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0章 大汉朝强盛的原因(1 / 2)

作品:汉兴八百年|作者:步惊俗|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1-17|字数:3011字

“国势与国力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在上升,要么在下滑。因此,我认为,要本朝之所以能持续强盛,其核心是圣祖皇帝当年制定的各项制度,避免了国家走向衰亡。”

矮瘦青年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挠了挠头说道。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女祸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比如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当然这是非常肤浅的历史观点,持此观点的人,只看见了表面上的问题,并没有看清深层次的东西。”

“这个深层次的东西便是,女人何以能左右一国之命运?说白了她是通过影响国君,进而影响了一国国运。假如国君贤明,不沉迷美色,国家自然不会被一个女人所影响。鉴于此,圣祖皇帝以身作则,对皇帝的后宫人数进行了限制。”

中年胖子闻言,点了点头。

刘毅在后面静静听着,没有贸然插嘴,他觉得矮瘦青年言之有理。

“其次,外戚或官宦的权力过大,便会干预朝政,前汉末期的王莽篡权便是外戚夺权,后汉末期的中常侍乱政便是宦官擅权。故而,圣祖皇帝立法对外戚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并废除宦官制度,对内廷各宫殿侍从人员进行精简,选用身强体胖且已婚的中年妇女充当宫廷的侍者。”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我不说,你也知道。所以,自圣祖皇帝至今,本朝再也没有出现过强势外戚或宦官干预朝政。”

中年胖子颔首道:“不错,是这样。”

“此外,地方势力做大会撼动中央朝廷的地位,鉴于前汉爆发的七王之乱,圣祖皇帝将地方长官的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等权分开,进而使得地方再也没有能力与中央对抗。”

矮瘦青年又接着说道。

“昔日圣祖皇帝分封海外的二十六路诸侯国,虽然类似于裂土封王,但仍归属于地方势力,经过朝廷削藩之后,如今只保留了六路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与战略意义的诸侯国。”

刘毅清楚地记得,宋、明、清三朝为了削弱地方势力,都是用的这种方法。

除了明初因为老朱的分封,发生了靖难之役外,这三朝还真没有发生地方势力做大颠覆中央朝廷的事情。

“再者,臣子的权力过大,也会威胁皇权,导致中央朝廷的不稳定。圣祖皇帝为了避免权臣擅权的情况,特地立法成立相台与帅阁,设立丞相、左右相、四副相来分割原丞相之权,设立太尉、左右帅、四副帅来分割原太尉之权。”

“如此,军政分离,文臣武将各安其事,各司其职,人人依律办事,按规章制度行事,谁也不能轻易擅权,毕竟擅权属于重罪。”

听到矮瘦青年此番言论,刘毅不由得颔首。

他知道权臣的危险,权臣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比较常见,这通常是因为宰相权力过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大汉朝的政事堂由相台与十二部共同组成,其中的相台犹如明朝的内阁,各部尚书虽受到相台七相的统领与监督,却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看七相的脸色行事,消除了权相篡权的可能。

刘毅听到这里,忍不住对矮瘦青年另眼相看。

这番高深而极具智慧的见地,可不是寻常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

“若说外敌的话,匈奴早就被圣祖皇帝所灭,大汉朝的疆域也一扩再扩,以前不断滋生游牧民族的草原,也成为了本朝的辽、蒙、云、漠、羌五州地区。除了当年的蛮人入侵让本朝元气大伤,放眼整个世界,也就只有罗马帝国有资格作为本朝的敌人。”矮瘦青年解释说道。

中国古代,中原的农耕民族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而中原王朝的战争成本很高。

相比较之下,少数民族可以做到兵民合一,所以战争的成本低。

如果少数民族比较强大而中原王朝又比较虚弱,少数民族就有可能南下灭亡中原王朝,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都是这样灭亡的。

西汉的少数民族威胁,主要是北方的匈奴,而东汉的少数民族威胁,则是西北的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