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84章 名士风流(十一)(1 / 2)

作品:人生赢家培训指南|作者:舟自横|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3-04|字数:3247字

范无涯道:“赵校尉本地寒族出身, 故而府衙兵丁名有一千,实则只有三百, 只是赵校尉与青州山简大人名下冯书录乃姻亲,其曾娶冯氏女为妻,故而无人指摘赵校尉之过。”

书录不是什么大官,定然也是寒门之人担任, 但是这官职能直接接触刺史,倒显得很有权势。

范无涯的意思就是那个姓赵的校尉想动他的话,直接就有现成的吃空饷的罪名, 但是他和青州刺史的书录是有关系的, 如果不考虑这一次, 就算是处置了也会惹麻烦。

游鸿吟道:“鄙人初来乍到, 尚且对郡务不熟悉, 若是君有意,可多来指点于我。”

游鸿吟不可能听得范无涯一次言论就直接认做心腹,挑选属下和挑选主公是相互的,彼此总要多试探试探, 顺便看看彼此能力到底合用不合用。

范无涯并非急切之人, 很快就告退了。但是之后的几天,他的确如约前来, 替游鸿吟将郡务打理的颇有条理。

而游鸿吟也很十分满意其能力,要说此人有大致向, 大智慧也不见得, 为人识趣能干, 虽无匡扶天下之志,却有鱼跃龙门之心,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均不差,的确十分好用。

游鸿吟也暗示,他虽出身洛阳郭氏,却并不喜清谈之风,兼之看清天下大乱将至,故而想以青州为基,退则自保,进可治国。

期间,游鸿吟一封书信交于山简,却并非是交流政务,而是问候和谈论文学,几封信来往,便被那山简口称知己,很快赵校尉便丢了差事,而游鸿吟身边的胡归则顶替了此职。

赵校尉吃空饷不是游鸿吟收拾他的主因,而是那些个府兵,各个面黄肌瘦战力薄弱,比之田间劳作农夫还差上不少。这种治军本事让游鸿吟如何容得下。

胡归上任之日,便是范无涯改口称‘主公’之时,范无涯用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向游鸿吟展现了才华,而游鸿吟则用赵校尉之事,想范无涯这人展现了自己的手段。

杂务有人处理后,游鸿吟就开始大刀阔斧的真理整个高密郡,有用之人暂且留下,无用之人便慢慢的进行换血,他手下的弟子虽然有经营商行、管理卫队等经验,但依旧需要在各个实务岗位上多多实践,这是游鸿吟培养弟子的最后一步。

不足半年,高密郡便已经彻底被游鸿吟握在手中了。

而此刻,胡危训练的部曲,也渐渐成型,共计两百人,均是游鸿吟的私兵。

秋去冬来,虽然高密郡似乎并无太多改变,但是高层人员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精神,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贪腐之事,均有所改善,而信任太守的本事,也无人小看。

若仅仅如此,这些慑于太守家世以及手腕的官吏,也只是赞一声厉害而已,真心臣服,怕是不太可能。

秋收之后,进入农闲时刻,游鸿吟开始征徭役。

古代徭役难捱,无非是底下官吏克扣,又催赶进度,游鸿吟则制定了一整套相关流程通发整郡,比如规定了工作时间,每日提供多少吃食汤水,工作的确是苦力活儿,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也没有多辛苦。

而原本那些克扣的粮食的小吏,早被游鸿吟手中护卫查出原委,直接砍了十几个了。

徭役之始,不为修建城池,而是修渠。

其实高密郡自然水域并不多,所有灌溉之水几乎都来自于老天爷,看天吃饭这一句话一点都未错,不过郡内处于潍水水域末端,也有大大小小不少湖泊和分支,只要运用得当,使用水渠相连,必然可称为产粮基地。

水渠其实古来有之,只是泥土结构容易塌坏,需要年年耗费人力重新修整维护,游鸿吟早已在胶州湾附近新建窑坊,烧制水泥,首先便用来修建水渠。

此间郡中钱粮不足,一部分是游鸿吟私人垫付,一部分则是本地少数几个豪强以及大商捐献了。

而此刻,除了修建水渠,连接潍水外,在某些水域不丰之地,还需挖掘深井,这这项工作困难较大,自游鸿吟收拾整理了各地县丞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太守府拨不出人手负责,便交给了各地县丞,而所耗费的费用也是各地县衙承担。没办法,游鸿吟这边钱没有问题,粮食却是不多了。

很快,冰冻时刻就来了。

紧张的徭役告一段落,冬日原本应该进入‘猫冬’之日,此刻北风呼呼,贫寒人家为了节省柴薪粮食以及布料,更是累月待在屋中。但是,这个冬日不一样,似乎上头又要开始行动了。

但是被下发了通知需要劳作的农夫们却并没有怨言。

全是那坚固神奇的水渠带来的效应。

那名为‘水泥’之物除了用来修建水渠之外,也渐渐开始有商家贩卖,价钱的确不是很便宜,可是却能糊在石墙外,减少漏风之处,原本粗制滥造,山石堆砌起来的房屋瞬间不再漏风了。

此地因为山石较多,再加上风速较大,所以民间多是使用山石砌墙建屋,屋顶再盖上茅草。可是山石建造屋子容易漏风,使用泥土糊墙只能解一时之患,太容易被雨水冲走,这水泥一担便可修葺好三间屋子,稍微有些余力的人家便用粟豆换来糊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