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11章 进行观测(1 / 2)

作品:情迷底比斯|作者:西南边陲|分类:N次元|更新:2021-03-21|字数:4097字

“假如说没有发生日食的话,那么,在事情已经闹得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就算受骗上当了的别的国家不能把杜羽怎么样,我埃及民众也绝对不可能会什么反应也没有。”

“明明对外宣称,自己是从智慧之神那里得到了启示,可是最终却闹出了如此大的一个乌龙,假如日食没有发生的话,那么杜羽就等于是把她自己给彻底毁掉了。”

“犯下了如此大的一个错误,就算不需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偿命,‘托特的女儿’的这个名号,在日后的日子里,也绝对不会好用。而经过了那么些日子才聚集到杜羽身边的民心,也势必会因为她的失信于人,而就此散开来或者说是直接瓦解。”

“假如说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的话,那么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找盟友共同对付杜羽了,毕竟,她自己就已经把自己给玩死了,不是吗?”

因为看杜羽不顺眼,所以萌生了这些非常阴暗的想法,卡布达甚至于还同样希望曼菲士能够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遭遇点什么非常严重的意外。

“毕竟,曼菲士陛下已经非常强烈地表示过,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杜羽会陪伴在他的身旁并且给予他足够的庇护。而假如说曼菲士陛下在这个时候遭遇了意外,那么事情可就变得有意思了。”

“原本应该保护好法老陛下的杜羽并没能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灾厄发生的过程中给予曼菲士足够的庇护,这样的一条罪责,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

“而刚刚好,我们所有的祭司和神官,都因为曼菲士陛下的事前拒绝,而根本就没有参与到事件中去,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罪责也无论如何不可能会落到我们的头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曼菲士陛下固执己见、冥顽不灵导致的,不是吗?”

说话的同时勾起嘴角,露出了一个阴森狡诈的笑容,卡布达的这一系列算计,当然会因为杜羽大脑中可信的科学知识而最后落空。

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边竟然有人抱着如此阴暗的想法,并且默默地等在一旁想要看她和曼菲士倒霉,杜羽只是在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之后,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日食的到来,好就此展开自己的观测活动。

在日食预定将会发生的这一天,全埃及的民众但凡能够留在家里的,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走出家门。而在这些人都默默地围坐在桌边,向太阳神进行祈祷的同时,维持治安以及保卫国家的战士们,则依旧有条不紊地发挥着自己的职能。

“太好了,是日全食,我们这一次遇到的日食是日全食啊!”

为了能够观测日食,所以同样没有选择外出,杜羽在清晨吃过早饭之后,就迎来了从自己的宫殿赶赴到她这里来的曼菲士。

而也就是在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看一看那个被自己放在了开阔庭院里的木盆的时候,杜羽就这么在等待许久之后,如愿以偿地在那盆黑漆漆的河水中,见到了日全食的景象。

“你看到了吗,曼菲士,在我们看来,身为一颗黑色球体的月球,第一次在视觉角度上与太阳外切的这个阶段,在我的家乡被称之为初亏。而这个阶段,就是日食的开始。”

兴致盎然地指着木盆中的黑水,向曼菲士讲解日食的过程,杜羽却非常清楚,虽然日食已经从此时此刻拉开了序幕,但是要等到天色真的全部暗下来,却还要再等待好长一段时间才行。

“在月球不断继续移动,一点点遮挡住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的时候,我们会慢慢地迎来日食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食既。”

“在月球从视觉角度上看第一次和太阳发生内切的时候,由于月球表面所矗立的环形山,其所造成的月球外轮廓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所以,阳光并不会立刻就被这种并不规整的轮廓线全部遮挡住。”

“进而,就如同有一个发光的圆环戒指,而戒指上面镶嵌了一颗非常耀眼的钻石一般,阳光越过并没能够将它完全遮挡住的月球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奇妙景象,就是我所说的钻石还。”

“有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戒指上镶嵌了一颗钻石而已,因为月球表面环行山的影响,我们很有可能会在所谓的戒指上面看到镶嵌着的好几颗钻石。而这么好几颗钻石同时出现的景象,在我的家乡则被称之为贝利珠。”

“至于我为什么会大费周章地折腾来这样一盆黑水,事实上也不过就是为了能够看一看在我看来非常漂亮的钻石环和贝利珠罢了。”

在日食不过才刚刚进入初亏阶段的时候就展开了自己的解说,杜羽想要告知给曼菲士的天文学知识,事实上还没有说完。

“等我们跨越了食既这个阶段之后,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和月亮完完全全重合在一起的这个阶段,被我们称之为食甚。而在时甚结束之后,接下来的两个阶段,就是生光和复圆了。”

“生光和食既非常相似,是月球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次在视觉上和太阳发生内切的那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也可以看见钻石环或者贝利珠。”

“而日食剩下的最后一个阶段——复圆,则是月球在视觉上与太阳的第二次外切。在复圆这个阶段过去之后,整个日食过程也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从初亏开始到复圆结束,日食的五个阶段基本上会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太阳光被完全遮挡住的这个阶段,则仅仅只有着几分钟时间而已,很快就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