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47章 一手好谋划(1 / 2)

作品:八零福妻美又娇|作者:苏如烟|分类:现代言情|更新:2021-01-12|字数:3227字

阮思娇也搬张凳子坐下,认真把她跟叶岁岁的商量告诉阮广辉。

九华县全面开放,所有的乡镇都恢复集市,县城也允许个体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个人能够成为个体户,工厂也鼓励增产增销。

为了要增产增销,厂里难道就不会动脑筋?

就算现在没动,将来也会动。

等面粉厂一但动了脑筋,到时候成立个营业部,面粉、麦麸直营,别说叶岁岁的麦麸生意不保,就连阮思娇的面粉生意肯定也保不住,这不是杞人忧天。

面粉厂就离他们镇不到二十公里,周边几个镇也一样,大家骑个自行车就能去驮两袋麦麸回家,拉个架子车也能拉几袋麦麸回家。

这年头大家缺的不是力气,而是钱,能省一半的钱,别说跑二十公里,就算跑二百公里,说不定都有人干。

面粉厂就那么近,养猪的那些人家还能找不到?

叶洪波闹一场,打价格战,无疑是让面粉厂更快动这个脑筋罢了。

阮思娇跟叶岁岁商量,干脆她家把小吃店挪一挪,挨着阮思娇粮油店的这一间腾出来,中间打通一道门,面粉、麦麸一起卖。

这样不仅能治住叶洪波,还能跟面粉厂谈条件。

他们只要一个营业员的工资,就替面粉厂卖麦麸,还是零利润,伍厂长不会不答应。

他们还跟伍厂长谈了,十里铺周边几个镇不能有直营点,以保证周边几个镇有麦麸需求的养殖户都到十里铺来买麦麸。

朱芸跟叶洪波七拼八凑弄来的钱,这下子不说全打了水漂,也别想赚到一分钱。

他们还得天天拉着麦麸到街上,零利润把麦麸脱手。

要不然几千斤麦麸砸在手里怎么办?

阮广辉听着阮思娇讲这些,搞明白了一些事,却又觉得糊涂。

“面粉厂自己设立直营门面,面粉不是也能两毛一斤卖吗?”阮广辉问。

阮思娇摇头,“面粉都是十斤二十斤的卖,太麻烦。当然他也不能把麻烦甩给我,轻松的都留给自己。要让我卖面粉,不管零售还是批发,只要是咱们周围几个镇上的,都得从咱们这边过。”

阮思娇还跟先前一样,面粉零售两毛五,超过一百斤的算批发,一斤便宜两分钱。

“正式工的名额给你,三十块钱的工资可以给店里招一个营业员,不仅能帮着卖麦麸,连面粉也能一起给卖了,这难道不划算?”阮思娇问。

这么一想,他们倒是真划算了。

卖面粉的生意能保住,又得到一个正式工名额,还能多一个免费的营业员。

这生意,阮思娇其实还有另外的打算,今天就先不给她小叔说了,她小叔一下子不一定接受得了。

阮思娇跟阮广辉说另外一点,“往后鸡蛋糕的生意算咱俩的,直营点这边单算,你、我、岁岁各占三分之一。鸡蛋糕店跟小吃店用的面粉,从这边走批发价。”

走批发价,比直接从厂里拉,一斤贵三分钱。

不过赚的钱还是他们三个分,这一点阮广辉一点意见也没有。

阮思娇跟阮广辉解释清楚,还觉得挺有成就感。

鸡蛋糕店有阮广辉跟甄珠,小吃店有田华兰跟钱凤英,还有叶洪军给她俩帮忙。

叶岁岁闲下来,又做了擀面皮。

九华县本地有土凉皮、凉粉,却没有擀面皮这种小吃,天气越来越热,擀面皮自然大有销路。

擀面皮的原材料也是面粉,叶岁岁也卖三毛钱一碗,利润跟热干面、馄饨都差不多。

直营点这边请了一个人,阮思娇跟叶岁岁就收收钱,连进货都不用顾沉舟再抽空去,面粉厂直接送货到店,还包卸车。

她们把三家店料理清楚,俩人每天还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一起看书,反而比先前还轻松。

但叶洪波跟朱芸就不好过了。

那天伍立诚带着大货车,当众宣布阮记粮油店改成第三面粉厂的直营点,叶洪波架子车上那四袋麦麸就再没人问津。

他们好不容易才确定叶岁岁是从第三面粉厂进的货,又想尽一切办法凑钱,还去求了伍立诚好久,才弄到五千多斤麦麸。

要叶洪波跟朱芸不赚钱把麦麸处理掉吧,俩人不甘心。

这五千多斤麦麸,两口子可是下了老鼻子力气,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回家的。

早点把叶岁岁的生意抢走的念头支撑着,叶洪波两口子整整拉了一夜,才把所有的麦麸拉回家。

他俩顾不得休息,又拉了几袋麦麸去镇上,就为了一大早抢叶岁岁的生意,恶心叶岁岁。

可结果,一斤麦麸也没卖掉!

两个没干过多少活的人,连着累了一整夜,拖着身子把那几袋麦麸拉回家,就倒床上睡了一天一夜。

此后好几天,叶洪波两口子才终于歇过来。

身体歇过来了,可院子里那一大堆麦麸该怎么办?

现在拉镇上去,五分钱一斤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