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21、再论儒家的仁爱——平等与自由(1 / 2)

作品:道缘儒仙|作者:鬼雨|分类:武侠修真|更新:2021-01-30|字数:6920字

(第一百章 回看求解仙心处,浩气干里暮云平)

通灵宝玉答道:“所有的山谷都能进去,不过却不太容易,必需一步一步的来,先从此谷开始。你可知道,此谷名为仙心谷,蕴含的灵气固然十分充足,但其真正的价值尚不在此,而是在于‘仙心’两个字。”

叶昊天听得奇怪:“‘仙心’?是不是‘修仙之心’?绝情灭性,坚心向道?”

通灵宝玉解释道:“否,仙心跟绝情灭性没有关系。所谓‘仙心’,简单说就是一个‘德’字。‘德’字在道家名为‘仙心’,在佛家名为‘佛心’,在儒家是什么?我说不好。‘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仙心谷内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无论是飞翔的百鸟,还是奔驰的麋鹿,都已经在这里修炼很久很久了。它们积累万年的禽心兽心便是修炼仙心的基础。主人若能吸取此谷一半的仙心,就能令谷后的石壁出现裂痕,从而现出进入四时八正谷的通道。”

叶昊天回头看看身侧的兰儿,发现她正在用心琢磨通灵宝玉所说的话,而且面色也变得好了很多,于是便略微放了点心,笑着说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什么是‘仙心’了。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以此心为一切圣凡十界依正的根本。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少悟即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儒以仁为本,释以戒为本,道以德为本。是故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以迹求心,则如蠡测海;以心融迹,则似芥含空。心迹相忘,则万派朝宗,百川一味。”

兰儿看着他十分开心的样子,嫣然一笑道:“公子欲自成一派,看来是要以儒求心,以仁得道了。只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那么多,关于仁爱的论述几近泛滥,公子怎么才能开拓创新登峰造极呢?”

叶昊天沉思良久方道:“为练神功,无可逃避。儒家‘仁、义、礼、智、信’,仁字排在第一位。仁是儒家思想的绝对核心之一,不知道什么是‘仁’,就不明白儒的含义,也就无法炼成至高无上的儒家神功。你说得不错,关于仁的描述太多了,单是一部《论语》就有多种说法。”

兰儿笑着插言道:“若说《论语》,我也打小儿背过的。其中有数人向孔子问‘仁’,孔子的答法各自不同,其中有‘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仁者,其言也诩’;‘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么多说法,究竟哪个对?”

叶昊天微微一笑道:“这些都是夫子的微言大义,全是经典之论,自然都不算错。不过以我之见,还可以再说得明白点。何谓仁?仁就是‘爱’, 爱父母,爱兄弟,爱百姓,爱鸟兽,爱花木……爱是生生不息的基础,是沟通协调的桥梁。”

兰儿有些为难地道:“这说法太宽了,若不能落到实处,究竟还是空话。世事繁杂,不是全凭一个‘仁’字就能解决的,况且好心做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叶昊天闻言陷入了沉思,许久方道:“你说的不错,这个‘仁’字看似简单,其实却极其复杂。此时言之过早,待我仔细琢磨一下,修完‘仁功’再说吧。只是不知道时间够不够用。我看真神很快会追过来的,以他的资质,早晚会突破洪荒九阵。我只希望能早日有所突破,赶在对方前面进入四时八正谷。”

……………………

叶昊天点点头,当下收摄心神开始思索如何吸取谷中的仙心。

由于仙心谷范围很大,飞禽走兽数不胜数,花草树木盈千盈万,如果挨个吸取它们的仙心,一辈子也完成不了。要想大范围地吸取仙心,除非练成道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功夫,或者达到佛家“佛光普照,普渡众生”的境界。

凭着他对佛道两家的了解,若肯花上三年两载的工夫,不难炼成这两种功夫。问题是,这些功夫虽然神奇,却不是他想要追求的,而且即使练成也只是重复别人的老路,算不上取得突破,无法达到破鼎而出的要求。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独辟蹊径,登峰造极,建立儒家神功特有的体系,从法理上保证儒家能够傲然屹立于天界众多门派之林,从而达到儒道释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想达到这一点,他需要全面地总结自己对于儒家思想和儒家修炼的认识。

关于儒家思想的描述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总起来看可以归纳为两个核心和一个手段。两个核心分别是“仁”和“中庸”,一个手段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字。从这个思想基础出发,儒家的修炼也要从培养“济世仁心”和积累“浩然正气”两方面着手,只有不断自我否定,潜心琢磨,精益求精,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从外表看,儒家的修炼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妇孺皆知的形式;从实质看,这种修炼可以分为内圣和外王两个方面。内圣就是“修身”,指的是内心世界的修养以及筋骨形体的锻炼。外王则是通过治国、平天下建立的不朽功勋。

通过菩提树下的参悟,再加上监天神尺的作用,他已经找到了将外在功勋转化为神丹和内力的途径,从而将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操劳变成了个人修炼的一种方式,使得儒生们辛苦追寻的东西不至于化为泡影。此举意义重大,就像佛祖静坐七年,终于大彻大悟,悟通了佛心与神丹相互转化的原理一样,都是建宗立派所必需的理论支柱。

明白了外王的修炼和转化,就等于掌握了儒家功法的一半。至于另一半的内圣方面,关于内心的修炼以及形体的锻炼,前人的描述并不多,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这也正是他今番入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够出鼎的必要条件。

可是儒家的内圣需要如何修炼呢?他一边想一边站起身来,双目望向远方云雾缭绕的山岭,却又像什么也没有看到。这一刻,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慎密的思维中,决心不破迷津誓不罢休。

根据三位大儒先前的描述以及他自己不断求索的体验,儒家内圣的修炼似乎可以概括为养心,练气,和炼神三个方面。

先说养心,养心就是静坐体悟,培养自己的良知,炼成一颗仁心。所谓仁心,就是经纶济世的爱心,换个名称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心,道家所说的仙心。佛家单凭佛心的积累就能具有降龙伏虎的能力,所以从理论上讲,儒家的仁心也该具有同样的效力,只是没有得到开发而已。

再说练气,练气就是培养浩然正气,进而将积累的正气转化为内力。这相当于道家修炼神丹的过程,区别在于道家炼丹重在丹田,有三丹田之说,下丹田位于脐下,中丹田位于膻中,上丹田位于印堂,也就是泥丸宫。而儒家练气的主要场所只有一个,那就是心胸,将心脏作为自己的丹田,通过浩然正气的累积,获得极高的内力,达到举手投足就能移山填海的地步。

最后是炼神,儒家炼神的重点主要是心神。如能将浩然正气修炼到极致,再加上一颗崇高的仁心,两者结合起来,由爱而生,因爱而通,就会达到沟通天地,气贯长虹的境界。

对于气贯长虹,他已经初窥门径了。在往后是否存在浩气长存的更高境界,他目前还不清楚。

想起气贯长虹,他就想到在伊势神宫见到厚土皇帝祗时的情景,以及随后静坐时出现的那种宽广无边的温馨世界。

那时候,他刚刚领悟了因爱而生的含义,试着将心神沉入到儒家的浩然正气和仁爱大同的境界中去,感到自己的心界拓宽再拓宽,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从胸中往外延展,从窗前的樱花到百里之外的大海,从地面直上云霄。然后他感到整个身心跟宇宙万物合成一体,不分彼此……爱已,爱人,爱花,爱草,爱云霞,爱天地,整个世界都那么温馨,充满了无尽的爱意,当那分温馨和爱意逐渐达到顶点的时候,他忽然看见遥远的天边升起一道彩虹,开始时若隐若现,随后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而且越来越近,从天边倏然而至,穿房入户直入心底!骤然之间,他的佛心和神丹都增加了很多。

想到这里,他的眼前忽然一亮:“对!极力提高自己的仁心,然后将仁心的效力开发一下,使其能够像佛心一样除妖降魔克敌制胜,这就是自己在仙心谷修炼的意义!如果能完成这一点,也算是儒家功法的一大突破了。”

他一边想一边踱着方步,同时自言自语:“要想提高自己的仁心,必须吸取谷中鸟兽花木积聚的仙心。这可是天赐良机,让我将仁功修至顶峰呢!”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开心起来:“将鸟兽之心转化为仁心……兽心,仁心,人心,兽心,人面兽心……啊,不对……应该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生心,心连心……让心中充满爱,由爱而通,沟通天地……因爱而生……”

兰儿在旁边看着他神不守舍地走来走去,时不时“嘻嘻”傻笑,不禁觉得好玩。因为不敢打断叶昊天的思路,她只能用以手掩口静静地看着。

叶昊天锲而不舍地往下想,越想越是兴奋:“因爱而生,荡胸生层云,云气蒸腾,化作长虹,……长虹漫山,感天动地,仁心动兽,兽心归我?啊,又说错了……应该是……长虹弥漫仙心谷,谷中兽心化仁心!对,就是这条思路!”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哈哈大笑,心中爽快极了。

儒家的气贯长虹跟道家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以及佛家的“佛光普照,普渡众生”十分相似,都能达到瞬间跟千万生灵同时交流的效果。明白了这一点,他的心里轻松很多,下一步就是照单抓药了。

可是照单抓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或许是因为太过兴奋的缘故,他努力了半天也无法让自己沉下心来。

等到好不容易沉下心来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法进入气贯长虹的境界了!

“怎么会呢?不可能啊!先前是怎么进入的?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他在心底反复地询问自己,想了好久只想到一个原因:“先前之所以能行,可能是因为厚土娘娘的缘故,是她打开了爱的窗户,自己才体验到前所未有包容天地的感觉;如今是自己一个人修炼,要想重新找回那种感觉,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