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26章 行硪唱号(2 / 2)

作品:知否从蒙童开始|作者:骑小猪兜兜风|分类:其他类型|更新:8个月前|字数:2304字

“剩下小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

“吆吆嗨!”

“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

“吆吆嗨!”

……

行硪号子时而豪迈,时而诙谐,时而庄重,时而活泼,八名汉子袒胸露背,青筋暴起,喊声震天,动人心魄。

铿锵有力的硪工号子伴着满地烟尘,与滚滚黄河水一道,缓缓飘向天际。

石硪每一下落地,在一旁驻足观看的卫辰就觉得自己的心也被震撼了一下,久久难以平静。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黄河泛滥成灾,给两岸百姓带来了难以尽数的苦难,但苦难并不能打倒他们,反而铸造了他们苦中作乐、坚韧不拔的灵魂品格。

卫辰望着这群脸上洋溢着笑容的硪工,对他们的敬佩之意自心底油然而生,更坚定了要替禹州百姓修好这座大堤的信念。

只不过,河防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内里专业性很强,别看卫辰说起治河之策时滔滔不绝,但其实也就是提出一个大的战略方针,真到堤坝上去实地操作,卫辰肯定是两眼一抹黑。

因此,卫辰早就放权,将修堤之事尽数交给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河工。

至于卫辰自己工作的重点,则是替这几千号民役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筑堤工地上。

在遍地取土行硪之声的河滩上巡视了一圈,日头已高高挂起,卫辰回头问密县知县孙卓:“河工们中午的吃食预备好了么?”

这修堤筑坝,要干的都是繁重的体力活,辛苦比耕田种地更甚,吃不饱可不行。

因此,卫辰早就吩咐下去,修河民役的饭食,都是按照一日三餐的标准供应。

大周普通的百姓家里,一般都是一日两餐,卫辰给修堤的民役提供一日三餐,已经算是业界良心了,因此,不少无田之户听闻消息都争相报名前来修河。

为了保证民役们有力气干活,州衙库房里银子拨下去不少,就是不知道密县这里办事的官员拿出来的饭食成色怎么样,卫辰对此也是格外关心。

听到卫辰发问,孙卓战战兢兢地答道:“回大人,早就预备好了。一人一个黑面蒸馍,两个黑面烤饼。”

卫辰闻言点了点头。

所谓黑面,就是粗加工的粮食,口感当然远远比不上白面,但只要能足量地供应,就已经胜过大部分百姓日常的吃食了。

这时,已经有几十名农妇提着沉甸甸的箩筐来到河滩上,箩筐里装的正是小山一般堆着的蒸馍烤饼。

卫辰走到一个农妇面前,从她身旁的箩筐中取出一块烤饼,掰下一小块塞进了嘴里。

这烤饼用料确实扎实,但却硬得好像石头一般,又干又涩,让人难以下咽,卫辰只吃了一小块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瞥见旁边有装汤的木桶,当下就拿起马勺给自己舀了一碗热汤,将烤饼放在汤里泡软才觉得好入口一些,咀嚼过后细细品味,还有一丝属于谷物的香甜。

在周围一众官员属吏惊诧的目光下,卫辰就着汤水一点一点地吃完了一个蒸馍,两个烤饼,这正是先前孙卓所说一名民役的午饭份额。

末了,卫辰拍了拍鼓起来的肚皮,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孙卓道:“日后堤上的饭食,一模一样地送一份到本官那里。记住,是一模一样。”

孙卓对上卫辰深沉的目光,不由心头一跳,忙躬身领命道:“下官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