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47章 郑氏和三藩(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1612字

然而这时候,东南还有个台湾郑氏,未曾平定。先是鲁王入海之后,石浦守将张名振奉之居舟山。时明遗臣张煌言,也起兵浙东。一六四九年,名振和煌言合兵攻吴淞,不克。而舟山反为清兵所袭取。乃同奉鲁王赴厦门,依郑成功。名振旋死,把军事都交给张煌言。鲁王和唐王是不睦的。郑成功是感激唐王的人,所以不肯推戴鲁王,然而和张煌言很为要好。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芝龙原是海盗,受招降的。当唐王时代,暗中通款于清。成功力谏,不听。清兵入闽,芝龙迎降。成功退据厦门。练海陆兵,屡攻福建,清兵入滇的时候,郑成功也大举,从崇明入长江,以图牵制。破镇江,攻南京。清廷大震。旋为清总兵梁化凤所袭破。乃收军入海。张煌言分兵从芜湖攻皖南,闻成功败,收兵从浙东出海而还。克台湾而据之。参看下篇第一章第一节。务农,练兵,定法律,建学校,筑馆以招明之遗臣。渡海附之者如织。天南片土,依然保存着汉族的衣冠。

清朝的平定南方,所靠的,实在是明朝几个降将。其中金声桓、李成栋,皆先降而复叛。孔有德封定南王。死后,国除。尚可喜封平南王,王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儿子继茂袭爵,王福建。继茂死,仍以其子精忠袭爵。吴三桂封平西王,王云南。三藩之中,三桂功最高,兵亦最强。——原来清朝也不过关东一个小部落,傥然没这班人替他效劳,要想完全吞灭中国,是做不到的。并吞中国,既然是借重这班人。到后来,自然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但是三藩之中,也只有吴三桂的兵,是真强的而且是身经百战;然而这时候,也有些暮气不振,耿、尚二藩,就更不必说了。而欲以西南一隅,摇动天下于既定之后,所以到底无成。

一六七三年。先是尚可喜因年老,把兵事都交给自己的儿子尚之信。后来就为其所制。这一年,尚可喜用谋士金光之计,上疏请归老辽东,想借此脱身。部议答应了他。吴三桂、耿精忠不自安,也上疏请“撤藩”,以觇朝意。当时朝臣都知道答应了他,一定要造反,没一个人敢做主;圣祖独断许了他。这一年十一月,三桂就举兵反。三桂初意,要想走到中原,然后突然举事的。而巡抚朱国,把他逼得很急,以致不得不发。既发之后,有人劝他:“弃了云南,率众北上。”三桂也暮气深了,不能听。叛旗既揭,贵州首先响应。明年,攻陷湖南。四川、广西和湖北的襄阳,亦均响应。清朝派守四川之兵,既然不能抵御。驻扎荆州的兵,也寸步不能进。一六七五年三月,耿精忠亦全据福建。于是三桂亲赴常、澧督战,派一支兵出江西,攻陷三十余城,以联络耿精忠,一支兵从四川出陕西。清朝的提督王辅臣,据宁夏叛应三桂。于是甘肃州县,亦多陷。声势颇振。但是三桂想自出接应王辅臣,不曾来得及。辅臣以一六七六年六月,兵败降清。而清兵反乘此攻破江西。进攻长沙为三桂所击却。耿精忠既为清兵所攻,又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不睦,郑经也乘势攻击他,两面受敌,亦复降于清。一六七七年,尚之信又以苦三桂征饷,降清。于是三桂的兵势,又日蹙。乃以一六七八年八月,称帝于衡州,以图维系众心。不多时,三桂死了。诸将共立其孙世璠,居于贵阳。吴三桂手下的将士,自然不是吴世璠能驾驭的。其中又起了内讧。于是清兵从湖南、广西、四川,三路而进,连战皆克。一六八一年,入云南。世璠自杀。先是清朝已杀掉尚之信,这时候,又杀掉耿精忠。三藩就全削平。福州、广州等处,都分置驻防。清朝的势力,此时就真能控驭全国了。

郑成功卒于一六六二年。子经立。耿精忠叛清的时候,郑经举兵攻他,取漳、泉和汀州、邵武。精忠降清之后,和清兵合力攻他。一六七七年,取得之地复失。一六七九年,郑氏将刘国轩复攻漳、泉。为清闽浙抚督姚启圣、水师提督万正色所败,并失金门、厦门。三藩平后,清朝颇无意用兵于台湾;拟照琉球之例,听其不剃发,不易衣冠,而为外臣。而姚启圣不可。提督施琅,原是郑氏的降将,尤其想灭掉郑氏,以为己功。一六八一年,郑经卒。侍卫冯锡范,构成功之妻董氏,杀掉他的长子克臧,而立其次子克塽;事皆决于锡范;众心大离。一六八三年,施琅就入台湾,把郑氏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