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07章 神宗的武功(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3074字

神宗、荆公,所想膺惩的是辽、夏。但这两件事,都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于是先为伐夏的准备,而有恢复河湟之举。

唐宣宗时,虽然恢复河湟;然占据其他的蕃族,仍旧不少。大者数千家,小者数十百家,为一“族”,各有首领。内属的谓之“熟户”,不内属的谓之“生户”。其初,凉州的潘罗支,和青唐的唃厮罗,都能和西夏相抗。后来潘罗支之兄弟斯铎督,为元昊所并。唃厮罗死后,也国分为三。潘罗支杀李继迁,已见前。不久,被蕃族附继迁的所杀。潘罗支,宋朝本曾授以朔方节度的名号,及是,遂以授其弟厮铎督。元昊复取西凉府,厮铎督和中国,就音信不通,想是给他征服了。唃厮罗初居宗哥城(在凉州西南五百里)后徙邈川(在如今西宁县的东南),又徙青唐(如今的西宁)。始终和元昊相抗。唃厮罗死后,第三子董毡嗣,遂据河北之地。长子瞎毡,别据河州(如今甘肃的导柯县),次子磨毡角据宗哥城。一○七○年,建昌军司理王韶,诣阙上平戎三策。说欲取西夏,要先复河湟。荆公颇善其言,用韶为洮河安抚使。于是王韶先克复武胜,建为熙州。如今甘肃的狄道县。旋破木征,取河州。以次降岷、如今甘肃的岷县。洮、如今甘肃的临泽县。宕、在岷县西南。叠,在临潭之南。开辟熙河一路。董毡传子阿里骨,至孙瞎征,部落自相睽贰。哲宗元符二年(一○九八年),王赡因之,取邈川,青唐。置邈川为湟州,青唐为鄯州。旋因蕃族反叛,弃之。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年),王厚又重取二州。

夏元昊死于一○五一年,仁宗皇祐三年。子谅祚立。先是鄜州将种世衡,请进城延安东北二百里的旧宽州城,以逼西夏,朝廷许之。城既筑成,赐名为青涧。如今陕西的清涧县。就以世衡知城事。世衡死后,儿子种谔,继任下去。一○六七年,英宗治平四年。种谔袭取绥州,如今陕西的绥德县。朝议以为擅开兵衅,把种谔贬斥。这一年,谅祚也死了,子秉常立,还只有三岁。一○六九年,愿将所陷的塞门、如今陕西安塞县北。安远如今甘肃通渭县境。两砦,归还中国,以换取绥州。神宗也答应了他。谁知道夏人并无诚意,交涉不能就绪。于是改筑绥州城,赐名绥德。夏人就举兵入寇。神宗用韩绛做陕西宣抚使。起用种谔,杀败夏人,进筑了一个啰兀城。在如今陕西米脂县北。又进筑了许多的砦。不多时,夏人来攻,诸砦尽陷,并啰兀也不能守。于是再罢韩绛,斥退种谔。一○八一年,秉常给他的母亲囚了起来。神宗听种谔的话,这时候,种谔已仍做了鄜延总管。令陕西河东,五路进讨,约期同会灵州,不曾成功。一○八二年,侍中徐禧,新筑了一个永乐城,在如今米脂县西。夏人来攻,又败死,这两役,北宋丧失颇多。但《宋史》说“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恐怕也言之过甚。于是仍许西夏讲和。元丰六年,一○八三年。神宗对西夏用兵,是失败的。然而决不如《宋史》所言之甚。只要看反对新法的人,并没指出什么陕西因用兵而受害的实据来,就可知道了。一○八六年(哲宗元祐元年),秉常死,子乾顺立。也只三岁。还了中国“永乐之俘”一百四十九人。当时朝臣,就把神宗时所得米脂(如今的米脂县)、葭芦(如今陕西的葭县)、浮图(绥德西)、安畺(在如今甘肃安化县东北)四砦,轻轻还了他。然而画界不定,侵寇仍不绝。于是知渭州章楶,请进平夏(如今甘肃的固原县)以逼之。诸路同时,进兵,拓地。西夏毕竟国小,不能支持,介辽人以乞和。一○八七年(哲宗元祐二年),和议再成,从此终北宋之世,无甚兵争。

以上所述,是神宗以后,对于北方的兵事。还有对于南方的兵事,关系也颇大;如今撮叙其大略。

(一)沅水流域的蛮族,参看第一篇第三章第二节。就是黎族的正支。汉时谓之武陵蛮,隋时,汉族的疆域,进拓到如今沅陵地方,置了一个辰州。唐时,又进辟锦、如今湖南的麻阳县。溪、如今湖南的永顺县。巫、如今四川的巫山县。叙如今湖南的黔阳县。等州。唐末,其地为群蛮所据。宋初,用徭人秦再雄,招降之。于是沅江的蛮族,分为南江和北江。北江彭氏最大,南江舒氏,田氏,向氏最大。而资江流域,又有梅山峒蛮。如今靖县地方,又有杨氏,号十峒首领。酋长都是汉姓,大约是汉人王其中的。梅山峒蛮,为患最甚。神宗用章惇经制蛮事。平梅山蛮,开其地为安化、新化两县。今县名同。又平南江蛮,置沅州。如今湖南的芷江县。而北江诸酋,亦愿纳土。徽宗时,又降十峒首领,置诚州。如今的靖县。

(二)黔江流域的濮族,在唐时,为东谢、在如今贵州思南县一带。牂牁、汉朝的牂牁郡境。西赵、在东谢之南。夷子在东谢之西。诸蛮。宋时,先有龙、方、张、石、罗五姓,神宗时,又有程、韦二姓,都通朝贡,谓之西南七蕃。其在长江流域的,则分属黎、叙、威、茂、泸五州。其中惟黎州的三王蛮,系氐羌,余均濮族。皆不侵不叛,只有居长宁、如今四川的长宁县。宁远如今四川屏山县附近。以南的晏子,和纳溪如今四川的纳溪县附近的斧望个恕,颇为边患。神宗命熊本讨平他。后来又平定了如今重庆以南的地方,开建了一个南平军。叙、威、茂三州的蛮族,徽宗时,内附置州的颇多。但都不久即废。参看第一篇第六章第六节,第二篇上第四章第四节,第四篇上第七章。西南诸族,就是如今总称为“高地族”的。鄙人自谓把他分析得颇清楚,读者诸君,务请留意,得了这一个纲领,去看别种书,可以较有把握。

(三)安南之地,自唐以前,本来都属中国版图。五代时,才有人据其地独立。宋初,平岭表,据其地的丁氏,遣使入贡;太祖也因而封之。这大约是内地初平,不欲穷兵于远的意思。太宗时,丁氏为黎氏所篡,太宗发兵讨他,不能取胜;只得因其请和,授以官爵。从此以后,安南就独立为一国了(有三国的纷争,而朝鲜独立;有五代的纷争,而安南独立,正是事同一例,这都是军阀给国家的好处)。真宗时,丁氏又为李氏所篡。神宗时,其主乾德,遣兵犯边。连陷钦、如今广东的钦县。廉如今广东的合浦县。二州,和邕州。如今广西的邕宁县。一○七五年,神宗派郭逵去讨他,逵先恢复失地。明年,入其国,败其兵于富良江。安南请和。从此以后,对于宋朝,就始终臣服。安南的历史,中国史上所说的,都有些错误。现在根据日本人所著的《安南史》,述其大略如下。——这是根据安南人自己所作的历史的。安南之地,本来是唐朝的安南都护府。后梁末帝贞明中(九一五至九二○年),土豪曲承美据其地,送款于梁,南汉伐执之,派杨廷艺领其地。后来杨廷艺给手下人杀掉。牙将吴权,自立为王(九三八年)。传子昌笈,为权妃杨氏之弟三哥所篡。昌笈的兄弟昌文,废三哥,重立昌笈。昌笈死,昌文即位。境内大乱。昌文自己出兵讨伐,中箭而死(九六五年)。诸州互相攻伐。九七○年,井于州刺史下部领。始称帝,国号瞿越。部领爱少子项郎,欲立为嗣。项郎的哥哥丁琏,把项郎杀掉,部领就只得传位于琏。琏时,宋平南汉,琏遣使入贡。太祖以为静海军节度使,封交阯郡王。后来为其下所杀。部领亦遇害。琏的兄弟璿立。九八○年,为大将黎桓所篡(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太宗派海陆兵(海兵出广州,陆兵出邕州)去讨他,不利。桓亦遣使谢罪。九八六年,仍以为静海军节度,加安南都护,封京兆郡侯。九九三年,封南平郡王。真宗即位,进封南平王。一○○六年,黎桓死,次子龙钺立,为弟龙铤所弑。一○一○年,龙铤死,殿前指挥使李公蕴自立。真宗仍以其官爵授之(英宗时,改封安南国王)。传四世而至仁宗,始改国号曰大越。自太祖至仁宗,皆留心政事,制定法律,兼提倡孔教和佛教,称为安南的盛世。神宗、英宗两世,亦称贤主。高宗主,荒于游宴,安南始衰。将军郭卜作乱,都城为其所陷。渔家子陈承,以乡兵平卜,辅主高宗之子惠宗。惠宗无子,传位于女佛金,佛金嫁陈承的儿子炬(就是《元史》的陈日煚)。就传位于炬,于是李氏亡而陈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