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两百五十四章 府院之争(一)(1 / 2)

作品:岛国崛起|作者:鸢尾鸟|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3-06|字数:3042字

1918年10月25日,黎元洪丝毫不畏惧段祺瑞的军事威胁,在北京依法继任了袁世凯死后空缺的总统职位,成为中华民国第二个总统。

只不过他的处境可比前任袁世凯要差得多,黎元洪的根在湖北,在北京他没有多少的势力,不仅当地的豪强不支持他,军队也不支持他,整个北方都是北洋军的天下,而北洋军之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袁世凯,第二就是段祺瑞,此时袁世凯已死,段祺瑞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中华民国实际上最有权势的人,他手中的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装备精良,都是北洋军之中的老兵,装备有大量的马耳他制式装备,其中甚至还有两个装甲师和三个炮兵师,他的这些部队大部分都在北京西苑,而炮兵时驻扎在宛平,这是北京城南面的门户,几个有实力的军阀都在南边,段祺瑞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选择将最重要的火力放在这里,意图很明显,如果有支援黎元洪的军队赶过来,那他的北洋军就在宛平将对方拦住并且消灭,不让他们抵达北京,以免给形势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黎元洪不肯坐以待毙,他向后给冯国璋、冯玉祥、张作霖甚至是张勋的辫子军都发送了电报,想要获取他们的支持,但是这些人一个个的谁敢得罪段祺瑞,段祺瑞手中的十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那可是整个中国最强大的军队,当然了,这需要把驻扎在青岛的十五万马耳他军队排除在外。

在请求这些北洋军阀失败之后,黎元洪最终还是走向了最后一步,那就是发电报给张扬,请求马耳他军队出兵,帮助中华民国政府稳定局势。

他的这个请求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发出的,这个消息发送出去之后,张扬立即做出了回电,表示愿意出兵维持中华民国的稳定,同时保护马耳他在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不过,张扬表示集结军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表示将在一个月之后出兵北京。

黎元洪受到了他的这个回应之后,心里面总算是放下心来了,马耳他人的军事实力非常大的强大,北洋军的武器装备都是从马耳他购买的,陆军也完全是按照马耳他人的训练模式进行的训练,甚至北洋政府还从马耳他军队之中雇请了大量的教官,帮助他们的士兵完成训练,所以说,段祺瑞手中的精锐北洋军,顶多算是二流的马耳他军队,在国内其他军队的面前,他们可能会更加厉害,更加出众一些,但是在装备更加先进,战斗力更强,人数更多的正规马耳他军队面前,他们没有丝毫的优势。

黎元洪这边唯一担心的一点就是,马耳他人虽然答应了出兵,但是他们却需要时间来准备,而这一段时间也就是他这个大总统最危险的时候,段祺瑞不可能不知道他请了援军的消息,因此极有可能会选择在这之前就采取行动,只是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黎元洪一时还想不出来。

黎元洪想不出来,不代表段祺瑞想不出来,段祺瑞接到线报,本来黎元洪四处求救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以他的实力,各地的军阀不会不清楚不了解,所以他们不可能直接跟自己叫板,而却帮助一个没有实权,只有名义上大总统头衔的黎元洪,但是他却选择性的忽略了驻扎在青岛的马耳他军队。

在他看来,马耳他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作战力很强,但是他们毕竟只是一支外国军队,没有理由,也不会轻易的介入到中国自己的内部纷争之中,而且还是在这种涉及到争权夺利的敏感问题上来,搞不好他们就会跟中国军队爆发冲突,如果事情真的那样的话,马耳他人的名声只怕是就会被搞臭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被自己视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了,黎元洪居然真的向马耳他人发出了求援信,而且马耳他人也答应了要出兵帮助黎元洪稳定局势。什么叫稳定局势?难道现在的局势不稳定吗?这分明是黎元洪借机掉马耳他人的军队进入北京,好帮助自己坐稳自己的大总统宝座,让自己能够顺顺利利的完成权利的争夺,而他段祺瑞敢不敢跟马耳他人开战?他不敢,而且也不能。

这一下子就把段祺瑞至于一个很不利的位置了,这逼得他不得不使出一个不得不用的办法了。

末代皇帝溥仪在退位了之后,并没有搬出紫禁城,实际上依旧生活在紫禁城里面,而且因为是袁世凯主导的和平退位的关系,所以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并且运输他们用在紫禁城里面保留特权。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在紫禁城里面,退位之后的溥仪依旧保持着很高的生活水准,而且还能够管理一大票人,包括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等于是一个国中之国,不受民国法令的制约。而且袁世凯对他们也都十分的客气,不仅逢年过节都来给他们祝贺,而且还派人时不时的给他们送去各种礼物,溥仪小皇帝甚至还有一辆马耳他人发行的,限量版的超级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