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6章 徐晃夜袭,敌军溃败!(1 / 2)

作品: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作者:余事|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5-12|字数:2699字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徐晃结合军部的情报,以及对袁营的了解,还是很快明白其中的深意。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们出征打仗、行军作战之前,需要先对敌军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

譬如敌军的将领是否有才能?战绩如何?什么出身?是否有可以利用离间的弱点?士卒是否训练有素?战场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等等。

计算出敌我双方的差距,这才可以做好充足准备出击。若是差距过大,就果断放弃出征,先削弱敌人增强自己,在伺机而动。

徐晃驻守在南侧战线,自然也知道敌将吕旷和吕翔的来历,他们都属于袁绍三子袁尚派系。

因为三子袁尚倍受袁绍偏爱,长子袁谭倍受冷落。这份军令的目的,就是抑强扶弱。助涨袁谭在军队的威望,形成与袁尚的竞争条件。

届时配合上谣言和细作煽风点火,就是加剧夺嫡之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就是最终的战略目的!

而他们的主公,对徐晃极其信任,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兵贵神速,让他可以自行其事,先斩后奏。

这种信任和认可,让徐晃倍受感动,但同样也深感压力。

他们本就以寡敌众,今日利用诡计让敌军退兵,挫其锐气。可若是想要加剧夺嫡之争,那么就需要大败敌军,重创吕旷和吕翔大军。

只有如此,倍受冷落的袁谭才能追平袁尚,势力相当的夺嫡之争,才会更加剧烈,不至于差距太大一边倒完败。届时他们才有机可乘!

徐晃想清楚了这一点,但对于如何大败吕旷两将,一时没有头绪。

别看他数个时辰前还设计逼退吕旷两将,但那是因时制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想要利用六千多疲兵,对抗吕旷两将的两万多兵力,以少敌多,以少胜多,那么同样还需要奇谋!

徐晃深思熟虑,此时天色逐渐昏暗下来,平原国地处黄河一带,北方的天气在秋季会逐渐寒冷下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日短夜长越发明显。

望着天色,徐晃心生一计:“夜袭!”

此计大有可为!

今日敌军久攻不下乐陵县,因为徐晃援军而至不得已退兵,军心士气低落谷底,并且因为十多日的攻城,众将士早就身心俱疲,突然退兵,紧绷的神经必将松懈下来。

而徐晃率军长途奔袭,成功援救乐陵县,按照常理来说,需要先安抚乐陵县百姓和守军,进行战后清理工作,修复断壁残垣的城墙等等。

长途奔袭的众将士,也需要养精蓄锐,而不是铤而走险再次对敌军突袭。

这就是一种正常思维!

毕竟士卒和战马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也需要饮食饮水,不能日以继夜的作战。若是为将者强行苛刻士卒连日作战,还会出现逃兵!

所以若是此时进行夜袭,敌人或将意想不到,还真的是大有可为的!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万一吕旷两将小心谨慎,也想到了这一点提前防备呢?因此徐晃虽然决定夜袭,但还需要进行情报侦查,确定有机可乘后,才能施行!

若是没有机会,徐晃会果断放弃!

徐晃立刻下令,并且是密令。

虽然乐陵县抵挡袁军的表现,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看起来与袁绍势不两立似得。但城中毕竟有数万人,谁知道其中有没有细作潜伏?

徐晃将三千骑兵分成两队,轮流换防休整,同时增加斥候对敌军的侦查。步兵已经接管城防,组成巡逻卫队在城中进行防护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