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18章 称鼎(1 / 2)

作品:秦有锐士|作者:迷惘的小羊羔|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1-05|字数:2182字

秦王荡怀着兴奋且贪婪的心情,一一参观九鼎。

这九尊宝鼎,每一尊都大小相同,高低相同,重量相仿,几乎毫无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宝鼎上的纹饰。

后世有云: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

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

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

以上雄金、雌金的含义诸书无解,大概是指合金的硬度而言。

“以占气象之休否”就是测国运之兴衰。

可见,鼎从容器、炊具、到祭器、礼器、又到宝器、神器,代代演变已彻底改变了实际用途,变成了国家供奉的神物。

而秦王荡所看到的九鼎,其纹饰都不尽相同,每一尊宝鼎外围,中间的一道方框内,都镌刻着各自的名号,或“雍州鼎”,或“冀州鼎”,或“青州鼎”,不一而足。

宝鼎之上,栩栩如生的镌刻着龙、凤、貔貅、麒麟等瑞兽,或者虎、豹、象、玄鸟等飞禽走兽,更有祥云、雷电等自然现象,也有国君、大臣、将军、黎庶、奴隶之类的人,跃然于鼎上。

秦王荡意味深长地道:“周王,这九鼎的气象,果真非同凡响。秦国亦有大鼎,但不及九鼎也,禹王所铸之九鼎,当为神器也!”

闻言,天子姬延亦是颔首道:“秦王说的没错。九鼎确非凡器!昔日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九鼎象征九州,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最后一句,姬延仍带着提醒的意味。

秦王荡微微一笑道:“寡人也曾听闻九鼎之旧事。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不过,在寡人看来,九鼎亦是神物,更是灵物。所持有者,若强,则是锦上添花,若弱,则为不祥之物!”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故而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由此可见,这九鼎与天子之位一般,都是有能者居之啊!”

姬延一听这话,心中可是老大的不乐意,挑眉道:“秦王此言差矣。天子之位,应当有德者居之!若是有能者居之,秦王,难道你是秦国最有能力的人吗?”

“寡人一言可决人生死,生杀予夺,能力还不大吗?”

“你……”姬延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秦王荡摇摇头道:“周王,别拿出你那一套周德未衰的腔调跟寡人说话。寡人不是楚庄王,你更不是王孙满!”

姬延为之三缄其口。

秦王荡又指着一尊宝鼎,问道:“周王,你可知道这九鼎有多大?有多重?”

你丫的还不是在问鼎?

姬延的心中很是不忿,但还是回答道:“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我大周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大小秦王不当询问。”

“说人话!”秦王荡直接拂袖道。

姬延气得额角青筋暴鼓,没好气地道:“寡人如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