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九十年代(三)(1 / 2)

作品:女配不做恋爱脑(快穿)|作者:青雨梧桐|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0-12-25|字数:9298字

白叔也在一旁。

康静不太好说什么, 因为如果这些村民真的自己运到白叔这里来卖的话,如果白叔愿意他们确实可以卖得更高一点。

白叔于他们家有大恩,康玉树也知道这点, 所以他只说了这么一句, 就不再说了。

康静笑道:“没关系的, 我们靠着卖药材确实挣了点钱,以后也饿不着了。”

白叔指挥店里的黄泽将康玉树运来的药材卸下来,对这件事没有表态。

康玉树一想闺女的话也对头, 要不是白先生帮忙,他们家现在还穷得叮当响呢,如今肯定不会饿着了, 白面馒头也能吃上了,都是托白先生的福。

这样一想,康玉树也就释怀了。

康静和妹妹一起坐康玉树的马车回家。

路上, 康玉树笑道:“这马车还是我买来准备拉药材的呢,没想到他们不卖给我了。花了三十多块钱呢。”

康静安慰道:“没关系,这马以后可以拉庄稼, 你和娘也就可以不用那样辛苦了, 而且这马养好了, 也是一笔财富,什么时候俺们家要是落了难或者遇到别的事情, 这就是可以卖出去的钱, 能救命的。”

康玉树还没有自己闺女想得通透, 听康静这样一说, 顿时心境豁然开朗, 笑道:“俺闺女不愧是念了书的, 想事情比你爹通透, 说来啊,要不是白先生,你现在的学费都可能没凑上呢,更别提能让你妹妹也跟着去念书了。”

康二妹本来就很羡慕姐姐能念书,但是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家里只供得起一个学生,所以即使特别想念书,也从来没有提出来过。

康二妹现在也有了一个书名,叫康谣。还是康静给她取的,康玉树也没有念过什么书,勉强认识一些字,但是文化是不通的,康玉树夫妇都一直觉得自家大闺女念到初中了,是文化人了,取名字肯定比他们强。

康谣也特别喜欢自己的名字,放眼全村,除了她姐姐,就没有一个姑娘的名字是有文化的,什么大妞、荷花、杏花、招弟之类的,全部都是家长顺口起的。就连她和她姐姐之前的名字也一样。

“二妹在学校都学到了什么?”康玉树问康谣。

康谣兴奋极了,“这几天老师都在教拼音呢,拼音我已经跟姐姐学过了,老师都表扬我了呢!”

康玉树一边赶车,一边笑呵呵道:“你能念书啊,都要感谢你姐!要不是她啊,咱们家哪有钱送你上学哟!”

康静连忙道:“谢我什么,说起来还是我对不起二妹呢,要不是家里送了我,二妹早就能上学了。”

康谣道:“姐姐就是我的老师啊,我现在能认识很多字了呢,学校发下来的课本,我都看了,上面的字大部分我都认识。”

“好好学习,以后也像你姐姐一样考初中!”康玉树鼓励道。

“不止要考初中呢,我们还要考高中,考大学!”康静笑道。

小小的康谣用力地点了点头。

此时的三人大概都没有想到会一语成谶吧。

回到家时,日头都还没有下山。

棉花已经收获了,往年自家种的棉花都会卖出去,即使种了两亩棉花,几乎每年的新棉花都会卖出去,自家用的被子、穿的棉衣都是好多年了的。

今年的棉花,冬梅放了话,一斤都不会卖,全部用来做棉被做新棉衣。

而房顶上多年的茅草也换了新的,就用上回冬梅最后一次去割回来的茅草盖的,盖了厚厚的一层,最后还剩下一点,玉树去近边的山上割了一些添上,现在下雨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

冬梅最近也被那些村民气得不行。前面他们挣了钱还感谢他们家感谢得像什么似的,恨不得将他们供起来。现在知道他们是将药材卖去镇上之后,就骂他们家不厚道,吸村里人的血,谁见面都想唾弃两声。

冬梅气的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要不是咱们家,他们能挣几块钱踹兜里?甚至有两家全家出动的,挖了十几块钱!要不是咱们,他们上哪挣这个钱去?我们但凡心黑一点,几分钱一斤他们也会去挖!现在倒骂起我们来了,真是气人!”

尽管隔了几天,说起这件事,冬梅都还气得厉害。

康静劝道:“没事,气什么?他们要卖去镇上就卖去镇上呗,也是卖给白叔,我们家承白叔照顾,现在生活明显改善了,以后就是不做药材生意了,以后生活也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冬梅道:“我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卖给我们了而生气,他们卖给白先生当然也好,但是挣了钱转头就来骂咱们,这是什么道理?”

冬梅说着说着,又气红了脸。

“说就说呗,你以前被说得还少吗?他们就是嫉妒。”

这一点,康静还真是说对了,一开始大家挣钱的时候,都十分感激康静一家人,但是慢慢地就感觉出别的味来了——

康静一家人每天收这么多药材,这得挣多少钱?是不是他们的辛苦钱都被康家人挣去了?

这样一想,心里就不太好受了。也不知道是谁率先知道了康家是将药材送去镇上卖给药店。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家心里都有些活泛。反正卖得都不远,与其让康家人在中间挣差价,还不如自己运去镇上卖呢。

总之,在他们眼中,康家人就是黑了心肝。

康静劝道:“人心都是这样的,您又不是现在才知道,他们要说就任他们说去呗。大不了咱们不做药材生意了,我重新想个门道。”

冬梅听了没什么,康玉树听了却眼前一亮,他正愁失去了这个挣钱的好门路,闺女心思活泛,说不定还嫩想到什么挣钱的门路呢?

“还有啥能挣钱?闺女。”康玉树凑上来问道。

冬梅用手肘拐了他一下,“俺闺女是要好好学习的,现在家里暂时也不缺钱了,好好种地过日子吧!别折腾将好不容易挣来的钱给折腾没了。”

至于要做点别的什么,康静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

“我想想吧,想要挣钱就是这样的,可能会有收益,也会有风险,做生意就是要胆子大,像娘您这样的就不成。”康静笑道。

康玉树也是这样想的,他哈哈笑道:“俺闺女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料,俺们现在挣点本钱,等你读书出来了,都给你去做本钱。”

康静有些感动。

她突然想起来,这样的话,前世她也曾经听到过一次。

那次方爷将她叫去他的房间,从保险柜中取出一大捆钱给她。

康静当时不明白他怎么突然要给他钱。

她还记得当时方爷穿着一件灰色格子马甲,白色衬衣,一边摆弄手上的怀表,一边表情漠然道:“这算是我的投资,你不是说你想做生意吗?给你的本钱。”

方爷给了她五万。九十年代的五万,是很多钱了。

方爷说是给她的投资,她就问了一句,“怎么给我现金,银行汇款多方便。”

她还记得方爷抬头看了她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去,只说了一句,“现金对你来说更加安全。”

她后来才知道方爷的意思。

若是他那次给她的钱是通过银行转账,后来方爷被查,查到她头上的时候,这笔汇款就能成为证据。可是因为是直接给的现金,查不到来源。

大概方爷那个时候就有预感自己要被查了吧。

她前世半生都在受方爷照顾,不论他的身份,但说他个人,对她的恩情莫如再造之恩。

除了那五万,方爷再也没有给过她的钱,而她挣钱之后,想要将钱连本带利地给他,他也不收。

方爷前世有妻子,不管外面的人怎么传她和方爷的关系,方爷也从来不会出来解释,只有她和方爷知道,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方爷从来没有碰过她。

她为了报答方爷,前面几年一直跟在他身边。由此她也就知道了,方爷和他那位夫人的婚姻只是一场联姻,两人之间根本就没有感情,各玩各的,互不干涉。但是由于利益纠葛,两人谁也不提离婚。

她还曾经听说过方爷成长的环境并不好,所以后面才会走上那条路。可是方爷的气度根本就不像是出身卑微的人,他的行为举止都像是天生的上位者。

不过后来方爷被抓之后,他夫人怕受牵连,麻利地提了离婚,彼时方爷已经进了看守所,看着他十几年的妻子带着律师来想要他签字同意离婚,什么也没说,很痛快地将字签了。

他妻子以为离婚了两人的财产她至少能分一半,但是没想到后面全被郭嘉没收了。

康静很快发觉自己想太远了,可是一想到方爷最后的下场,她还是于心不忍,方爷是个好人。

康静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能不能遇到他,毕竟命运都不一样了,康静想,如果能遇到方爷,她一定会全力劝阻他进入H帮。

康静在家待了两天,她周五回家的,周日下午,康玉树就赶着马车送她和妹妹去镇上。平时走路需要三个小时,坐马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康静在家的这两天,果然再也没有人来康家卖药材了。一开始还有隔壁村不知道消息的会过来卖药材,后来知道了之后也不过来了。

刚好农忙的时间也到了,康玉树和冬梅两个人下地收粮食。

农忙的时候学校会放假,念了几天书,学校就放农忙假了,放一周。

这几天,果然有村民赶来镇上卖药材了。

他们像以前卖药材那样随便处理了一下,药材都没有康家人自己用心处理的卖相好,更有不少人往药材里掺假。

这些药材都是半干的,收了以后还得再加工一次。

白叔没有将人拒之门外的道理,仔细看了看,报了一个收购价。

一斤一毛两毛的。

来卖药材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卖给康家人也是这个价格,但是不同的是,他们是卖新鲜的给康家人,一下山连处理都没有就直接卖给他们了,都带着泥巴可以增重。

现在卖来药店的都是半干的,三斤新鲜草药也未必能晒出一斤干草药来,可是收购价就一毛两毛?他们还走了三个小时的路才赶到镇上呢!

“我说老板,我们是农民,你可别想坑我们。这药材我们卖给别人卖新鲜的都是一毛钱两毛钱一斤,怎么干药材你还收得这么便宜?”

本来他们不卖给康家人直接卖到白叔这里来,就是想要多卖点,价格这样低,谁肯卖?

白叔道:“你看你们这药材,处理得不好,卖相差,这样的药材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你们说卖给别人比卖给我价钱高,那你们就卖给别人去,我这就是这个价钱!”

白叔话说得硬气,让人听了十分不舒服,来卖药材的人不信邪,觉得肯定是这奸商故意压价,将背篓一背,转头去别人家卖去了。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别人家根本就不收这些药材。

一来是因为量少,他们零散地来卖,量确实少,而来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处理得马虎,药材的品相看着不好,所以另一家药材商也不收。

这下他们都傻眼了。

这些药材都是挖了好几天的,要是卖给康玉树,早就换成钱了,现在却堆在他们手上卖不出去了。

没办法,他们只好又背着药材回家去了。

康静在来之前就跟康玉树说过她们要放农忙假了。康静倒是可以走路回家没关系,但是康谣太小了,三个小时的路程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吃力了。

到了约定的这天,康玉树赶着马车来接她们了。

坐在回家的马车上,康静想起自家现在住的那个黄土屋,后来会被屋后的那个小坡滑坡给埋了。她父母和妹妹在睡梦中就给埋了,想到这里,康静就感觉喉咙一一梗,眼眶发酸。

“爹,这几天我做了一个不太好的梦。”

康玉树问道:“什么梦?”

“我梦到明年秋天的时候,我们家那一连下了一个月的大雨,咱们家背后的那座小山坡垮了,将咱们一家人都给埋了。”

农村的人是很相信这种玄妙的事情的。

康静继续道:“这不会是提前预兆吧,不然我怎么会梦到这样的事情。”

康玉树沉默了一下,“兴许只是一个梦呢,连续下一个月的大雨,咱们这从来没有过的。”

康静道:“那天我去后面的小山坡看了。我曾经听老师说过,这种山上没有树的黄土坡遇到下雨,确实容易垮塌。万一是真的,可怎么办?”

康玉树眉头一拧,也觉得这样的梦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康静道:“我看不如这样,家里这间土屋也住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要是我找到了别的门路,咱们就搬走吧?”

康玉树反对道:“那怎么行?我们还能搬去哪?祖祖辈辈都在这呢!”

康静的爷爷奶奶都过世了,康玉树还有个兄弟。不过早些年因为康家太穷,娶不到媳妇,去别的村做上门女婿去了。康静只去过这伯父家一次,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她大伯上门的这家在她们村的条件还算殷实,特别看不起人。

在前世的后来,康静出息之后回家开厂,她这个大伯一家人还曾经找上门去,仗着是她的亲戚,要她给安排工作呢。

康静也知道农村人对土地的感情是很浓厚的,土地就是他们的根,不管去到哪,这根都紧紧地牵着他们,让他们心生挂念。

“不搬出去也行,但是咱们家这里是不能住了,等咱们挣了钱,就重新修一栋在别的地方。”

康玉树也是这样想,村里人只要有钱了,都会重新修一栋房子。别人家的房子虽然都是黄土墙,但是都整齐亮丽,他家房子是祖宅了,破旧不堪,外面的黄土砖都裂开了,到了夏天裂开的口子更多。

康玉树笑道:“你娘还说财不外露呢。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

“咱们家的钱又不是偷来抢来的,到时候我来跟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