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六章 翰林典籍,监牢诗稿(2 / 2)

作品: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作者:浪子回头再浪|分类:其他类型|更新:9个月前|字数:2103字

听完了毛骧的汇报,朱元璋这才注意到了手中的诗稿上的诗词。

毛骧汇报的便是牢房中的事,包括张丰写了四首诗词,其中两首是给自己的,一首是给朱樉的,还有一首是给朱元璋的。

这几张诗稿被毛骧提前拿了出来,也让人把第三首写给朱樉的多抄写了一份。

朱元璋看着第一首悼念诗,脸上不由露出笑容,说道:“可惜了,这么好的悼念诗,暂时是用不上了。”

接着又看第二首,第二首第一句大概意思朱元璋还是看懂了,就是说自己运气不好,所谓“远交华盖”。

再看到“甘为孺子牛”,更是觉得老二运气好,这是张天师愿意教导他老朱家最不成器的老二。

翻开第三首,按毛骧说,这是朱樉要求写的,看了一下,朱元璋顿时皱眉,把第三张宣纸一卷,随手放到一边,口中说道:“老二还是打少了,脑子里成天没点正事。”

再看向第四首,这是专门写给自己的。

朱元璋一字一字认真看完,胸中一口豪气直冲云霄,拍桌大声道:“好,这首好!”

说完,小心翼翼的把第四首卷了起来,放在一边,生怕被人看到,也怕纸张损坏了。

朱标、朱棣还有吴沉都在下面看着朱元璋的表情。

现在他们三人也都极为的好奇,不知道那四张纸上面写了什么。

朱元璋看向他们道:“你们定然好奇咱这手中写的是什么吧,都过来看,让你们也一起也鉴赏一下。”

朱元璋并没有把四首诗词都拿出来,而是前面两首。

朱棣第一个忍不住,往前过来。

朱标紧随其后,吴沉看到太子还有燕王都上去看了,自己才敢凑过来。

“原来是诗。”朱棣脑海中浮现出张丰的画面,但也没想到,居然是诗,“还有这字……”

朱棣看一眼就发现这字体似乎有点不同,以前倒是没有见过。

此时大明不论是篆隶楷行草,都发展的极为鼎盛,很多人都是从唐宋那些大家书帖中去临摹,对各个大家的字体都很熟悉。

朱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说道:“吴典籍,你过来看下。”

吴沉在文学造诣上是大明文人公认的,宋濂之后,吴沉可以说是文人的领袖了。

现在虽然被降职成为了翰林院典籍,但只要朱元璋一句话,随时可以连升三级。

朱标对吴沉也极为尊重,私底下喊着“吴师”,当着朱元璋的面就不敢这样喊了。

吴沉小眼睛眯成一条缝。

整个人完全被定住,眼睛再也移不开。

“这字比诗厉害?”朱元璋看不大懂,看上去这字也写的不怎样,好像自己也写得来。

“诗绝佳……”吴沉把第一首悼念的诗读了一遍,接着说道:“这字体,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啊,这神韵倒让我想到苏东坡的《寒食帖》。”

吴沉一下就入迷了进去。

对于吴沉这种书法爱好者来说,看到自成一派的书法,不研究透,根本出不来。

朱标在一边给朱元璋解释,说道:“父皇,吴典籍说的这《寒食帖》,又叫《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作品,里面笔法已经没有追求华丽了,而是返璞归真,浑然天成,与这字体有几分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