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972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 / 2)

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者:风之清扬|分类:其他类型|更新:8个月前|字数:2042字

但通过试验发现,五十汉斤的石弹想要摧毁一艘大型的战船尤其是楼船,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很可能砸下几十枚的石弹最多也只能破坏战船的船舱,而无法做到真正地击沉敌方的战船。

而且在颠簸的江面湖面上,投石车的命中精度要远远低于陆地上,也就是说在陆地上,投石车平均每发射十枚石弹就可以命中四枚左右,而在水上,很可能两枚都不到,如此的低的命中率只有发射更多的石弹来弥补,所以这些船用投石车,只能是使用发射速率更高的连环投石车,而不能使用威力大但发射速率慢的投石车。

这反复的取舍让曹亮很是为之头疼,射程和破坏力之间,呈反比的状态,满足了一个条件,便要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两者之间,让曹亮很是为难,想要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个时候,桓范倒是提出一个办法,水面上最佳的攻击方式是火攻,当年周瑜火烧赤壁,便是用火攻之计一举摧毁了曹操的船队,如果将石弹换成猛油火罐的话,那攻击的效率是不是会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从重量上讲,猛油火罐是要远轻于石弹的,这样可以保证射程更远。

曹亮对桓范提出的这个建议也确实进行了考虑,在以前投石车的使用之中,魏军所投掷的也不光是石弹,还投掷过猛油火罐和火绳球,所以桓范这个提议也不算是特别的新意。

只不过以前魏军对猛油火罐的使用也是极为的限制的,单论威力而言,猛油火罐拥有极大的杀伤力,不过这东西即能伤敌,同时也能伤己,一旦操作失误,将猛油火罐的油给洒出来,对己方阵地和人员也容易造成伤害。

所以猛油火罐的使用并不是太普及,只有在必须要用到的场合才会使用,而使用时魏军也是特别的小心,害怕事故的发生。

而且在陆地上,那怕是里面的油洒落或者是火罐整体摔裂,造成的损害都仅仅只是局部的,而一旦在战船上出现失误,那可以说是致命的,燃起的大火可能会对船只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曹亮对这个提议还是持比较慎重的态度的,不过曹亮很快想到,如果将猛油火罐改为密封的形状,是不是会好点?

曹亮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他很快亲自动手设计了一个球形的瓷器,这所以不用成本更低的陶器,主要的原因不是陶器易碎而瓷器相对来说坚固一些,让就近的瓷窑将这些球形的瓷器烧出来,器形如好看光滑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沙眼和裂纹即可。

将猛油火罐之中使用的油料装到了球形的瓷器之中,然后用粘土封口,这样密封版的猛油火罐便问世了。

这样的猛油火罐外壳比较坚硬,只有击中敌船之后才会破裂,大大地增加了在战船上的安全使用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