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9章 天子乞怜(1 / 2)

作品:皇城|作者:维维兔|分类:青春校园|更新:2020-12-25|字数:3381字

承盛六年的这场秋狩注定要不太平。

开围头一日魏七便出了事不说, 第二日晚紫禁城那头突又带来太皇太后病危的消息。

快马传人递信,汗血马五百里加急,日夜兼程,人都不知换了几波,马也累死了数匹,才终于在次日夜里赶至木兰围场。

密信由外城至内城一路传至帝帐,帐中烛光融融。

此刻皇帝正伏在案头瞧明日围猎的布排。魏七则弯着腿靠在榻头一面翻书一面啃一只酸梨。

今夜已吃了两个了。

皇帝头都未抬, 余光中瞥见他弃了掌中的核,眼睛盯在书上,还要伸手摸索去拿梨, 只得无奈启口道:“你是预备着再病一场不成?”总是贪嘴,哪能不病。

他还记得魏七头一回来此地时折腾出来的事。

魏七抬眼瞧圣上的神色,讪讪停手,“不是, 奴才只是一时不察,不记得方才吃了几个了。”

皇帝又不傻, 怎会信他的话,小伎俩罢了。

他放下书卷,转而取来榻旁几面上摆着的湿巾子将掌中沾染的汁水细细擦干。

皇帝仍是皱眉,等会子歇息前榻上的这些东西都要叫人换了。

外头来人请面圣, 道紫禁城急件。

人入内,急匆匆跪下请安。

信件折子呈上来,皇帝拆开一瞧,面色大变, 扔了信件沉声道:“安喜!传令下去,一千精卫随朕即刻回宫,余下的人马明日一早启程,务必要快。”

“嗻,奴才遵旨。”安喜上前行礼,“只是,请圣上示下,这旨意当以何名义下传?”

皇帝怔怔地盯着信上的字,“老祖宗病危。”

安喜大惊,高声道:“奴才这便去传旨!”

语似惊雷,打破黑夜带来的所有平静。

太监们疾步鱼贯而入。

魏七呆坐在榻上一时还未能回过神来。

几个奴才侍候皇帝更换行服披上大氅。帝帐外头渐渐传来了较大的动静,脚步声,马蹄声与行动间的盔甲碰撞声夹杂,事情实在突然。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上上下下便已大致准备妥当,一千精卫围在帝帐外整装待发。

皇帝离去前只是瞧了魏七一眼,什么也未说便阔步出帐。

可投去的那一瞥却十分深沉,似包藏无数情绪,后者觉得像是在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看见了脆弱与悲伤。

然皇帝面容冷硬,魏七不能确定自个儿是否瞧对了,或许只是他妄自的遐想。

他的心情亦是沉闷,跪坐在榻上忍着腿脚上的伤痛,恭恭敬敬地行礼磕头恭送圣驾。

账外,皇帝将他最看重的禁卫首领留下,又低声吩咐安喜:“好生看着他。”

安喜恭敬应,“嗻。”

皇帝停了一瞬,又道:“若再出差池你也不必回宫了。”

坠马之事还未来得及查明白,他实在难以安心。

前者听了这话浑身发颤,连忙跪地道:“奴才明白!奴才必尽心尽力,十日内定回宫为您当差,替您效力。”

他眼中泛水光,知晓圣上此刻心中必然难过,又不能安心丢下魏七。

可事情重大,前者又才受了伤,实在不能带上他。

御驾策马离,千骑轻装随行,披星戴月,昼日不歇,疾驰一整日却仍是迟了一步。

离紫禁城还有一个时辰的路程,报丧的几个侍卫与御驾撞上。

皇帝像是霎时便歇了气,他胡须未刮,脸面未净,只一夜功夫就憔悴了许多。

御驾临城,城门大开,夜色深沉,满街点灯挂白迎帝驾。

百姓窝在家中替天子与方逝去的太皇太后祈愿。

汗血马在空荡荡的外城大街上疾驰,马蹄声踏碎寂静。

北海阐福寺的钟声与紫禁城内的永乐大钟同响,钟声浩荡。

帝驾疾驰,如飞箭自永定门入外城,经正阳门至内城,又由大清门归皇城。

再穿承天门与端门,最终自午门中门插入紫禁城。

重重宫门,开了又合,像是在锁一颗强大冷硬的帝王心。

帝深夜归宫,阖宫迎驾。

皇帝在乾清门前下马,步履已有些不稳。

后宫众人接驾,“ 请圣上节哀。”

喊声震天,皇帝未曾理会。

一路疾驰至寿康宫,敬妃等高阶妃嫔携皇子公主跪在寿康宫门外,皆身着孝衣,啼哭不止。

皇帝举目四望,目露茫然神色。

长乐敷华内,太皇太后躺在榻上,面色青白,神态却仍算祥和。

皇帝像是要站不住了,他勉力维持行至榻前。

“ 祖母……” 终于眼眶发红,言语哽咽。

“ 孙儿来迟。” 低语消散于阴沉宫殿。

承盛六年八月十二,寿康宫太皇太后崩。

梓宫奉安宫中,帝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需服缟二十七日。

正殿设几筵,建丹旐于门外右旁,自亲王以下骑都尉以上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集。

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除耳饰,举城挂素帛。

承盛六年八月二十,承德禁军赶在太皇太后入葬前一日回宫。

魏七等人着素帛孝衣回乾清宫,稍稍修整仪容后便赶去奉安宫哭灵。

举宫皆白,王公大臣进出不绝,宫女太监面容愁苦,处处皆是哀凄。

魏七等人跪至奉安宫门外,安喜入内面圣。

皇帝一身素缟跪在灵前,额上戴白布,长发短去一截,束在脑后。

形容憔悴,竟是消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