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9章 桔梗变人参(1 / 2)

作品:雪原青黛|作者:九华农|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5-29|字数:2064字

自从抚松县推出参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模式后,只一年时间,种植人参就增加了三百万亩。

不光企业争先恐后将资金投入到参业中,连一些有魄力和胆量的农民,从银行贷款也要承包种植人参。

这背后的原因不光是政策的放开,还有政府对野生人参的保护。

人参的传奇药效在数千年的传诵拥护中早已根深蒂固,修炼成人形的地精在民间的威望几乎等同于两千多年前徐福去寻找的长生不老药。

野生人参不能挖了,聪明的参民经过多次尝试,将不足年限的人参移植到大树下培植,数年后再挖出。如此一来,既省时又省力,还不用像以往那样放山一两个月,面对未知的风险同时还得撇家舍业。

于是,抚松的人参种植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人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全家上阵的投入和付出。

可是省时省力和高回报的工作同时也意味着难度降低和民众的跟风。

抚松县的人参产量上来了,价格却开始下降了。

原来四十五一斤的参降到四十。

虽然这种下降幅度不足以让参农重视——农民如何能像商人那般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呢?

但是再过六年,等这一批将还属于胚胎一样的人参种到林子里的那些贷款参民——满心期待可以成为万元户脱贫致富的朴实农民将茁壮成长出来的林下参抬出来等待商人们上门求他们卖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全家省吃俭用,靠意志支撑下来的六年却成了愚不可及,当年被参商趋之若鹜的宝贝贱成了树根子,没人收,砸到手里,还倒欠银行贷款。

不过在当时,这些危机还没有显现,人们还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令他们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事业。

种植参的繁荣,也让越来越多的商人涌入抚松,抚松也成立了国内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万良人参交易市场。

市场竞争越来越大,李克利的贸易公司收入锐减,他渐渐感到恐慌。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歪门邪道,竟然想到了用桔梗冒充人参的主意。

他与高家屯村里不受待见的钟三拐子勾结,利用他家的地种桔梗,然后伪装成林下参再转卖到南方药厂。

钟三拐子将十亩种桔梗的地分散成几块,混在玉米地里。

让高大的玉米杆子将桔梗地围起来以防止被人发现。

虽然桔梗在地上的部分与人参截然不同,可等它长成后将地下的根茎挖出来晾晒干,再稍做加工,外行很难看出来它跟西洋参的区别。

何况桔梗本身可以入药,尝起来也微带苦味,更让人难以分辨。

最重要的一点是钟三拐子家的十亩桔梗三年可以产十吨桔梗,而同样的十亩地培育人参的话,只能生产出这个数的一半而已。

真桔梗的价格只有两元左右一斤,可把它包装成人参卖,却可以达到三十甚至四十每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