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4章 订婚仪式(1 / 2)

作品:从红旗到巴赫|作者:叶檀心|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6-09|字数:2285字

薛鹏和萧书秧在街坊里出双入对,大家都碍于薛副厂长,不敢乱说话。但是萧田野却知道两人马上相隔两地,没个说法,恐大妹似萧书和一样,遭受飞短流长。南下深圳之前,薛鹏在思忖良久之后,又与萧父商量过,达成一致意见。而那天,正好萧田野找他有事。本都是知根知底,两人又是好兄弟,三言两语将事情说的清晰明了。薛鹏回家,请父母去萧家说订婚的事宜。

这一边,萧田野先与母亲说了。萧母一直觉得最理想的婚姻距离应该是端一碗热汤回娘家,回到家汤的温度冷热适宜。加之薛鹏这孩子,又是她看着长大,脾气秉性不错。薛副厂长在厂里有头有脸,但是由于国际大环境波及,厂里的琐事繁多,两家本来就跟亲人似的,如今繁文缛节上就是能省则省。一切订婚仪式从简,两家人以及至亲好友,在友谊宾馆摆了几桌,买了些喜糖送给其他亲戚朋友。订婚仪式,虽然简单却不缺重视。薛父信奉马克思和恩格斯,但是事关儿子终身幸福,仍旧看着老黄历,选了一个婚嫁吉日。

那一日,萧书秧穿着萧母按照老上海旗袍的式样裁剪、缝制的中国红礼服。薛鹏也穿着刚定做的一身西服。宾客们举杯祝福一对璧人。好友王春华在一旁帮她拿一些饰品的东西,她在一旁看到台上的两人,眼中止不住的羡慕,目光却闪到萧田野身上。萧书秧恰好看到,打趣她,以后你穿肯定比我还好看。

薛父在饭桌上,同样给与两人祝福,说的更多的却是嘱托。他说,有位老人曾经说过人生的三个阶段:“父母靠我们做人”,“我们靠自己做人”,“父母靠我们做人”。这是那位老人的切身人身感受,同时又充满哲理。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完成了使命,下一阶段就要靠自己。

另有几句嘱托,第一句是工作事业“不求名利,但求顺心”;第二句是婚姻生活“不求浪漫但求温暖”;第三句为人处世“不求完美但求无愧”。我们都做不了完人、圣人,但是尽力做一个好人:孝老爱亲、正直善良、知恩图报。

薛母则是将家里祖传的一对龙凤呈祥老黄金手镯和戒指,亲手交给未来的儿媳。

已然是专业摄影师的韩大海,给幸福的一家人拍了张全家福。

订婚仪式结束,送走薛鹏,办妥厂里手续,萧田野在食堂和车间的师傅们一起吃了饭,算是道别。他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跟王春华说清楚,他们之间是兄妹一样的亲情。他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一个当做妹妹的人,直接成了枕边人。

这场订婚仪式,令王春华既高兴又失望。替好友高兴,替自己失望。一天傍晚的时候,萧田野专门找到她,很温和的劝她好好工作,以后定能找一个更好的人。可她却仍是觉得,只是时间问题。

萧母那段时间,人逢喜事精神爽,她闻着空气都带着甜味。本来到她办理内退的时间,但是资料室钱少活多,没技术含量,年龄大的嫌弃钱少,年纪小的嫌弃枯燥,这就使得她的内退时间一再延迟。

近期厂里资料室要进行修葺,防止到了雨季,屋顶漏水,算是被放了一段时间假期。参加完大女儿的订婚礼,高兴之余,又想起二女儿现在也是必须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之前和她说过一次,她说等和吴为挣了大钱,再说结婚的事。一日,萧母听新闻,说是工商局查处多例非法买卖邮票等物品的案件,她就想起二女儿。那一天和萧田野两人对于萧书和的问题进行讨论,萧母决定亲自到广州看看。正好趁着有假期,萧田野离开学报道还有一段时间,就决定到广州找萧书和与吴为说一说。萧母与好友卢阿姨说起去广州,她就说能不能同去,也想看看外面的发展成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