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六章 公道(1 / 2)

作品:尘劫录|作者:赤军|分类:玄幻魔法|更新:2021-01-26|字数:4393字

古诗云:天何其公,地何其道,果有公道,不使人老。

※※※

雪念的事情,我没敢写信告诉妻子,有关收受贿赂一事,也草草一笔带过,倒是很费笔墨描写一下郕朗如何可怜,只为救民,却陷囹圉。转眼到了元旦,县丞等从邻县采购了一些干菜、鸡鸭、薄酒,并私库中精米,都交给雪念。小丫鬟实在能干,烹调了一大桌好菜,让我好招待县丞和县尉。

元夜一番饱食,尽欢而散。第二天一早,我派往都中呈交上计的衙役就赶回来禀报。据说朝中大老们对我的上计非常满意,诵读了许多遍,还说:“离孟文章越发出色了,他日定为朝廷栋梁之材。”但对于我请求赈济一事,却推说国库拮据,稍后再拨。

据说天子正在大兴土木,要盖一座别宫。这件事我还在都中的时候是听说过的,工程其实夏天就开始了,但有几位官员上疏谏阻,说:“从来国家工程,不误农时,只取冬月。”天子从善如流,暂时停工,到了冬天才重新招人建设。

也正因为如此,国库耗费过大,暂时拿不出赈济的钱粮来。况且受灾的不止怀化一县,若是准了我的请求,别的郡县哄闹起来,也不好收拾,所以干脆谁都不赈。朝中大老们的难处,我是可以理解的,可依旧忍不住在心里暗骂他们:“蠹民的蟊贼,不得好死!”

到了一月中旬,东面的战事突然吃紧。原来龟缩在安远城中的乱民们实在饿得不行,竟然冒死铲雪而进,劫取了国岸屯扎在东剧附近的军粮。国岸麾下十万大军断了粮,军心浮动,吃饱了的乱民们趁机攻破东剧,国岸仓惶东退到小晟。

还好他没往西边逃,若是把战火延烧到我的怀远城来,那可怎么好呀。然而自此郴南西部,到是都是乱民,我也不得不召集士兵巩固城防,以防乱民趁火打劫。

一月底,出去采购粮食的尉忌赶了回来。他本来购买了七千石粮食——那几箱财物,丰年的时候换个七八万石没有问题,可惜最近各处年成都不大好,能弄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路上撞见乱民,一场激斗,死了三名士兵,粮食也丢了三成多。尉忌苦着脸向我请罪,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已经难能可贵了,你又何必过于自责?”

购买来的粮食,本来打算一半入了私库,一半赈济的,然而数量实在太少,又看一县饥民嗷嗷待哺,我非大奸大恶,心里多少有点不忍。于是留下个零头,拿出四千石来,煮粥济民。怀远城中有居民三千余户,光赈济他们,勉强可以吃到秋收,然而城外还有五千多户农民,总不好弃之不顾。城里、城外一起赈济,我估计最多熬到五月,官仓就要告罄。只好焚香祈祷,但愿到那时候,民乱已平,百姓就算饿着肚子,也不再敢造反吧。

想想那些贪官,那些蠹民的蟊贼,实在鼠目寸光,愚蠢到了极点。你们吃民的膏血,多少也该有个限度,让老百姓虽然食不果腹,也勉强还能存活下去。人到只有饿死一途的时候,当然会铤而走险,所谓官逼民反,真要闹到不可收拾,难道你们还能安心享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吗?想想前此押送膺飏回京的路上,若非这位“大侠”名满天下,我差点要被乱民当贪官砍成了肉泥。那些蟊贼自掘坟墓不要紧,若连无辜的我也被牵连进去,可实在是天大的罪过呀!

有时候还会想到,岳父爰太守是不是这些蠹民蟊贼中的一员呢?他的政声虽然还算不错,但教给我的那些宦途秘诀,也多少有点蟊贼的臭味。时穷节乃现,或许等他的辖区里也闹出乱民,就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何种货色了。

罪过,罪过,怎么说他也是我的长辈,是爰小姐的亲生父亲。别说他或许不算蟊贼,起码不算大蟊贼,就算他是天下无双、穷凶极恶的第一蟊贼,我也应该维护他才是呀,怎敢妄加腹诽?

※※※

一边忙着赈济灾民,我一边向尉忌打听外面的情况。尉忌报告说:“一些草民,目不识丁,怎能闹出这样大乱子来?据说有些炼气士也掺杂在其中,煽动人心,这才如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呢。”我点点头:“还记得前此带乱民包围我们,多亏与膺飏有旧,才网开一面的那个怀化缙绅靳贤吗?”

“大人不说,某几乎忘记了!”尉忌一拍脑门,“此亦本县人也。”我点头回答:“上任以来,也曾查考过此人家世,他住在县城西北百里外的兰眷村中——此村中人一贯好斗,不服王化,因此虽知靳贤就在贼中,我却不敢派兵丁去拿他的眷属。”

尉忌听了这话,双眼一亮,猛拍胸脯:“请大人拨给四五个兵丁,小人前往兰眷村,定然不辱使命,拿了这贼的家眷来!”我不耐烦地摇摇头:“何必多事,何必多事!”

说起靳贤,我不由又想起曾和郕朗一起关在牢中的那几个作乱的平民百姓来了。判文早已呈报京都,却迟迟不见批复。我本来打算一边放赈,一边就在粥场旁砍了那几个乱民,恩威并用,收本县百姓之心,这个计划就此告吹。其实作为一县之长,非常情况下是有权力砍几个平民的,但正如我才对尉忌说过的话,“何必多事”,先斩后奏,将来对朝廷解释起来肯定还多一宗麻烦。

粥场就设在西、南两座城门边,每日排队等食的人流络绎不绝,绵延数里。光靠城中那两百多名士兵,是根本无法维持秩序的,何况他们还要用来侦查和守城,以免邻县的乱民趁机前来袭扰。我想了好久,决定联络郕朗的舅父相侑——我放了他的外甥,他别以为送点礼物,送个伶俐的丫鬟,就算还报我的恩德了——请他召集本县的缙绅乡宦,各出点力,拨点家奴、家臣来帮忙施粥。

可是才施了五天粥,问题就出来了。那天一早,相侑前来衙署找我,紧张兮兮地说:“禀大人,这样施粥,怕是过不去本月就要告罄。”我吃了一惊:“那些顽民,莫非吃得太多吗?每日一餐,有个半饱就行了,二回来取,定不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