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又到博物馆(下)(1 / 1)

作品:屐痕点点|作者:炼石|分类:经典短篇|更新:2021-05-24|字数:1325字

又到博物馆(下)

按照解释,新的宜昌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历史之窗为理念,集巴楚历史文化元素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极具文化特se的标志xing建筑。外墙运用了深浅变化的条形石材,用变化鲜明的表面呈现出巴虎楚凤的纹饰,表现出巴人崇虎,楚人尚凤,虎凤合鸣的设计效果;大厅穹ding借用了太阳人石刻中太阳为设计元素,穹ding外围铜质构建巧妙的运用了镂.空篆刻的设计,体现了宜昌地区祖先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宜昌作为楚国故地对屈子哲学的崇尚。

不过这座新馆虽然可以成为宜昌的文化新地标,还将体现时尚的元素和颇具宜昌风味的文化特se却不太赞同。尤其是新馆的外形,除了花里胡哨的石纹,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凸凹,尤其是那个铜质的历史之窗更是不知所云,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反观不远处的城建展览馆,用几何图形排列,那些菱形方块一看便知仿大坝截流时用过的水泥预制块,gan净利落漂.亮,才真正具备大气磅礴的外观,

原来的宜昌博物老馆收藏有包括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等宜昌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在《三峡·宜昌文物展览》基本陈列外,还举办过《馆藏书画精品展》、《三峡民间艺术品展》和《文物精品展》等40余个陈列展览。其馆藏精品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广东省展出。而新的宜昌博物馆,光是建档的宜昌文物藏品35342件/套,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新馆zui令人满意的就是将展览主题定格为峡尽天开。尤其是在一楼大厅用浮雕为长江为主脉, 采用山体元素,呼应宜昌地域特征,彰显宜昌水电之城的重要地位,而高大宽阔的空间足以让每一个参观者内心震撼,很好的诠释了郭沫若峡尽天开朝ri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对西陵峡口壮阔秀美风光的咏叹,对宜昌城地理位置的准确描述,也巧妙的利.用了大厅的特有位置,对展览主题有了艺术的暗示。

在新馆基本陈列《远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载峡州》《近代宜昌》中,自我认为都不错,尤其是《近代宜昌》因为比较熟悉,所以看得比较仔细。在专题陈列中,《风.情三峡》zui差,《古城记忆》zui好。特展陈列厅中几乎都是孩子们的世界,《开辟鸿蒙》走马观花,《物竞天择》里的那条塑胶大恐龙每次摇头摆尾和发出吼jiao,都会引起孩子们一阵尖jiao,很有童趣。

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著名的长阳人化石、太阳人石刻、楚季宝钟、徐太子鼎、王孙雹簠、楚国金锡饰片、秦王卑命钟和磨光黑皮陶等。而那个出自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距今5000年西周时期的磨光黑皮陶罐设计精致,制作精良,表面打磨而成,在全国十分罕见,也是宜昌市博物馆zui有名的镇馆之宝。可是绝大多数参观者都和我一样,匆匆一瞥而已。我zui喜欢的还是那个留有铭文的楚季宝钟。

可就是从中.心城区去博物馆有些麻烦。先是凭记忆从20路跳到9路在王家河下了车,发现错误后先赶到十五中想换乘313,有人说修路没车,又赶到桔城路换乘343才到了市博物馆。似乎疫情以后一年多没来了,除了要健康码,还要预约码。展览没什么大的变化,变化zui大的还是人少了很多,大大的博物馆只有几个大人带着孩子在展厅里晃悠。博物馆不是游览之地,而是求学之途,尤其是站在那口不大的甬钟前,看着那些公元前刀劈斧砍似的甲骨文,有些肃然起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