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4章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1 / 1)

作品: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1-03-15|字数:1285字

从北魏道武帝建国之后,凡一百四十八年,而分为东西。三八六年至五一五年。又十六年而东魏为北齐所篡,二十三年而西魏为北周所篡。北齐高氏,系出汉族,然而从文宣帝以后,都极其淫暴,这都是当时所谓“渐染胡风”的一流人;参看第四章。从文化上论,实在不能算他是中国人。宇文氏则也是鲜卑。《北史·周本纪》说:

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及其裔孙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文曰皇帝玺。……其俗谓天子曰宇文,故国号宇文,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为魏甥舅之国。自莫那九世至侯归豆。为慕容皝所灭。

“出自炎帝”,和得氏之由,自然是荒唐话。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这句话从地理上看,却不错的。宇文氏先世的事迹,详见《北史》第九十八卷《宇文莫槐传》《本纪》说他是鲜卑,而《宇文莫槐传》又说他是匈奴,这也是《北史》疏处。《宇文莫槐传》说:“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其语与鲜卑颇异。”“颇异”者,“不尽异”之词。这一种人,就是奚、契丹的祖宗,明明是鲜卑。不过其先居于阴山,地近匈奴,大概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说是“南单于之远属”。而两民族也极为密接,所以说“其语与鲜卑颇异”,大约是搀杂匈奴语的。这也可推想前史致误之由。

北齐篡魏的是文宣帝。性极淫暴,然而这不过是“渐染胡俗”的结果,论起他的本性来,是很明决的。所以还能委任杨愔。历史上说他“主昏于上,政清于下”。文宣帝死后,太子殷立,为孝昭帝所废。五五九年。传弟武成帝,五六一年。极其荒淫。用祖珽、和士开一班小人,朝政大乱。国用不足,赋敛无艺,弄得民不聊生。五六五年,传位于子纬。奢纵更甚。郡县守令都是市井鄙夫,入资得官,而剥削百姓,以为取偿之计。于是北齐就成了必亡之势。

北周篡魏的是孝闵帝。西魏文帝,卒于五五一年。子钦立,五五三年,为宇文泰所废。立其弟廓。五五六年,宇文泰卒。明年而孝闵帝篡魏。然而大权都在从兄宇文护之手。篡位的明年,为护所弑。立其弟明帝,五六一年,又弑之,而立其弟武帝。武帝立十二年,才诛护亲政。五七二年。“帝沈毅有智谋,……克己励精,听览不倦。用法严整,……群下畏服。……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五七六年,伐齐,克平阳。齐主自晋阳回攻,不克。明年,再伐齐,克邺。齐主纬出走,被执,齐亡。

灭齐的明年,周武帝卒,子宣帝立。荒淫无度,周政遂衰,五七九年,传位于静帝。自称天元皇帝。未几而死,静帝年幼,内史上大夫郑译等,矫诏引宣帝后父杨坚辅政。杨坚就大杀周宗室,尽握朝权。相州总管尉迟回、郑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起兵讨坚,皆为坚所败。五八一年,坚遂篡周而自立。

陈武帝无子,传位于兄子文帝。五五九年。文帝死后,太子伯宗立。五六六年。大权尽在叔父安平王顼之手。五六八年,为顼所废。顼自立,是为宣帝。宣帝立九年而北齐亡,乘机恢复淮南之地。隋文帝受禅的明年,宣帝卒,后主叔宝立。荒淫无度。五八九年,为隋所灭。西梁已先二年为隋所灭,天下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