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60章 超级客户(1 / 2)

作品:八零福妻美又娇|作者:苏如烟|分类:现代言情|更新:2021-01-12|字数:3217字

“小姑姑,”阮思娇问阮宝莲,“咱们帐上现在有钱吧?”

阮宝莲被问得一怔,接着点头,“你之前交给我两万块钱,但是一直没用。还有先前顾沉舟拉回来的那些原材料,也还没有用完,饲料店那边又每天回款,钱都在我这儿存着呢。”

“那就行,”阮思娇点头,“回头你把钱整理一下,咱得想办法买辆车。”

“买车?”阮宝莲惊讶。

阮思娇笑了笑,“顾沉舟不在车队当司机了,面粉厂那边咱可以让人家厂里给送货,也不远。可是咱们自己饲料厂这边,离不了车啊。”

先不说马上就要再进货,就说厂里生产出来的饲料,一天一千袋,这些都是需要运到镇上的饲料店里卖掉的。

每天都得运送这么多,没有辆车真的是很麻烦。

为了运输的问题,阮广辉最近也是积极想办法。

离饲料厂近的,邵春明他们下乡的时候已经极力宣传,让人家直接到饲料厂来拉饲料。

可是还是有许多养殖户离饲料店这边比较近,人家来饲料店拉饲料更加方便一点。

所以,每天还是有大量饲料需要被运送到镇上去。

现在用来运输的,是架子车,村里人有愿意干这个活的,可以拉着架子车把饲料送到镇上去。

阮思娇认为这种方法太不人道,这不是把人当牲口使吗?

就算是给钱也不行。

如果有辆车的话,运输这一块就要省力太多。

厂里进货,肯定也不能缺一辆车。

买车的事情定下来,阮思娇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说。

“小姑姑,咱们该装一个磨房了。”阮思娇说。

阮宝莲不解,阮思娇就又解释了一下,他们现在用的玉米面,是从面粉厂里拉来的。

进玉米面,肯定比较费劲。

但如果自己磨玉米面的话,就要省很多力。

附近的村民种的大多是玉米,最近就该掰玉米棒子了。

到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玉米,就光是附近几个村子里的玉米,也够他们饲料厂用的。

厂里放消息出去,村民自己就把玉米给他们送到厂里来。

自己收玉米,自己磨玉米面,玉米面的成本还能从五分钱一斤变成四分钱一斤,这在生产成本上又是大大节约一笔。

要知道,猪饲料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玉米面。

一袋五十斤的猪饲料,成本能下降四毛钱。

四毛钱都是纯利润呢。

要知道,眼下他们厂生产一袋猪饲料,利润还不到两块。

要是加上这四毛钱,那就是两块多了。

除去人工等等成本,实现净利润两块钱,根本不是梦。

阮宝莲听了阮思娇的分析,立刻就把这一条记下来。

他们要上磨房自己磨玉米面!

交待完自己观察到的事情,阮思娇又细细的看了下帐本。

八月下旬,厂子总共开工十天,十天里生和了一万袋饲料,总计利润两万块!

现在厂子刚刚开始,肯定不是分红的时候。

赚到的这两万块,用来买车当然也不够。

不过九月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几天也是赚到一些钱的。

况且如果玉米自己收购的话,也不用存那么多的原才料,库存方面就不会占用太多的资金。

挤一挤,买一辆货车,再上一座磨房的钱还是有的。

更何况张满福那边也已经收到头期的款子,实在不行,阮思娇就找张满福要一点嘛。

想到张满福,张满福就来电话了。

电话是打到乡政府的,乡政府的人被县上关照过,一定要照顾阮思娇这个致富带头人。

所以电话打过来,乡政府的人立刻就去叫了阮广辉。

阮广辉听到是张满福打的,又叫他隔半个小时再打过来,他则是飞快赶回村,叫阮思娇来镇上接电话。

阮思娇赶到乡政府里,等到张满福打过来的电话。

终于听到阮思娇的声音,张满福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这电话打的,可真不容易啊。

所以张满福开口就是,“阮思娇,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想办法在厂里装一台电话?”

阮思娇回他,“那我也不一定在厂里啊。”

张满福,“……”

这可真是太难了!

以前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基本没啥变动,就算写一封信要等一个月才可能收到回信,也没有嫌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