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74章 苏伊士运河(1 / 2)

作品:黑雾区域|作者:睡不行|分类:恐怖悬疑|更新:2021-02-19|字数:2335字

虽然侯文生表示特战组不参与东风导弹摧毁黑雾中心黑树的计划,也不参与接下来的布达柴维尔防御战,但是乔飞对此仍然抱有兴趣。

他的关注点并不在双方的战争状况,而是比较好奇如果用导弹摧毁所有黑雾区域中心的黑树,黑雾区域和异物接下来会如何变化…

异物是对布达柴维尔群起而攻?还是选择突破红线防御带?

黑雾区域失去了黑树就会停止生长,它们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变化?是重新发育生长出一颗新的黑树?还是演化出其他的功能对其进行代替?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乔飞,还是启明局的研究人员,甚至包括蓝球联合政府——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用导弹摧毁黑树,是一次无法预知结果的尝试…

但是,在黑雾区域不断出现,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做也不行…在红线防御带已经初步形成防御力量的当下,用导弹攻击做一次对黑雾区域的火力侦察,应该还算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大概就是蓝球联合政府对于目前情况的评估结果…回到宿舍的乔飞见秦兰还没回“家”,坐在椅子上一边用手指轮番敲击桌面,一边思路纷乱的想到以上的内容。

随便吃了点东西,他再次查看启明局系统中关于非洲黑雾的情况汇总,这次发现了米军远在非洲大陆北端的工作。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红线计划,但是米军选择退守在苏伊士运河的东岸,并在耶路撒冷建立大型的军事基地,作为应对非洲黑雾的总基地。

非洲大陆与亚欧大陆之间隔着地中海与红海,两块大陆连接的通道一共有三个,一个是西侧的直布罗陀海峡;一个是东侧的亚丁湾,连接阿拉伯半岛的,有世界战略通道之称的曼德海峡;最后一个就是分离地中海与红海,同样连接阿拉伯半岛的苏伊士运河,地处西奈半岛…

而米军没有选择在直布罗陀海峡与曼德海峡驻军并进行防御,而是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苏伊士运河,至于这么选择的依据,资料上显示是米国智库对非洲黑雾灾难情况进行评估的结果。

——智库首先认为目前蓝球联合政府主导的,包围整个钢国盆地的红线计划成功的概率仅有百分之十七,而一旦红线计划失败,通过数字模拟的结果,异物将对苏伊士运河发动总攻,而不是直布罗陀海峡或者曼德海峡…

乔飞其实很好奇这个数字模拟是怎么做的,精确度有多少,是否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只是翻遍资料,却没有发现相应的详细介绍。

信任科学,和相信数字模拟的结果是两回事…乔飞比较固执的认为,所谓的数字模拟,是将数据进行人为的结构化和公式化计算出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构和公式的科学性其实非常有待于怀疑——这就像用法律条款来规定现实,总是具有小概率事件的漏洞,无法用条款来规定…

不过,自己相不相信并不重要,因为米军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莱松赛尼奥”是个什么东西…乔飞自嘲的笑了笑。

或许认为异物会攻击苏伊士运河而不是直布罗陀海峡或者曼德海峡的原因,是因为直布罗陀海峡有十三公里的宽度,而后者,也就是曼德海峡,足有至少二十五公里的宽度…

而苏伊士运河本就是十九世纪用人力进行开凿的,虽然此时已经成为重要的海上枢纽,但是宽度并不大,仅仅能够通过大型船只而已——水面宽度仅有平均三百米,水深平均二十二米,大型船舶吃水允许值为六十二英尺。

大海,仍然是阻挡异物前进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