旁边,一位女警站在前在接受采访。

戴着警帽,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警服,显得干练又精神。

记者问:“童监区长,去年您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并且荣获个人二等功之后,您觉得有压力吗?”

女警官笑笑:“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压力和动力并存。况且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整个监区整个监狱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

白霖诧异地张着嘴,看着画面,停下来,说:“小桐,那不是你妈吗?又上电视了。”

她说这话声音不算大,但是在过了吃饭时间的空旷食堂里响起来,又显得那么落地有声。

话一说完,所有人的视线都唰一声集中到我身上。

我倏地拉着白霖就走。

是的,那女警就是我妈。

以前她第一次上电视的时候,我和老爸老早就在电视机前守着,那个时候市面上还没有普及摄像器材,只能用录音机将声音录下来,每每过节气的时候就拿来回味。

后来,这类的节目越来越多,多到我都再懒得询问。

她是个好警察,真的。

她用她的真情和那种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渗透到许多服刑人员的心中。她重视她们,还有她的工作,却独独没有将我放在心里。

周五,又接到彭羽的电话,他说:“薛老师,明天科技馆有一个很大的航空模型展,我有几张票,所以特地邀请你一起去。”

“哦。你不补课了吗?”又少了收入。

“周日吧,行吗?”

“好。”

“你能给我慕老师电话吗?”

“慕承和?找他做什么?”

“他好像也是航模的爱好者,我想也请他去,谢谢他上次请我们吃饭。”

我哦了一声,想想又问:“你说你想去看什么?”

“航空模型。”

“一个模型有啥好看的。”我觉得有时候男生的兴趣爱好真是搞不懂。

也不知道是慕承和太闲,还是对彭羽这孩子有好感,或者是他真对那玩意儿有兴趣,他接到电话便欣然同意了。

围着一条深咖啡色的围巾,准时出现在科技馆门口,和我们会合。

果然是科技馆在搞活动,好像是政府组织的俄罗斯航空月系列安排之一。

这次俄罗斯历代飞机模型只是针对青少年爱好者的,接下来还有航空飞行表演,和相应的学术交流。

这个省立的科技馆,我中学时还挺旧,翻修后听说有趣了很多。有数码模拟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场景重现。而航空厅却一直很空荡,如今却突然摆着很多飞机模型。

来参观的,基本上都是男孩子和其陪同家长。

全馆的模型被分为五个大类: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和其他飞机。而每一个模型前面都有飞机的型号标志。

彭羽居然拿出个小本,又看又记。我估计他是为了回学校向同学们炫耀。

我在那一排排逼真的模型里面完全找不着人生的乐趣。

在我看来,飞机就两种,一种有螺旋桨的叫直升机,一种没有螺旋桨有两个大翅膀的叫飞机。或者都有两翅膀的里面,白色的是客机,灰不溜秋的是战斗机?

对于这个心得,我可不敢随意在这种地方发表出来,免得被人唾弃。

中途百无聊赖地瞅着上面写的:苏—27,苏—47,苏—30,我便随口问:“苏?难道是苏联的意思?”

没想到却引来彭羽的耻笑,他指向那边的“安—22”“安—70”说:“苏是苏联,难道安字开头就是安联?”

我皱着眉,瞪了彭羽一眼:“我以为总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