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十八章 天极(1 / 2)

作品:尘劫录|作者:赤军|分类:玄幻魔法|更新:2021-01-26|字数:4418字

古诗云:天之极也,不可望也。心之深也,不可测也。

※※※

很明显的,这又是狐隐暗中相助,不但救下了我的性命,还让我立了大功。后来才知道,这个手持环首刀和钩镶的敌人,正是“崇门四虎”之一的射声校尉颉士高,如果不是狐隐相助,十个离孟也打不赢一个赤手空拳的他。立功事小,救命为大,我心中对狐隐的好感立刻上升了七八分,同时暗暗指天发誓,此恩不报,枉为丈夫。

我杀死颉士高的同时,跟随在后的骑兵们纷纷赶到,把东溷团团围住,并且很快就把躲在茅坑里、衣冠头面全都臭哄哄的大司马崇韬揪了出来。一名士兵抽刀就想上去砍颉士高的脑袋,被我阻止了:“朝廷官宦,先留他一个全尸,是否枭首,且待令旨。”

首恶既然捉住,战争很轻松就终结了——想起来还真是凄凉,崇韬独秉朝纲十余年,一朝被擒,党羽星散,金山玉座无用,阖门朱紫不再。可笑这厮毫无觉悟,被押到我面前的时候,还扯着嗓子喊:“某是大司马,太后是女,天子为孙,倘能宽放于我,三公之位不难致也!”

真是笑话,在目前的形势下,捞着你的人头,比得到你的许诺,更容易换来高官显禄。况且,就算我放了你,你以为自己还能逃出京都去吗?如此全无头脑的家伙,竟然秉政多年,鞭策天下,真是才想可笑,再想可悲。

绑着崇韬,挟着太后,扛着颉士高的尸体,等我再回到天阳殿附近的时候,只见到处都是打着“正纲”大旗的士兵。高喊一声:“无伤何在?”——无伤是尉忌的表字。一名小军官马前禀告说:“尉将军已往光德门去迎接太守了。”

听说丈人就要进城,我也匆匆北往光德门而来。才驰出数丈远,就看前面旗幡招展,尉忌护着丈人,丈人陪着高市大王,铁骑簇拥下志得意满地行来。匆忙下马行礼,高市王先问:“尉忌已得天子,离卿可搜着崇韬么?”我单膝跪地,高声禀告:“大王隆威,小臣已斩颉士高,擒获逆贼崇韬,并奉太后移驾天阳殿!”

丈人听了这话,高兴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贤婿辛苦,立此大功。”连前此没给我好脸色看过的高市王都挑了一下眉毛,对丈人说:“令袒的是俊才,孤必着意赏拔。”

还用你说?我既然立此大功,那高官显爵、黄金美女都是少不了的,然而我现在心中除了欢欣鼓舞外,还免不了一丝忐忑。是呀,这次政变基本上算是成功了,但收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忠平、高市二王会继续容留小皇帝在位吗?还是想取而代之?谁能取而代之?二王之间,会不会再度兄弟阋墙,兵戎相见?要等闹剧的大幕正式落下,爵禄赏赐才有意义,否则仍如镜花水月一般。其实镜花水月还好,就怕一个不慎,跟错了主子,最终死无葬身之地,说不定比那崇韬还惨。

我悄悄往高市王身后瞟了一眼,果然有几个戴斗笠、穿草鞋,和煌煌大军形象完全不合衬的孤人存在。丈人听信了这些孤人的话,执意要扶保高市王,也不知道他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可惜毫无办法,我既然娶了他的女儿,就被迫要和他坐上同一乘战车,是不可能中途逃走的呀!

四外欢呼雷动,连“大王万岁”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竟然也有人敢喊。在此种奇特的氛围中,我却突然又想起了妻子,也不知她在高航城中是否安然无恙,不知道有没有重会的一日……

高市王的行动速度很快,可惜忠平王也不算慢,眨眼间同样来到天阳殿外。于是广燃灯烛,二王拥太后、天子履阶入殿,即刻宣读早就草拟好的诏书,历数崇韬四十款擅权误国大罪,意料之中的判了他个磔刑,待天明游街而后执行。

崇韬的党羽,虎纲前为膺飏所杀,颉士高死在我的手里,阑沧死在乱军之中,此外彤越等七人也都判了磔刑,罪过较小的三十八人,或斩或绞或流,全都没有好下场。不过最惨的还是崇韬的家人亲戚,很多妇女和孩子本皆无罪,却也都连坐判了斩刑,一株就是九族,天亮后就要往东市上推过去六百余人——一日而杀如此多的人,肇国以来实属罕见,听都听得人毛骨悚然。

天子虽然迟早都是退位的命,却暂时仍高踞宝座之上,以天子之名颁发的恩赏诏书,比杀人诏书还多一倍,凡是参与此次“正纲”行动的,大家全都领到赏赐:高市、忠平二王各加赏一郡为国,留都摄政;丈人出任大司马,瀚原郡守获筇为太尉,全都封侯;连我也一步登天,银印青绶做了中两千石的卫尉。

不对,并非人人皆如所愿,国库里的钱帛已经被崇韬糟蹋得差不多了,就算抄了他家也得不着足够诸郡兵马的赏赐。就在我们这班军官佩授插貂的时候,那些小兵却连正常份额的军饷都拿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