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87章 改变丰安城百姓的生产方式!(2 / 2)

作品:修行从清理万界垃圾场开始|作者:北岸河|分类:其他类型|更新:8个月前|字数:2286字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炭块,在地图上选定好的新村庄的位置,画上了圆圈。

“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李家罪人需要分散开来,既然如此,就让他们分散在这十个农村当中。”

黄安一一解释,解决棘手的难题。

衣食住行,都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哪怕是暂时被限制了行动的李家罪人,无法顾忌到“行”的问题,但基本的“住”的问题,还是需要第一时间来解决。

黄安不打算让他们聚在一起,形成新的村落,那不是和老家那里的袋鼠国一样了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分开,和其他正常百姓居住在一起。

然后,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慢慢改造。

工业化必然伴随着人口城市化,也就是所谓的人口集中。

但在整个大明,包括幽州丰安县在内,都是农业社会。

这里连工业主义的萌芽都没有。

所以,人口的大规模聚集情况,在大明是非常少见的。

从表面看,丰安城内和城外,人口数量都极多。

作为一个边境的偏僻之地的小县城,丰安城三十万的人口数量,比起老家很多县城,都不会低到哪里去。

甚至,比老家西部的很多县城的人口,还要多很多。

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

没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人类是不会冒险聚在一起的。

所以,丰安城这么庞大的人口,其实也是分散开来的。

城内的百姓,占据的总人口数量,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其他绝大部分百姓,都分布在城外四周。

丰安城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完全是建立在丰安城广袤的土地疆域上的。

以黄安对丰安城面积的大致估算,丰安城的总占地面积,可能有超过一万平方公里。

而这个数字,是老家那里的,十分之一的南朝鲜的总面积了。

而丰安城的人口密度,完全无法和老家那里的县城相比。

以丰安城的土地肥沃程度、种子质量和农田耕种技术来看,养活一个人,至少需要二三亩地。

有田产的每一家,几乎都在自家耕田方圆五百米内的范围中,生产生活。

这样的生产劳作方式,决定了幽州城外的百姓,是很难集中在一起的。

他们的家园,都比较分散。

两三户,或者五六户,构成一个小村落,然后在本地繁衍生息。

这就是常态。

从黄安的角度看,村落的规模,也非常小。

人口分布的分散方式,带来的好处极少。

最起码,对心中有追求的黄安,是这样的。

黄安要做的,就是改变这样的稀疏的人口分布方式。

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方式,也就是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达成自己将丰安城打造成根据地的目标。

他要将生活在城外的百姓,尽可能地聚集起来,统一管理,让他们发挥群体的巨大力量。

分散的人类,力量可以忽略不计。

但等人群汇聚,有了统一的管理,统一的目标。

那可以说,就初步具备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磅礴力量。

其中道理,黄安无法和赵师姐、骆飞瑶细说。

因为没有切身体会过黄安老家现代生活的便利,没有站在另一个生产力更发达的时代看问题。

解释得再多,她们也很难感同身受,并且真正的理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