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89章 应对方略(1 / 2)

作品:情迷底比斯|作者:西南边陲|分类:N次元|更新:2021-03-21|字数:5128字

就算能够借助陆地上以及海上的这样两条粮道,确保赈灾粮的充足,埃及在仅仅只做了这样一些前期准备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也依旧是完全不够的。

因此,不仅仅需要保证粮食的充足,与此同时还必须得保证饮水的充足,曼菲士自然非常明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开采矾石矿究竟有多么的重要。

“无论是绝大部分依靠尼罗河的河水生存的埃及人,还是少部分依靠沙漠绿洲地区的泉眼生活的埃及人,面对着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来的火山灰,明矾净水对他们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现如今的埃及人没有办法做到于家中进行大规模储水的情况下,想要把新鲜干净的泉水或者是河水在煮沸之后密封起来进行储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为了保证在火山灰大规模地降落下来,并最终导致河水与泉水变成了泥巴水的时候,全埃及的人民都可以借助明矾的力量,让自己的饮用水在短时间内变得干净、澄澈,明矾这种东西就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提前储备了。

“根据我们在最近一段日子里去进行实地走访所调查得到的结果来看,尼罗河三角洲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因此,就算我们能够通过观测火山活动的方法,进而做到尽可能提前地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想要一次性地把那么多的人进行转移,也是非常困难的。”

用普通的泥砖以及石块建造起来的房屋可以不要,但是,居住在这些房屋里的埃及人,以及那些被这些埃及人饲养的家禽和家畜,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轻易舍弃的。

“已经栽种下去的农作物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转移,但是,受灾地区的灾民以及物资,我们却能够尽可能地做到转移。只不过,相比起到时候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再开始进行转移,我们提前就行动起来,动员一部分当地群众现在就开始进行转移,很明显是要更加明智的做法。”

面对着杜羽的这样一番提议,伊姆霍德布表示:“在如何才能够让这么多的人和物在短时间内进行转移这个问题上,我们埃及完完全全就用不着担心。”

“因为当初在埃及近海地区吃了大亏,所以,为了能够应对原本应该对米诺斯王国发起的战争,埃及工匠,早就已经在法老陛下的号召以及命令下,打造起了能够帮助我国战士轻松横跨地中海的牢固战舰。”

“现在,虽然这场原定应该发动的战争已经不会再爆发了,但是,原本投入建造的那许多战船,现如今却基本上全部都已经建造完毕了。拥有了这些在下埃及地区建造出来的船只,我们完全可以非常轻松地把需要进行转移的人员以及物资,从河流下游带到河流上游来。”

“而那些原本为了海上作战而专门训练的士兵,他们也完全可以在借道红海,前去东方国家购买粮食的这件事情上,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在尼罗河东侧的地区原本就拥有着不止一个沙漠绿洲城镇的情况下,采购粮食的队伍完全可以从尼罗河岸边出发,随后途经这些城镇,到达位于埃及东侧的红海。

至于,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够把非常适宜于在海上进行行驶的船只,从尼罗河的中游或者说是上游地区,运送到东部沙漠那一边的红海去,这在伊姆霍德布看来,也完全就不是问题。

埃及现如今制作的船只,其制作原材料除了用来充作船帆的大块布料以外,仅仅只拥有木板以及绳索这两样东西而已。完全不存在现代金属船只的焊接技术,与此同时更从头到尾没有用过任何一颗钉子,埃及的船只是完全可以进行拆卸随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的。

曾经还生活在现代的时候,就有幸通过科教片见识过这种只需要绳索和木板就能够组装起来的船只,杜羽更在现如今已经在埃及生活了那么久之后,对这样的船只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木板在遇到水之后会因为吸湿的关系而膨胀起来,但是同样被水浸泡过的绳索却不会膨胀而是反而会收缩,于是乎,面对着这样的木板以及用特定材质制造出来的绳索,被组装出来的船只自然就可以进行拆卸以及再组装了。”

正是因为埃及船只所具有的这种便利性,所以完全可以在把这些船只从作为制造地的下埃及地区通过尼罗河运送到上埃及地区之后再进行拆卸,被派遣出去的粮食购买队伍,完全可以带着这些被拆卸了的船只,借助马匹以及骆驼的帮助,非常顺利地到达红海。

只需要在红海沿岸设立码头,就可以在将来船队归来之后,把他们购买来的粮食非常轻松地运送回尼罗河河岸,埃及人更可以借助自己开辟出来的这条航海路线,在未来的日子里同亚洲的很多个地区和国家进行通商。

木板在下水之后的膨胀,以及绳索在下水之后的收缩,确保了整条船被从头到尾捆扎得特别结实,并且根本就不可能会存在木板之间的缝隙,进而让海水能够从这些缝隙当中,倒灌进入船体内部。

对于埃及船只的这样一个制作原理非常了解,米奴耶将军却在远洋队伍的船只和人员都已经不成问题之后,依旧认为有些很重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下埃及地区的部分居民,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提前动员的这个方式,让他们早早地就避开日后很有可能成为受灾地区的地方。但是,在让这么多的人带着他们的财产进行迁移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把他们安置到哪里去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作为一整套防灾减灾应对预案的最主要拟定人,杜羽自然不可能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现如今面对着米奴耶的发问,她立刻就把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好不容易才在国内找到的硫磺矿以及硝石矿,这两个全新的矿藏是非常需要人手去进行开采的。而开采劳动力这方面出现的巨大缺口,当然完全可以让那些从下埃及地区转移出来的居民,去填补。”

“并不仅仅只是这两个矿藏而已,在我们迫切需要准备大量的明矾的情况下,那些从自己的原居住地迁居出来的埃及子民,更可以在接下来开矿并且制造明矾的过程中,在矿藏附近建造新的村落或者城镇,随后永久地定居下来。”

在当初不过才刚刚来到埃及的时候,就觉得国立冶金工坊的设置并不怎么合理,杜羽在考虑到冶金技术的保密性的同时,更考虑到了工坊出产的冶金产品的造价成本问题。

把冶炼矿石的工厂设置在距离矿区那么远的地方,国立冶金工坊就算拥有尼罗河这条纵贯南北的天然运河,也还是必须得在原材料的运输环节这个步骤上,搭上非常多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

“假如说我们能够直接在矿藏附近设立一个冶金工坊,那么,好不容易才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就不需要经过长途跋涉,这才能够迎来选矿以及除杂步骤了。”

“使用了那么多的铁矿石,最后才能够炼制出那么一点点的铁锭,假如说我们能够把花费在运输环节上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全部都直接运用在铁矿的冶炼以及铁制品的锻造上,那么,我们绝对能够以更加低廉的造价,在更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更多的铁制品。”

只要能够牢牢抓住冶铁技术的保密这个环节,就一定能够借助着新铁矿的开矿,以及国立冶金工坊的分部的设立,为足够多的劳动力安排工作岗位,杜羽可是早就已经在无数的电视剧中学习过“以工代赈”的这条治国之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