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05章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1 / 2)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5288字

宋朝的对外,既如此失败,而内政也日即于腐败。原来宋初所患的,便是

禁军的骄横,

藩镇的跋扈。

禁军是承五代的余习,时时想把天子卖给别人。这时候的天子,原是节度使变的。他们看了他,还和前此的节度使一样。卖一次,总有一班人得升官发财。藩镇的所以跋扈:是由于他一个人常兼统数郡;既有兵权在手里,支郡节度使所管而非其所治的,谓之支郡。自然给他压倒。于是先把财政把持起来;地方上的款项,都用“留使”、“留州”的名目,开销净尽;只把一小部分“上供”给国家。这还是表面上服从中央的;和中央断绝关系的,就自然一个大钱也没有了。既有了钱,就再拿来养兵,以违抗中央政府。

宋太祖得天下之后,自然首先要除掉这种弊病。所以乾德初,就面讽带禁军的石守信等,解除兵柄;开宝初,又因藩镇王彦超等入朝,讽他们也把兵柄解除。参看《宋史》诸人的本传。这就是所谓“杯酒释兵权”。不至于时时怕“肘腋之变”;外面有兵柄的,又先去掉几个;事情自然就好办了。于是以后节度使有出缺的,就都用文臣代他。

命以前节度使所管的支郡,都直隶京师。

在诸州设立通判,一切事情,皆得直达朝廷。

各路皆设转运使,以管理一路的财赋。诸州的经费,除本地的开支外,悉送阙下。

各州精壮的兵,都送到京师,升为禁军。其留本州的,谓之厢军;大都老弱,而且不甚教阅,不过给役而已。

各处要兵防守的地方,再派中央的兵出去,一年一换,谓之“番戍”。

这种政策推行以后,中央集权的形势就很稳固;唐中叶以后的弊病,就都除掉了。然而日久便腐败起来。你道为什么?原来

(1)宋初务弱外兵。其后中央的军政,不加整顿,禁军也弄得很腐败。番戍原是叫兵士习劳的意思;然而不熟悉戍守地方的形势,以致遇有战事,毫无用处(西夏造反的时候,陕西屯兵数十万,然而缓急时候,仍旧要倚仗民兵。后来就大签乡民为兵,弄得十分骚扰);倒反借此要索衣粮,看得出戍一次,是一个要钱的机会。又历代厢军升为禁军的很多;每遇荒年,又把招兵看作救荒的政策;于是兵数骤增。

开宝太祖年号九六八年至九七五年三七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