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176章 章外篇2(2 / 2)

作品:除灵者传说|作者:除灵者写me|分类:玄幻魔法|更新:2020-12-23|字数:16619字

总尝自馀其略曰:

历升清显,备位朝列,不邀世利,不涉权幸。尝抚躬仰天太息曰:庄青翟位至丞相,无迹可纪。赵元叔为上计吏,光乎列传。官陈以来,未尝逢迎一物,干预一事。悠悠风尘,流俗之士,颇致怨憎,荣枯宠辱,不以介意。太建之世,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屡被摧黜,奈何命也。后主昔在东朝,留意文艺,夙荷昭晋,恩纪契阔。嗣位之日,时寄谬隆,仪形天府,厘正庶绩,八法六典,无所不统。昔晋武帝策荀公曾曰“周之冢宰,今之尚书令也”。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晋太尉陆玩云“以我为三公,知天下无人矣”。轩冕傥来之一物,岂是预要乎。弱岁归心释教,年二十馀,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於心,行慈於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愧平生耳。

总之自叙,时人谓之实录。

总笃行义,宽和温裕。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后主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玩,於今不绝。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王瑳等十馀人,当时谓之狎客。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有言之者,辄以罪斥之,君臣昏乱,以至於灭。有文集三十卷,并行於世焉。

长子溢,字深源,颇有文辞。性傲诞,恃势骄物,虽近属故友,不免诋欺。历官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洗马、中书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入隋,为秦王文学。

第七子漼,驸马都尉、秘书郎、隋给事郎,直秘书省学士。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卿,有名江左。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六岁,诵书万馀言。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父上开府僧垣,知名梁武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察并用聚蓄图书,由是闻见日博。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於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除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

值梁室丧乱,於金陵随二亲还乡里。时东土兵荒,人饑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於荆州即位,父随朝士例往赴西台,元帝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於是户口殷盛,民至今称焉。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拜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寻补嘉德殿学士,转中卫、仪同始兴王府记室参军。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於周。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於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馀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著《西聘道里记》,所馀事甚详。

使还,补东宫学士。於时济阳江总、吴国顾野王、陆琼、从弟瑜、河南褚玠、北地傅縡等,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侍。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储君深加礼异,情越群僚,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又数令共野王递相策问,恒蒙赏激。

迁尚书祠部侍郎。此曹职司郊庙,昔魏王肃奏祀天地,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尔后因循不革。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事神礼简,古无宫县之文。陈初承用,莫有损益。高宗欲设备乐,付有司立议,以梁武帝为非。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希上旨,并即注同。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据梁乐为是,当时惊骇,莫不惭服,仆射徐陵因改同察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拜宣惠宜都王中录事参军,带东宫学士。历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咨议参军,丁内忧去职。俄起为戎昭将军,知撰梁史事,固辞不免。后主纂业,敕兼东宫通事舍人,将军、知撰史如故。又敕专知优册谥议等文笔。至德元年,除中书侍郎,转太子仆,馀并如故。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於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虑加毁顿,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仍敕申专加譬抑。尔后又遣申宣旨诫喻曰“知比哀毁过礼,甚用为忧。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自遣割,以存礼制。忧怀既深,故有此及”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又推表其略曰“臣私门祸,并罹殃罚,偷生晷漏,冀申情礼,而尫疹相仍,苴緌秽质,非复人流,将毕苫壤。岂期朝恩曲覃,被之缨绂,寻斯宠服,弥见惭靦。且宫闼秘奥,趋奏便繁,宁可以兹荒毁所宜叨预。伏愿至德孝治,矜其理夺,使残魂喘息,以遂馀生”诏答曰“省表具怀。卿行业淳深,声誉素显,理徇情礼,未膺刀笔。但参务承华,良所期寄,允兹抑夺,不得致辞也”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自免忧后,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乃谓察曰“朝廷惜卿,卿宜自惜,即蔬菲岁久,可停持长斋”又遣度支尚书王瑗宣旨,重加慰喻,令从晚食。手敕曰“卿羸瘠如此,斋菲累年,不宜一饭,有乖将摄,若从所示,甚为佳也”察虽奉此敕,而犹敦宿誓。

又诏授秘书监,领著作如故,乃累进让,并优荅不许。察其秘书省大加删正,又奏撰中书表集。拜散骑常侍,寻授度支尚书,旬月迁吏部尚书,领著作并如故。察既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於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娶,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且澄鉴之职,时人久以梓匠相许,及迁选部,雅允朝望。初,吏部尚书蔡徵移中书令,后主方择其人,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敕答曰“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别日召入论选事,察垂涕拜请曰“臣东皋贱族,身才庸近,情忘远致,念绝修途。顷来忝窃,久知逾分,特以东朝攀奉,恩纪谬加。今日叨滥,非由才举,纵陛下特升庸薄,其如朝序何。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当时才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累致非据,每切妨贤。臣虽无识,颇知审己,言行所践,无期荣贵,岂意铨衡之重,妄委非才。且皇明御历,事高昔代,羽仪世胄,帷幄名臣,若授受得宜,方为称职。臣夙陶教义,必知不可”后主曰“选众之举,佥议所归,昔毛玠雅量清恪,卢毓心平体正,王蕴铨量得地,山涛举不失才,就卿而求,必兼此矣。且我与卿虽君臣礼隔,情分殊常,藻镜人伦,良所期寄,亦以无惭则悊也”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廪锡以外,一不交通。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於吾无用。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励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又敕於朱华阁长参。文帝知察蔬菲,别日乃独召入内殿,赐果菜,乃指察谓朝臣曰“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十三年,袭封北绛郡公。察往岁之聘周也,因得与父僧垣相见,将别之际,绝而复苏,至是承袭,愈更悲感,见者莫不为之歔欷。

察幼年尝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及官陈,禄俸皆舍寺起造,并追为禅师树碑,文甚遒丽。及是,遇见梁国子祭酒萧子云书此寺禅斋诗,览之怆然,乃用萧韵述怀为咏,词又哀切,法俗益以此称之。丁后母杜氏丧,解职。在服制之中,有白鸠巢於户上。

仁寿二年,诏曰“前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姚察,强学待问,博极群典,脩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又敕侍晋王昭读。炀帝初在东宫,数被召见,访以文籍。即位之始,诏授太子内舍人,馀并如故。车驾巡幸,恒侍从焉。及改易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察一人而已。

年七十四,大业二年,终於东都,遗命薄葬,务从率俭。其略曰“吾家世素士,自有常法。吾意敛以法服,并宜用布,土周於身。又恐汝等不忍行此,必不尔,须松板薄棺,才可周身,土周於棺而已。葬日,止粗车,即送厝旧茔北。吾在梁世,当时年十四,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自尔深悟苦空,颇知回向矣。尝得留连山寺,一去忘归。及仕陈代,诸名流遂许与声价,兼时主恩遇,宦途遂至通显。自入朝来,又蒙恩渥。既牵缠人世,素志弗从。且吾习蔬菲五十馀年,既历岁时,循而不失。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水,六斋日设斋食果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初,察愿读一藏经,并已究竟,将终,曾无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颜色如恒。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终日恬静,唯以书记为乐,於坟籍无所不睹。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斩足}辍。尤好研核古今,諟正文字,精采流赡,虽老不衰。兼谙识内典,所撰寺塔及众僧文章,特为绮密,在位多所称引,一善可录,无不赏荐。若非分相干,咸以理遣。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泄漏。且任遇已隆,衣冠攸属,深怀退静,避於声势。清洁自处,赀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穆於亲属,笃於旧故,所得禄赐,咸充周恤。

后主所制文笔,卷轴甚多,乃别写一本付察,有疑悉令刊定,察亦推心奉上,事在无隐。后主尝从容谓朝士曰“姚察达学洽闻,手笔典裁,求之於古,犹难辈匹,在於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详明,听之使人忘倦”察每制文笔,敕便索本,上曰“我於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总为詹事时,尝制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以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公后谓江曰“我所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及江编次文章,无复察所和本,述徐此意,谓察曰“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察谦逊未付,江曰“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乖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察不获已,乃写本付之。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一卷,悉穷该博,并《文集》二十卷,并行於世。察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隋文帝开皇之时,遣内史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上,今在内殿。梁、陈二史本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撰续,思廉泣涕奉行。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入隋,补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大业初,内史侍郎虞世基奏思廉踵成梁、陈二代史,自尔以来,稍就补续。

史臣曰:江总持清标简贵,加润以辞采,及师长六官,雅允朝望。史臣先臣禀兹令德,光斯百行,可以厉风俗,可以厚人伦。至於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室之记,汲郡、孔堂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搢绅以为准的。既历职贵显,国典朝章,古今疑议,后主皆取先臣断决焉。世祖九王高宗二十九王后主十一子

世祖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潘容华生新安王伯固,刘昭华生衡阳王伯信,王充华生庐陵王伯仁,张修容生江夏王伯义,韩修华生武陵王伯礼,江贵妃生永阳王伯智,孔贵妃生桂阳王伯谋。其伯固犯逆别有传。二男早卒,本书无名。

始兴王伯茂,字郁之,世祖第二子也。初,高祖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於梁世,为东宫直閤将军,侯景之乱,领弩手二千援台,於城中中流矢卒。太平二年,追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谥曰昭烈。高祖受禅,重赠骠骑大将军、太傅、扬州牧,改封始兴郡王,邑二千户。王生世祖及高宗。高宗以梁承圣末迁於关右,至是高祖遥以高宗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永定三年六月,高祖崩,是月世祖入纂帝位。时高宗在周未还,世祖以本宗乏飨,其年十月下诏曰“日者皇基肇建,封树枝戚,朕亲地攸在,特启大邦。弟顼嗣承门祀,虽土宇开建,荐飨莫由。重以遭家不造,闵凶夙遘,储贰遐隔,轊车未返。猥以眇身,膺兹景命,式循龟鼎,冰谷载怀。今既入奉大宗,事绝藩裸,始兴国庙蒸尝无主,瞻言霜露,感寻恸绝。其徙封嗣王顼为安成王,封第二子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庶申罔极之情,永保山河之祚”

旧制诸王受封,未加戎号者,不置佐史,於是尚书八座奏曰“夫增崇徽号,饰表车服,所以阐彰厥德,下变民望。第二皇子新除始兴王伯茂,体自尊极,神姿明颖,玉暎觿辰,兰芬绮岁,清晖美誉,日茂月升,道郁平、河,声超衮、植。皇情追感,圣性天深,以本宗阙绪,纂承藩嗣,虽圭社是膺,而戎章未袭,岂所以光崇睿哲,宠树皇枝。臣等参议,宜加宁远将军,置佐史”诏曰“可”。寻除使持节、都督南琅邪彭城二郡诸军事、彭城太守。天嘉二年,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史。

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世祖深爱重之。是时征北军人於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藏於秘府,世祖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甚得右军之法。三年,除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

废帝即位,时伯茂在都,刘师知等矫诏出高宗也,伯茂劝成之。师知等诛后,高宗恐伯茂扇动朝廷,光大元年,乃进号中卫将军,令入居禁中,专与废帝游处。是时四海之望,咸归高宗,伯茂深不平,日夕愤怨,数肆恶言,高宗以其无能,不以为意。及建安人蒋裕与韩子高等谋反,伯茂并阴豫其事。二年十一月,皇太后令黜废帝为临海王,其日又下令曰“伯茂轻薄,爰自弱龄,辜负严训,弥肆凶狡。常以次居介弟,宜秉国权,不涯年德,逾逞狂躁,图为祸乱,扇动宫闱,要招粗险,觖望台阁,嗣君丧道,由此乱阶,是诸凶德,咸作谋主。允宜罄彼司甸,刑斯蠙人。言念皇支,尚怀悲懑,可特降为温麻侯,宜加禁止,别遣就第。不意如此,言增泫叹”时六门之外有别馆,以为诸王冠婚之所,名为婚第,至是命伯茂出居之。於路遇盗,殒於车中,时年十八。

鄱阳王伯山,字静之,世祖第三子也。伟容仪,举止闲雅,喜愠不形於色,世祖深器之。初高祖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曰“臣闻本枝惟允,宗周之业以弘,盘石既建,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於龆年,表歧姿於丱日,光昭丹掖,晖暎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锡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藩戚。臣等参议,宜封鄱阳郡王”诏曰“可”。乃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於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於太社。其年十月,上临轩策命之曰“於戏。夫建树藩屏,翼奖王室,钦若前典,咸必由之。惟尔夙挺珪璋,生知孝敬,令德茂亲,佥誉所集,启建大邦,实惟伦序,是用敬遵民瞻,锡此圭瑞。往钦哉。其勉树声业,永保宗社,可不慎欤”策讫,敕令王公已下并宴於王第。仍授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

高宗辅政,不欲令伯山处边,光大元年,徙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后主即位,进号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加侍中,馀并如故。祯明元年,丁所生母忧,去职。明年,起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伯山性宽厚,美风仪,又於诸王最长,后主深敬重之,每朝廷有冠婚飨宴之事,恒使伯山为主。及丁所生母忧,居丧以孝闻。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徵宅,因往吊之,伯山号恸殆绝,因起为镇卫将军,仍谓群臣曰“鄱阳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发诏而伯山薨,寻值陈亡,遂无赠谥。

长子君范,太建中拜鄱阳国世子,寻为贞威将军、晋陵太守,未袭爵而隋师至。是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为变,乃并召入,令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总督之,而又阴为之备。及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关。至长安,隋文帝并配於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初,君范与尚书仆射江总友善,至是总赠君范书五言诗,以叙他乡离别之意,辞甚酸切,当世文士咸讽诵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於天下。其年君范为温令。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世祖第六子也。天嘉六年,立为晋安王。寻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佐史。时伯恭年十馀岁,便留心政事,官曹治理。太建元年,入为安前将军、中护军,迁中领军。寻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以公事免。四年,起为安左将军,寻为镇右将军、特进,给扶。六年,出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九年,入为安前将军、祠部尚书。十一年,进号军师将军、尚书右仆射。十二年,迁仆射。十三年,迁左仆射。十四年,出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未拜。至德元年,为侍中、中卫将军、光禄大夫,丁所生母忧,去职。祯明元年,起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置佐史、扶并如故。三年入关。隋大业初,为成州刺史、太常卿。

衡阳王伯信,字孚之,世祖第七子也。天嘉元年,衡阳献王昌自周还朝,於道薨,其年世祖立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祀。寻为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太建四年,为中护军。六年,为宣毅将军、扬州刺史。寻加侍中、散骑常侍。十一年,进号镇前将军,太子詹事,馀并如故。祯明元年,出为镇南将军、西衡州刺史。三年,隋军济江,与临汝侯方庆并为东衡州刺史王勇所害,事在方庆传。

庐陵王伯仁,字寿之,世祖第八子也。天嘉六年,立为庐陵王。太建初,为轻车将军,置佐史。七年,迁冠军将军、中领军。寻为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十二年,为翊左将军、中领军。祯明元年,加侍中、国子祭酒,领太子中庶子。三年入关,卒於长安。

长子番,先封湘滨侯,隋大业中,为资阳令。

江夏王伯义,字坚之,世祖第九子也。天嘉六年,立为江夏王。太建初,为宣惠将军、东扬州刺史,置佐史。寻为宣毅将军、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合州刺史。十四年,征为侍中、忠武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祯明三年入关,迁於瓜州,於道卒。

长子元基,先封湘潭侯,隋大业中为谷熟县令。

武陵王伯礼,字用之,世祖第十子也。天嘉六年,立为武陵王。太建初,为云旗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在郡恣行暴掠,驱录民下,逼夺财货,前后委积,百姓患之。太建九年,为有司所劾,上曰“王年少,未达治道,皆由佐史不能匡弼所致,特降军号,后若更犯,必致之以法,有司不言与同罪”十一年春,被代征还,伯礼遂迁延不发。其年十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君敷奏曰“臣闻车屦不俟,君命之通规,夙夜匪懈,臣子之恒节。谨案云旗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早擅英猷,久驰令问,惟良寄重,枌乡是属。圣上爱育黔黎,留情政本,共化求瘼,早赴皇心,遂复稽缓归骖,取移凉燠,迟回去鹢,空淹载路,淑慎未彰,违惰斯在,绳愆检迹,以为惩诫。臣等参议以见事免伯礼所居官,以王还第,谨以白简奏闻”诏曰“可”。祯明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散骑侍郎、临洮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