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26章 田庄闲趣(1 / 2)

作品:又见清穿|作者:糖拌饭|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1-03-03|字数:3351字

鬼婴之局解开了,却是个意外之喜,娃娃鱼呢,那在后世也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平日里很难得见着,没成想,当初那二奶奶他们圈院子时圈了一条溪流,倒是把娃娃鱼也圈进来了。

在文茜的认识里面,娃娃鱼一般喜欢呆在山涧的清溪急流之中,在这平原区是很少见的,不过现在想来,毕竟相隔几百年呢,何况这溪水又清,再加上这娃娃鱼所呆的地方上面正好有青石板盖着,就象清溪的山洞一般,倒也符合它的生活环境。

这下倒是错有错着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挂起,就有庄户挑着大箩筐过来,文茜和金嬷嬷一早起来就煮了粥了,烙了饼,大伙儿吃饱了才有劲做活儿。

十一阿哥也挑箩筐,跟着大伙儿一起,在田埂上晃悠悠的走着,却是感到十分的新鲜,很快就到了不远的池塘,池塘的水已经放干,塘底的淤泥被太阳晒了几天,正是半干半湿的时候,这种塘泥用来铺院子正好。

一个年岁大一点的庄户汉子先下了塘,走到中间,先用砍柴刀将泥割成一块块,然后用大铲子铲起整块的泥放进箩筐,这些对农家的来说十分普通的活在十一阿哥看来都是新鲜无比。

这时,另一边的田埂上,一群半大的小子女娃子也挎着篮筐,嘻嘻哈哈的朝运河边走去,十一阿哥好奇的问边上的汉子:“这些娃子干什么呢?”

“他们去扫盐,然后卖点老少盐贴补一下家用。”那汉子咂了一口汗烟道,干活的时候,砸两口旱烟,即提神又带劲。

十一阿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种老少盐,他以前听说过,在盐场一带,许多壮汉以捆盐过日子,而一些老人小孩,因为体弱,干不了捆盐的活,但因为一般盐捆过后,那地上总会撒一些,于是老人小孩便拿着扫把将这些盐扫了起来,然后沿街叫卖,而这些盐就是最初私盐的来源,当然,这小小的来源根本满足不了私盐需求,于是,这才有了盐场同私盐商的勾结,虽然,近些年,朝廷多次打击私盐,但这东西因为利润太多,却也是缕禁不止。

“咱们这一带,卖老少盐的多,不是有句话说往街心撂一根棍子,就能砸死三个卖盐的。”那汉子又呵呵呵的道。

“呵呵……”十一阿哥也笑道,他现在入乡随俗,换了个角度,若仍是皇子,他也许会认为这是卖私盐,是违法的,可现在,看着这些生活困苦的孩子,为了能扫点盐,卖点钱,而露出的欣喜笑容,觉的其实也不错。

这时大箩筐的塘泥装好了,十一阿哥又同庄户们一起往回挑,说起来这挑塘泥也是技术活儿,十一阿哥虽然力气不算小,但那担子一上身就晃悠悠的,连带着身子也有些不稳。

“东家,挑这担子,肩要稍微颠一下,使得身子的摆动同箩筐的摆动同步,这样步子才稳当。”那老年的庄汉眯着眼道。

十一阿哥便学着庄汉的样子,不一会儿,便是掌握了规律,挑起来也不那么辛苦了。

到了院子,大伙把塘泥铺上,踩平,最上面还用水摸平整,然后盖了板,文茜在一旁瞧着,倒是觉得这情形跟后世铺水泥地有些象。

看着十一阿哥一头大汗有些狼狈的样子,文茜即有些心疼也有些好笑,早跟这人说了,这活儿不是他能干,毕竟从小养尊处优到现在,哪曾干过这种活儿,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可他偏要说什么体验生活,文茜拿着帕子帮他擦干了脸上的汗,又拍了拍他身上的泥,看着那裤腿上,泥虽然拍掉了,却留下点点的泥渍子。

很快,院子就平整了,文茜在院子里摆了几桌,她请了庄上的几个婶娘们帮忙,又请了一庄上一些较有威望一些的佃农,大家聚一餐,也算是新东家上任,正试跟大伙儿见面,以后大家就是一个窝里刨食的了。

关于娃娃鱼的事情,昨晚,文茜同十一阿哥商量了一下,并没有打算对外说清楚,虽然,因为鬼婴的事情,使得许多庄户对这院子退避三尺,但十一阿哥认为,他们初到这里,借着这鬼婴之说,可以给他们增加一种神秘感,别外一些宵小也不敢打这院子的注意,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性。可谓一举两得。

吃完饭,庄户们都散了,把一切整理好,十一阿哥不知从哪里整来一张石桌和四个小石凳,让人将石桌摆好,然后挥着手道:“等明年春天,再种些花木,那边搭一个葡萄架子那这院子看着就草木臻荣,没这么空旷,单调了。”

“你这石桌从哪里弄来的?”文茜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