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20章 名士风流(四十七)(1 / 2)

作品:人生赢家培训指南|作者:舟自横|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3-04|字数:6449字

大雨让晋国北伐之战胎死腹中, 这让王敦一拳如同打在棉花上。

甚至,向来不信命运的王敦,首次怀疑起了,天下是否真的有所谓的天命所归存在。

如果连王敦这种人都开始动摇, 那么其他人的反应已经可以推断出来了。

晋国抗击水涝之时, 游鸿吟这一边也没闲着, 晋国有一条长江要管,游鸿吟地盘儿上也有一条黄河要管,甚至比起长江,黄河泛滥决堤的次数要比长江高多了。

但是令周国君臣头痛的是, 黄河有不少地方, 还不是周国的领土,想要治理黄河, 就必须真正统一北方,因为治理黄河水患,并不是堵住一块就可以了的,必须从都到尾都梳理一遍。

所以雍州和秦州这两块胡族地盘儿,开始被游鸿吟惦记了。

如果没有这次涝灾, 他是不会在晋朝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就出手对付诸胡, 晋朝那些世家可没有什么汉人一致对外的概念。

黄河流域。

“郭溪疯了吗?”石勒站在大帐之中怒火冲天。

说来他也比较倒霉。

先是自己的军队被那陆云一计策反, 让他不得不带着三千铁骑投奔刘渊。哪个知道,刘渊虽然看重他, 封他高位, 可是承诺尚未实践, 手下军队还没分他,刘渊本人就病重了,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汉国权位之争。

石勒不仅凶残狡猾,还十分看得清局势,所以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在汉国东山再起的想法,立即带着族人来到胡族众多的秦州、雍州。

秦州雍州之地虽然一直都是胡族掌控,但是并不代表的汉人就少,不过这两州的汉人,与那些胡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早就习惯了战乱的生活环境,也都不太指望朝廷之类的,一直以来都是他们自己建立乌堡,集中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在这种世道活下去。

并且,这两州实际上属于荒凉之地,地里种不出丰收的粮食,大家勉强保持个温饱,天气一直都十分恶劣,生活也艰难。甚至因为没有大量植被覆盖地表,也做不成牧场,除了少部分地区形成的大型城市被胡人占据之外,其他地方倒也并不是焦点位置,轻易也不会有人来搜刮这种贫穷的连房子都住不起的地方。

俗话说,青山恶水出刁民,所以石勒最后带着自己的亲信,打算立足扎根在秦州雍州这块地方,并且,石勒还有一个并未说出口的心法。

他明白,如果自己依旧是过去那样,收拢大量兵将,组建军队,然后四处掠夺,是行不通的。

无论是从史书上看,还是看如今那几个势力庞大的皇帝藩王之类的,无一不是占据了一块地皮,然后让农民种田,自己收税,筑建城墙,修生养息。似乎只有拥有固定的地盘,有地方能够收税,有地方能够抽丁,有强力的后勤之持,才能安稳手下兵将的内心,才能真正能够在这个乱世夺取至高权利。

如今无主之地太少,他无法硬碰硬周国和晋朝,最后的目标,便只有同样是草原部落出身的秦州、雍州、凉州等偏远地区可以选择。

所以石勒带着手下三千骑兵,又拉起了将近两万人的军队,先是吞并了实力最弱的乞伏鲜卑部,整顿之后,又攻下了自凉州远道而来的卢水胡的地盘儿。

比起那些彼此之间乱战一团,其他时间大多数都在作威作福的两州胡人,一直征战四方的石勒麾下战争经验要充沛的多,所以即便是实力强大的卢水胡,也终于败下阵来,收起伸向雍州的爪子,乖乖的撤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凉州。

如今雍州秦州两州之地,能真正说得上话的,就只剩下羌族杨氏和羯族石勒了。

石勒安顿了下来,甚至让老家并州的一些羯人部落搬离故土,来到这里发展,想要如同曾经的州帝经营青州一般,也将这两州经营好,变成自己的大本营,成为自己争夺天下的资本。

结果还没等石勒和领军羌族打好关系,周国大军压境了。

石勒和杨氏面对这样的百战之师,不得不放下彼此成见,进行联手,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地盘儿被别人拿走。

而石勒之所以说郭溪疯了,就是因为对方选择的进攻时机。

就连晋朝都因为落雨的关系,放弃了原本北伐的军事计划,这周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是这样恶劣的天气,却要掀起战火,岂不是自讨苦吃,必败无疑?

但是石勒总觉得对方可能会有一些杀手锏,所以才会脱口而出惊讶之语。

游鸿吟当然没疯,他之所以选择在这种天气下依旧兴兵事,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这次行动说是大军,实际上人数并不多。石勒东山再起的时间并不长,手上的粮饷也不足以养活许多兵将,所以游鸿吟预估他最多养活的人数是三万。

这三万中,还有十分耗费钱粮的三千骑兵,再加上负责后勤的民夫之类的,有战斗力的顶天就一万五六千人的样子。

所以,游鸿吟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其次,此时古代无法行军多是因为辎重运输的原因,这点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首先周国治下道路多是水泥铺路,雨天除了潮湿一点,并没有大影响,而出了周国,这种东西方向的辎重运输,可以进行漕运。

最后就是冒雨打仗对于兵将们来说比较辛苦了,基本上要雨天行军,但是游鸿吟的后勤、待遇等等都是当世第一流,自然要求也是当世第一流,军队平日里的训练等等都是能够支撑军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作战的。

综上所述,对于石勒来说是疯狂的举动,对于周国来说,只是为了尽快将两州收入囊中的必然之举罢了。

而这次领军的,并不是王弥、曹嶷等将领,而是十分年少的陈风仪。因为这次进攻雍州秦州的并不是周国常规军,而是曾经的郭氏私军,如今已经成为虎林军的天子亲军。

陈凤仪是游鸿吟老师陈堪的孙子,三年前就被陈堪送到了青州。原本送来只是想在青州学院中上几年学,倒不是真的就觉得那青州学院比起自家的家学好,而是表达一种态度。否则,游鸿吟不可能如此轻易就下定决心娶陈氏为妻,就算陈堪是他老师也不行。

但是陈堪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丰神俊朗,聪慧过人的孙子被游鸿吟从学院中直接拉了出来,收做了自己的弟子。

游鸿吟收徒首要条件便是天资,这个条件并不会因为什么任何其他条件而改变。陈凤仪出身陈氏原本在游鸿吟这边是减分的,此人未来便是后族,游鸿吟其实并不愿意让后族过于壮大。

但是陈凤仪的天资的确十分优秀,心性也很好,游鸿吟弟子当中,也许只有霍青峻可以比拟。

所以游鸿吟还是破例收下了。

然后,一位出身以谋略和纵横术闻名的陈氏优秀弟子,被游鸿吟教成了一位领军作战的将军。

并且,才十八岁,便被游鸿吟任命为统帅,负责这次对雍州、秦州的作战。

若不是最后任命胡归这位天子近卫统领,可以算得上一手组建这支天子亲军的人为副统帅,怕是朝中人均不可能同意。

就连陈氏自己都不同意。

陈堪直接冲到徒弟那里去了。他教徒弟教了数年,结果徒弟就把自己的孙子教成了这种模样,陈老爷子怎么可能不生气。

不过陈堪终究拗不过孙子自己愿意,最后气鼓鼓的回家了。

其实文臣领兵并不是什么多不好的事情,陈堪如此生气是因为自己孙子从一位文质彬彬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能空手打十人的高手,并且孙子还为此骄傲的不行,似乎早已将陈家十五年的培养忘得一干二净,心中只有他那个做一国君主的师傅了。

但是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在如此少的兵力情况中,陈凤仪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用无数种让人闻所未闻的战术,攻下了雍州半数城池。

陈凤仪的计策只在于一个字:奇。

一般来说,兵法讲究正奇相辅相成,若是只会用奇字,便有些落了下成,如果是将来有人特意针对主帅这种行事风格,很有可能会刻意布下陷阱之类的。

不过陈凤仪的奇,奇在无人可揣度,这其中有着陈氏纵横之术的深刻印记在其中,这也是游鸿吟对陈凤仪破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光是夺城战,他便想出了无数方法。

比如从水道入。雍州渭城因为雨水的原因,早已堵死,所以在城防上根本就没有进行考虑,谁知陈凤仪亲自带领四百兵士,使用特殊的鱼鳔子,从水道潜入,打开了城门。

比如诈降。当然不是他诈降,而是收复的当地势力进入城池,然后诈降开门。

比如空降。这并不是纯粹依靠计策,同时也需要执行者的能力足够,佯攻一面,而他侧使用暗箭射杀守卫与岗哨,再借助钩爪、攀墙鞋直接入城。

最后,在攻击石勒所固守的城池时,大家已经不再质疑陈凤仪的能力,反而是所有人都开始期待陈凤仪将使用什么样的手段。

而石勒这位狡诈的羯人,已经将城池经营的犹如堡垒一般,没有任何缝隙,城池之内也有不少补给和防御器械,城内军队的人数也足够,可以轮班将四面城墙都守的毫无破绽。

虽然石勒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他依旧心中隐隐有所不安。他不畏惧任何强力残忍的对手,但是却不喜欢面对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无法猜测对方想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