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章 寻鲤(1 / 2)

作品:从红旗到巴赫|作者:叶檀心|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6-09|字数:2050字

萧田野自从回了家,为了更好的学习,住到相隔不远的厂里八号街坊,外祖母家的地下室。洛阳人把这种有小窗户,能看到地面的叫半地下室。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像是老僧入定,也就吃饭才回一趟家。

萧长河上班必定经过那个半地下室。最近车间里工作忙,总是到忙到后半夜,那扇小窗灯仍亮着。

萧田野一早回家吃饭时,家里没人,就到卧室取书。正找着,好像是萧长河和母亲刘梅回到家。

他不想和父亲打照面,就在卧室看起书。

萧母说了句孩子今天怎么还没吃饭,昨晚又不知道学到几点。萧长河说了句:“我半夜下班,看他那地下室的灯还亮着。你让他也多休息,磨刀不误砍柴工。再说了,不管啥都得是平常下功夫,这会‘抱佛脚’,佛能听见?”

母亲刘梅突然想起什么,说道:“你说‘抱佛脚’,我倒是想起一个事儿来。我们同事家孩子今年也高考。他们说帮孩子‘寻鲤’。说是考试前在龙门石窟,有一条鲤鱼,它会在不同的石窟壁画中穿梭,凡是机缘巧合,能够看到它,拜一拜。在考试中就会有如神助!”

萧长河发出‘嘁’的一声,“封建迷信!”然后径直下了楼。刘梅嘟囔着:“我去叫孩子,让他来吃早饭。”萧长河在楼道里喊了句:“别叫了,让他多睡会。我去下象棋去,中午我做饭。”萧田野听到父亲‘登登登’,特有的下楼声音越来越远。

随即萧田野就听到母亲出门的声音,父母的对话悉数听在耳朵里。心想着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让父亲收回决定。

萧田野这才出来吃口饭,就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就看见薛鹏穿着厂里的深蓝色工作服,上面已经有些机油污渍。薛鹏高兴的说:“萧哥,厂里包了个小巴车去龙门石窟。可以免费坐着去。你也去呗,正好换换脑子。”

萧田野不愿意凑热闹,打发走薛鹏,从一堆书下面,小心翼翼翻出一本旧的《读者》。新书贵,这过了期的旧书像是白菜,按斤卖。读完了,还可以攒起来卖废纸。不过这旧书也没花钱,萧田野是从祖母的地下室搜寻出的。第一次随便拿了本,竟然看到了1981年的创刊号,记忆很清楚第一篇文章是张贤亮的《灵与肉》。对于许灵均父亲时隔三十年,回到国内,要去接许灵均出国时,两人准备见面的场景。许灵均的一家人因为去了一趟县城,就成了划时代的壮举,妻子还要给父亲带上几个茶叶蛋。当许灵均等待父亲,在他的豪宅餐桌上,看到几个诧异咧开嘴,畏缩挤在一起的茶叶蛋,苦笑一下。萧田野觉得许灵均的世界和他父亲的世界明明都是一个,但是却有个隔阂,让人莫名需要闯过一扇厚重的门,才能穿过他贫瘠,充满黄土和青草味儿的世界,抵达他父亲那个灯红酒绿,丰盈的世界。萧田野不是那种感性之人,却让他感受到文字,竟然能人有种石头压在胸口的压力感。叹服张贤亮的笔下生花,却觉得感性不宜多,多了会削弱阳刚之气。

但是《读者》给他却还有别的惊喜。就在昨天,他随手翻开另一本,有一栏的题目是“寻找笔友”,上面刊登了很多笔名和地址,整整齐齐,有点像厂门口待销售的拖拉机。正要翻页,一行骨力强劲的行书悬挂在书页最上方,上书曰“笔名‘巴赫’,寻觅笔友,地址xxx.”。这一行字,萧田野敢断定是个中年男人。笔迹干脆利落,留言没有赘述,笔名很洋气,但是书写却有书法大家褚遂良的笔法。写字的人应该还是位学识渊博、学养极好、爱好音乐的中年男人。在萧田野心里,好似出现了一位智者形象。

正巧那时候,苦恼于父亲的固执己见,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诉苦”信,想要看看这位“智者”怎么看待他的苦恼。展开纸笔,抬笔写道:“巴赫先生,您好。见字如晤。......”因为要省出这封信的经费,两天都只吃了一顿饭。

还有半个月就要考试,萧田野虽然很有把握,却仍是不敢松懈,信小心翼翼的寄出去,便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