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章 合作形式,赚钱项目(1 / 2)

作品:我的生物科技有升级面板|作者:时间线上行舟|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5-09|字数:2273字

就在陆恒给自己升级大脑时,京城的另一处地方,也在召开关于他的会议。

杨明先和同为学部委员的一些专家沟通,随后一起又和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最后才是和最高层汇报。

因为陆恒的科研成果太重要,今天很多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这次紧急会议。

会议的结果也没有出乎杨明的预料。

陆恒的很多大项目,都没有得到积极反应,几乎所有人都不认可。

某领导便说道:“我相信生物科技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不过改造出能够比航母、核潜艇还厉害的生物,但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现阶段完全没有必要。”

另一个领导也说道:“让生物比我们星球还要庞大,那它靠什么物质成长到这么大?太天方夜谭了,这陆恒,还是太年轻,喜欢幻想。”

杨明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大佬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于是说道:“陆恒的这项成果属于国际领先,只要掌握住聚合酶的源头,我们甚至能领先世界数十甚至数百年。”

领导们也没有否定陆恒的能力。

只是觉得陆恒拿出的一系列方案,有些不靠谱。

最后还是坐在首位的人拍板道:“太不切实际的项目,暂时就搁置吧,如果陆恒真能研究出更厉害的粮食作物,那他想做什么研究,我们都可以支持下去。”

会议最后将基因编辑技术列为国家机密,对陆恒的安全保护也提到相应级别。

陆恒想要做粮食的研究,完全支持!

前期将拨款十亿,用作上清大学成立基因编辑相关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经费。

想要什么人员配合,陆恒可以提供需求名单。

需要别的支持也可以酌情满足。

而陆恒需要将相关技术,传授给如杨明这样的老科学家。

对比起陆恒这样的年轻人,老科学家更被会议室内的众人信任。

杨明院士十几年前就是水稻测序项目的负责人,这个新成立的国家级实验室,将由杨明领头,陆恒具体什么职务,也是实验室内部商议决定。

成果归属问题也简单进行了讨论。

既然是国家级实验室的项目,成果也不会属于陆恒个人。

而是属于国家。

不过因为陆恒提前说过,原材料只能他掌握,所以只能采购陆恒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

接下来就是和陆恒谈判,会议只是确定官方的条件。

等和陆恒谈拢,才开始后续合作开发技术。

在官方条件确认后,杨明就做出决定。

他不能抢自己学生的风头,如果最后实验成果出来后,大家都认为是他起关键作用,估计陆恒也不愿意以这种形式合作。

这个国家级实验室明面上他是负责人,不过他会另外开设水稻项目,让陆恒成为负责人。

如果出成果,也是陆恒的功劳。

实验室的名字就不能单纯以水稻命名,最后杨明和上清大学校长商议后,决定以“夏国基因编辑实验室”为名。

下设多个科属项目组,如水稻就是禾木科、稻属项目组,拟定陆恒为负责人。

同时肯定要有其他作物的研究科属。

如禾木科、玉米属,禾木科、高粱属,陆恒是总负责人。

还有别的生物研究项目。

苹果、森林草莓就属于蔷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