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2章 船上交谈(1 / 2)

作品:情迷底比斯|作者:西南边陲|分类:N次元|更新:2021-03-21|字数:4077字

认为把防灾减灾的这一套核心思想以及举措,在尽可能广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才是对民众而言最为重要的,杜羽却不知道,她产生的这样一个在现代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念头,会那么地让伊兹密感慨良多。

“当初为了能够让接种预防这个医疗技术惠及所有的埃及人,你让自己一手培育出来的医疗队伍顺着尼罗河一路北下,并最终造访了全埃及所有数得上名号的城镇。”

“为了能够让这些城镇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埃及人全部接受接种,你不但安排人按照户籍资料一个一个地进行人员比对,与此同时更把接种这件事情做到了完全免费。”

“当初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抵御天花,姑且还可以归结于你对这种疾病究竟有多么的畏惧,可是现如今,你再一次选择这种完全不计较成本,而仅仅只想为埃及人民谋求福祉的做法,却不能够再让我将其简单地归结于你对未知灾难的畏惧。”

哪怕自己身为一个一门心思想要把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繁荣昌盛的王子,伊兹密也是始终不可能真正把普通的平民百姓看得和身为王族成员的自己一样重要的。

根本不需要杜羽自己标榜什么,就忽然间领会了“名为贵,社稷次之,君轻”的思想,伊兹密就这么在一瞬间被自己于内心深处描摹出来的杜羽的形象,给深深地打动了。

“能够为自己御下的人民做到这个程度,杜羽,你不仅仅只是知识渊博、见识广阔,与此同时更拥有我难以企及的开阔眼界和广阔心胸。作为一个未来的国家统治者,我必须得承认,现如今的我根本就比不上你。”

“而你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份博爱、仁慈、宽厚以及睿智,更是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王储所真正应该肩负起的责任,以及作为一个王储,什么才是其最应该拥有的品质。”

“......”完全没想到自己不过仅仅只是做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就让伊兹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参悟出了全新的为君之道,杜羽一时间只感觉自己又是无言以对又是受之有愧。

“曼菲士将来能够拥有你这样的王后,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气。而埃及能够拥有你这样的一个统治者,更是全体埃及人的幸运。只是很可惜,像你这样德才兼备的出色人士,既不可能选择效忠于我赫梯,与此同时也不可能嫁给我成为我的妻子。”

话说至此非常遗憾而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伊兹密就这么在看到杜羽脸上她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的郁闷表情之后,挑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按照你刚才告知给我的说法,克里特岛距离拥有火山的圣托里尼岛根本一点也不远,并且,它们两者之间的这片海域,还没有什么像样子的障碍物能够用来降低海啸的威力。那么,是不是面对着火山爆发以及岛屿坍塌,米诺斯王国就根本一丁点应对的办法都没有了呢?”

“当然不可能!由于海啸的波及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所以,要让米诺斯人未雨绸缪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其他地方去躲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的灾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毕竟,采取这种行动和彻底放弃自己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米诺斯人虽然不会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天下,他们却也同样是能够在不离开自己的国家的情况下,想办法在克里特岛上应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

伴随着火山活动距离程度的加剧,杜羽在根据种种迹象推断火山十有八九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爆发的时候,自然会把自己的判断同样告知给密诺亚。

在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密诺亚只需要把分散在爱琴海海域的各个岛屿上的人,以及那些航行在海面上的船只,全部都聚集到克里特岛来,那么,他自然就能够保证,自己国家的任何人都不会在离开本土的情况下死于海啸。

“这一次被强行绑架到米诺斯王国去,我虽然并没能够登陆克里特岛,但是,有关于这座岛屿的情况,我却还是借助道听途说的渠道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与尼罗河三角洲不同,克里特岛并不是一个在垂直方向上完全没有高度差的岛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拥有高地以及洼地的岛屿。在岛屿上面的建筑物也依照着山体走势,而从下往上进行建造的情况下,位于高处的地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纳这些跑上来进行避难的人,确实是可行的。

“只要在山体位置上最高的地方向下挖掘地下室,那么,只要米诺斯人能够保证这些地下室不会漏水,海啸的到来,就绝对不会在淹没了岛上的绝大部分地区之后,以渗漏的方式,淹没这些位于地面下的地下室。”

“假如米诺斯王国担心山顶的高度依旧还是不够高,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改造的方式,依靠人的力量把山体进行加高。这样一来,只要海啸的水流没有办法淹没山顶,躲藏在地下室中的人就绝对不会被淹死。”

根据自己听到的道听途说,认定克里特岛上的山体已经足够高了,杜羽当然不认为海啸带来的水流会倒灌进入地下室中。

“因为海啸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地进行抗冲击加固,米诺斯人在对山体进行改造的时候,还必须得保证地下室的痛风,以此确保进入地下室的人不会因为空气不流通的关系而缺氧窒息。”

由于米诺斯人是因为火山活动情况的加剧而提前进行避难的,因此,在他们拥有足够充足的时间的情况下,所有前来进行避难的人从理论上来说都是可以进入地下室进行躲避的。

“要容纳那么多的人进行避难,这样的一个地下室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下室,而是一个完全可以被称之为地下城的宏大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