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卷 大宗师 第五十二章 炼神返虚(中)(1 / 2)

作品:还真道|作者:鲁西平|分类:武侠修真|更新:2021-01-26|字数:5393字

中土以西,万里之遥,一座山脉如同自天际缓缓垂下,湛蓝的不带一丝杂质的天空中片片白云漂浮悠悠,一座座山峰冲霄拔地刺破苍穹,云端之上的皑皑白雪隐隐和流动的白云呼应成趣,远远望去只见得一片赏心悦目的纯净白色,也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雪。

昆仑山又名昆仑丘,昆仑墟,《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又云“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西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

《淮南子.地形训》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又曰:“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弱水出自穷石,……洋水出其西北陬,……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又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

自古以来,昆仑山就是华夏大地地象征,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高空俯瞰,山如巨龙蜿蜒万里。一道道凡人肉眼绝不看见的氤氲紫气四面八方汇聚千万里之遥,随着那山势逶迤一路东去浩浩荡荡,渐渐散于中土无尽地域,消失不见。

远在上古年间,洪荒未化,昆仑山上通九天,下连九幽,以一山之势连通天地,气象万千。更有玉清圣人元始天尊在此开府建洞,讲演三清大道,门下十二金仙撞钟击鼓,常有四方仙人乘龙骑鹤,朝拜此间,建下道门阐教源流,万古流传。然则时到今日。悠悠岁月无情变迁,天地动荡,沧海桑田之下,世间再难难见仙颜遍地的盛况,唯有那昆仑山中一点玉清道统绵延不绝,开枝散叶,时不时的自那白云深处,山巅绝顶,隐隐飘出几声悠悠钟鸣。落入那山间凡人耳中,却也成就了昆仑山的神山美名。

时至正午时分,昆仑群峰之上猛地一道清光自东而来,这一道清光来势神速,初起时还远在天边堪堪可以看出是一点青色,眨眼过后却已是化作一道清光长虹发出!地轻微呼啸盘旋在绝顶之上白云之巅,稍顷之后清光一淡便是现出一位身着素色道袍,背有古剑相随。手执白玉浮尘的中年道者来。

这道人面容清矍。颔下三缕长须缓缓飘动,一席肥大的道袍之外勃勃然周身清气缠绕,肃立云层之上仙风道骨恍若世外仙人一般.将手中拂尘凭空轻摇了一下。道人口中一声轻吟,向那眼前虚空处一指,立时间山顶之上厚重地白云恍如被一双炕见的大手自虚空中向左右拨了开来,万顷云霞避让过处,一条纯是白云构建的巨大通道中一道金光自极远处破空飞来,凌空一转却是现出一座高达数十丈,宽十几丈,金光灿灿的金桥出来。

头顶之上日正中天,在这离天最近的昆仑绝顶之上阳光却是无法驱散那仿佛亘古以来便自存在的浓厚白云雾气,翻滚云海,随着那白云深处雾滚云翻露出一条巨大的云洞通道来,举目望去只见得那极远处外白云尽头竟是显现出一座巨大无比的高山来。那山浮现于云端之上,通体都有毫光散射,七彩云霞笼罩之下隐隐现出一座座气势恢宏宫殿也似的道观,自大片大片青翠欲滴地山林中露出一角飞檐,鹤飞鹿鸣,鸾鸟飞天,一声声钟磬齐鸣,仙音飘渺,才一入耳中就是让人一阵耳清目明,顿扫尘嚣,尤其是那一道金桥凌空飞架,随之涌出的天地灵气浓厚深重,浓度之高百倍于外界之地,好一处世外仙山,修道胜景。

似乎早已经看惯了这等仙家景色,那道人面色不变,一步跨上金桥,须臾之后,金桥之上腾起层层金霞罩住道人身形,一声龙吟也似的清鸣响过,金霞弥漫,似缓实疾,再一抬眼过处,虚空中那里还有什么云海翻腾,白云孔洞,取而代之的已是面前一座巨大的道观。

这道观耸立于高山之顶,占地不知有多大,只是山门就是高有百丈有余,金碧辉煌,毫光四射,举目而下,俱是白云雾气飘渺离合,恍惚之间一条雪练也似的白玉阶梯延山而上,直入云中,白云荡漾漂浮之间就好像是一条虚无天路正漂浮在空中,待沿着这云中阶梯过了山门来到那道观近前,一扇明黄大门左右分立,一副匾额之上几个金光大作的古朴篆字,赫然就是那“玉虚宫”三字。

此时地玉虚宫中正殿之内,正首之处一方宽大白玉云之上,正有一身穿雪白道袍,黑发赤足,面若婴儿般的少年道人盘膝跌坐,在他身侧处一方白玉案头上,摆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羊脂玉杯,杯中茶水碧绿如翠,水香袅袅,烟气入云,盘绕在三尺空中变化形态竟是聚而不散各做龙虎之象。

轻轻的吸了一口遍布茶香的气息,少年道者面上笑意隐隐,如雪的道袍波光粼粼,胸口之上随着这一口气息吞吐,便有那五色光华化作一道道烟霞升至头顶之上。叮!地一声清鸣,虚空中似有无数清光化作甘霖洒下,凭空落在三朵拳头大小的五彩莲花上,莲叶翠绿,荷花娇艳,被这甘霖一落。玉珠翻滚,清光四射,好不神奇。

“门外站立的可是玄清师弟!”少年道者手执玉杯。轻轻地在口中嘬了一口,长吸一口气处,那胸中五气,头顶莲花,俱是化作一片五色光气落入天灵之内消失不见,缓缓的睁开一双眼眸,整个大殿似乎都是猛然亮了一下,再看时已是道袍如雪,一层清光附着其上。宝气灿灿,明净如水。

“玄清见过掌教师兄!”随着那少年道人的一句话语,大殿之外那刚刚返回昆仑山地中年道人连忙整肃衣冠,解下古剑,面色肃然的步入殿中,冲着那端坐云之上的少年道者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这道人正是前一段时间带领昆仑诸多弟子参加东海万宝会的玄清道人,而从他口中之话看来。那云之上雪衣赤足面如婴孩儿一般地少年道者竟然就是传说中修为深不可测,千余年来领袖群伦,和那蜀山天极子、茅山大衍真人、龙虎天师张紫阳并称天下道门四大宗师地昆仑掌教“太玄子”。只不过传说中这太玄子成道极早,远在其他三位宗师之上,一身修为更是独占鳌头,号称天下道门第一,若非亲眼所见任是哪一个怕也想不到这昆仑掌教竟然是一副如许年轻的姿态。

“自家师兄弟,又无外人在场,玄清不必多礼!你且将此次东去中原探查地结果说来我听。”一双眼眸中净是深邃如夜的光华流转。太玄子挥了挥手,一只朱红如火通体晶莹的玉蒲团落在地上,示意玄清坐下说话。

“掌教师兄名鉴……”太玄子说话虽是客气,玄清道人却是不敢有丝毫失礼之处,虽是同出一门,又是师兄弟相称,但是这太玄子入门时间远比玄清这一代所有的昆仑长老都要早地多,而且玉虚一门素来重规守矩。对于长幼之序看得极重。当年玄清入门之后一身道法几乎都是这太玄子代师传授,虽是身为师兄。实则已和师徒无异,是以玄清道人极是敬重自己这位掌教大师兄,一言一行皆是以师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