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8章 梅瓶底部的编号(1 / 2)

作品:我能和古董对话|作者:一棵云杉|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5-10|字数:2087字

原本没放心上的楚老,一听江枫这话,反倒疑惑起来。

“小江,你觉得是真品?”

平叔则笑道:“楚老,这不可能。我看,小江也是开玩笑。”

楚老没理他,开始认真看起来。

江枫见楚老开口问,也不好糊弄、敷衍,点头道:“我看应该是真品。”

呃!

平叔尴尬了。

毕竟他刚刚才信誓旦旦表示,这肯定是假的。都不到一分钟,就有人打他脸,而且还是个年轻人。

霍启华和杨莹看江枫是认真的,也凑过来观察。

他们是知道江枫的,不说有多厉害,但确实有些本领。

对于釉里红,他们也有所了解。可不敢百分百能断定真伪,实在是瓷器不好鉴定。自古到今,仿古瓷器太多了。

不要说他们,哪怕他们的老师,也不敢说百分百断定这种狂妄的话。

“确实是明代官窑的风格,是不是后世仿的,那就不好说。”霍启华发表自己的看法。

釉里红和青花瓷的起源都一样,发源于元代。

然而,青花瓷在元代就已经很辉煌,釉里红则是举步维艰。

一方面是工艺和技术难以突破,另一方面则是釉里红在元代没有市场。任何一样产品,如果没有市场,就很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搞。

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对蓝白相间的青花瓷的癖好,诱人的出口瓷的利益成为元青花成熟的催化剂。而釉里红却得不到经济刺激,举步艰难是可以想见的。

可即便元代的釉里红烧制技术不成熟,凭借着物以稀为贵的准则,每一件元代釉里红都是价逾黄金的珍宝。

直到明代,皇室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红色是明代象征皇权的神秘力量,使明初釉里红的制作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只要是带着“政治”色彩的,都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

在技术的改进上有了财力的保证,使明初釉里红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杨莹对自己师兄翻了下白眼说道:“明代釉里红也只有官窑呀!根本没有民窑。”

如果发现这不是官窑,那也肯定不是明代的。

在明代,只有官窑才能烧制釉里红,也唯有官府才能使用釉里红瓷器产品。可以说,真正让你感受什么叫“只许州官放火,不需百姓点灯!”。

“那你有什么不同见解?”霍启华瞥了眼自己师妹。

暗道:你要没有其他看法,那就别嘲讽我呀!

“这釉里红采用了线描的方法,确实明代才有的工艺。而且,这应该还是永乐、宣德朝之后的产品,在那之前,我们还没有宝石红。”

杨莹倒也说到点子上了,让作为老师的楚老频频点头。

明代釉里红在装饰上采用线描方法,改变了元代釉里红以色块为主的原始装饰工艺。洪武时期,采用了勾勒点染、双勾填色等多种技法,能自如的表现各种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