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4章 捻军(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762字

捻军是山东游民,相集为捻,并没有什么大略。然而他的行兵,很为飘忽。当时没闹成流寇,也算是侥幸的。“捻”字的名称,不知其起源。其聚起事,也起于咸丰初年。一八五三年,洪秀全既据江宁,捻军乘机,也占据宿州、寿州、蒙县等地,横行于山东、河南、安徽之间。官军屡为所败。一八六○年,英法联军入北京,官军防守稍疏,捻军又乘机出济宁,大掠山东。诏僧格林沁攻之,僧格林沁攻破雉河集,杀其头领张洛行。有一个凤台生员,名唤苗沛霖,占据寿州。同太平军和捻军,都暗中交通,亦为僧格林沁所击斩,捻势少衰。然而其党既多,朝廷方注意太平军,又没有多大的兵力,终不能一举平定他。

一八六四年,太平军的首领陈得才,北入河南,和捻军相合。于是捻势复盛。张总愚、张洛行的侄儿子。任柱、牛洛江、陈大喜等,各拥众数万,出没河南、安徽间。旋大举入湖北。襄阳、随州、京山、德安、应山、黄州、蕲州,都遭兵祸。江宁既破,太平军余党,又与捻合。其势愈甚。朝廷仍派僧格林沁去打他。一八六五年,四月,在雷州败死。诏以曾国藩总督直隶、山东、河南军务(李鸿章做两江总督,替他筹划饷械)。国藩知道捻军多马,步军不能和他驰逐的。又知他一味追剿,势必成为流寇。于是练马队,设黄河水师。又创“圈制”之法,用重兵扼守徐州、临淮、济宁、周家口。筑长堤以扼运河。捻军来扑,大败。于是分为两股:张总愚等一股入陕西,是为西捻。赖汶光等入山东,谓之东捻。一八六六年,国藩回两江总督任,李鸿章替他剿捻。又命左宗棠办理陕甘军务。鸿章仍守国藩成法。严防运河。把东捻逼到海州,打平,西捻初据渭北,左宗棠扼渭水拒之。捻从延绥渡河,南窜山西。陷卫辉,入直隶。宗棠带兵追剿,李鸿章也渡河来会。捻军用马队到处冲突,官军不能合围。又行坚壁清野之法,叫各处的百姓,都筑寨自守。一八六八年,五月,才把他逼到运河马颊河之间,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