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95章 凶案现场(1 / 2)

作品:情迷底比斯|作者:西南边陲|分类:N次元|更新:2021-03-21|字数:4096字

“行了,这里就是案发现场,你们可以站在房间外面随意地对它进行打量了。”

为了能够拥有足够亮堂而又清晰的视野,在刚刚来到三楼的时候就让米奴耶帮忙尽可能点起了足够多的油灯,杜羽在来的案发现场门口之后,还不忘记让乌纳斯将亚尔康牢牢地阻拦在房间外面。

“你让开!我的兄弟现如今就倒在血泊之中,你们却阻止我进去触碰他,你们还有哪怕一点点人性吗?”

“我方才已经说过了,我虽然允许亚尔康你参与到调查过程中来,但是却绝对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破坏案发现场。所以,你现在假如不满意我的安排的话,那么我完全可以让人把你给强行遣送出去。”

明明就对自己兄弟的死亡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悲伤,杜羽简直不明白亚尔康在现在表现得那么激动,并且想尽方法要往案发现场里面闯,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注意不要踩踏到已经蔓延到房门口来的血迹,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证,你们明白吗?”

眼看着并不仅仅只是乌纳斯,还有赶上前来帮忙的米奴耶,两个人一起把安沙布给拦住了,杜羽这才指着地面上的血迹道:“正如你们所见,安沙布王子的血液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凝固。所以,他绝对不可能会是在四个多小时以前就已经被人给杀害的。”

“如果真的是图书馆馆长在自己上楼进行巡视的时候,把安沙布王子引到三楼来杀害了,那么,在埃及的气候如此炎热并且多风的情况下,死者的血液没有道理在隔了四个多小时之后依旧没有干。所以,只需要看看地面上还没有完全凝固的血液,我们就知道,杀人的人,并不是馆长。”

并没有着急忙慌地踏入到房间中去,杜羽就这么指着这间血腥味无比浓郁的房间继续道:“正如你们所见,安沙布王子是在背后中刀之后失血过多而死的。而地板上蔓延开来的血泊,也能够让你们清楚地了解到死者究竟流了多少血。”

“那么,试问在死者的出血量这么大的情况下,作为杀人凶手,我和乌纳斯,我们这两个呆在三楼的人,真的有可能会是杀害他的人吗?”

假如在刚刚发现安沙布背后中刀的时候,就立刻怀抱着他有可能还能够得救的想法冲进房间去,那么,杜羽和乌纳斯现如今,就必定在身上沾染上了大量的鲜血。

而这样一来,作为身上带着大量死者的血迹并且出现在了案发现场的人,他们两个人想要辩解说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可就困难得多了

在杜羽开始着手洗刷他们俩的杀人嫌疑的时候,特意站到光线明亮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慢慢地转了一圈,乌纳斯就这么在向在场众人清清楚楚地展示,自己身上完全没有任何一丁点血迹的同时,心中更是非常感激,杜羽能够在他们两个人发现安沙布的那一瞬间,立刻抬起手来,将他拦在了房间外面。

生活在气候炎热的埃及,任何人为了不中暑都不可能在身上穿多少衣服。而也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只是穿着单衣或者干脆就是赤裸着上身,所以,无论是杜羽还是乌纳斯,他们不都不可能做到,在自己穿在外面的外套沾染上血迹的时候,把外衣脱下来扔掉,随后只穿着里面的衣服面对众人。

图书馆内部并没有能够让人洗干净自己身上的血迹的设施,而在方才从一楼一层一层走上来的过程中,众人也仔细看过了,图书馆里根本就没有能够让他们把身上的血衣藏起来的地方,所以,杜羽和乌纳斯也不可能是换了一模一样的衣服,随后再以清白的姿态走到众人面前来的。

对杜羽提出的这个有利于自身的事实感到非常欣慰,伊姆霍德布在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有力的证据的同时,却也没有办法就这么轻松地笑出来。

把守在图书馆四周的卫兵保证了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图书馆二楼和三楼的窗户进出图书馆,而在他们能够证明杜羽和乌纳斯没有把血衣从窗户扔出去的同时,这却也塑造出了一个让人说不清楚的情况——凶手到底是怎么进出图书馆的呢?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伊姆霍德布脸上的忧心忡忡,杜羽仅仅只是不以为意地一笑,随后才迈步进入了凶案现场。

在图书馆内找了两个原本应该用来装书的亚麻布袋,随后把这两个布口袋套在了自己的脚上,杜羽这才在适应了如何套着布口袋走路的情况下,踩着那些已经干涸发黑的血迹,进入了凶案现场。

“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在这个房间里,无论是贴着四面墙壁摆放的书架还是放置在屋子正中央的桌子和凳子,这些东西都放在它们原本所在的位置上,并没有发生过移动。”

“所以由此可见,安沙布王子在死前并没有与凶手进行激烈搏斗,而是直接就被对方一击毙命、就此倒下的。”

“你怎么知道安沙布没有和凶手发生过激烈搏斗?”从方才进入图书馆开始旁观杜羽的调查起,就一直没能够发表自身意见,亚尔康事实上早就已经憋得不耐烦了。

“为什么这些书架和桌椅板凳,就不能够被人推翻过,而它们现如今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也不过只是凶手在杀完人之后进行的房间摆设恢复呢?”

“这很简单。”面对着亚尔康王子的提问,杜羽轻松一笑:“我们现在就先假设,凶手确实是在杀完人之后,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所以才把已经被弄得一团糟的房间,恢复成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