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2章 衙门(2 / 2)

作品:鬼话连篇|作者:酱油加盐|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5-08|字数:2090字

“一起进来的王八蛋们,除了嗝屁朝凉的,应该全到了。”

“弥勒教是狗皮膏药,沾上了,就甩不掉,除非你们了结这群疯子嘴里的命丝外,没有别的办法。”

道爷看着衙门口的鸣冤鼓,对身后的两个白丁交代了几句,率先走到鸣冤鼓前,拿起鼓槌,对着鸣冤鼓就敲了下去。

整座县城,都响彻着鸣冤鼓的声响。

李与义甚至听到街角处有细微的脚步声,毕竟整座县城内一点其他声音都没有。

“上古神兽也不给力啊!这帮王八蛋还没有死光,真踏马的海水不可斗量。”

“走,去见青天大老爷。”

道爷冷笑一声,便独自走进县衙中。

李与义也收回目光,惊讶的发现,刚才还紧闭的县衙大门,现在门户大开,就跟白雪肩并肩地走了进去,但他心里思考着如何跟那位班仁若大师商量,解除他们之间的尘缘俗务。

天底下县衙从秦汉开始,就都是一个样,其整体布局严格按照“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狱居西南,传统规制营建。

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一堂,二堂,三堂,东西两侧配廊房,历朝历代都有没发生什么大改变,只有细微的改动。

三人顺着甬道走了没有几步,就来到一处石牌坊前,这玩意叫戒石坊,这是古代官府衙门的标配。

石牌坊正面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

而背面镌刻着廉生威三个大字,意思是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正反两面合起来,就是一则著名的官箴。

在明清时期,每逢新知县上任,都要带领衙门属员到戒石坊行“拜牌”之礼,这是古代官场教育的一项固定仪式。

但这玩意就是骗小孩子,没几个人当真,官字两张口,吃得自然就比小老百姓多。

自古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当不得真!

当不得真!

穿过戒石坊,便是县衙大堂了,它是县衙整个建筑群中最高大的一处。

眼前这大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屋顶为单檐悬山顶,大殿屋顶,挺立在正脊两端的传说是龙的第九子鸱吻。

因其生性喜欢吞火,人们常把它作为大殿正脊两端的吞脊兽,取灭火消灾之意。

垂脊上的叫嘲风,传说中龙的第三子。

生平喜欢在险要的地方东张西望,所以被安放在大殿垂脊两端,象征着吉祥,有消除灾祸的含义。

艺术鉴赏中专门有一课,就是对中国古代官衙构建的解析。

说实话,艺术,历史这类人文学科,读起来非常有趣,并不乏味,读完之后,既能重塑审美,又能增长见识。

但这都属于屠龙技,拿到社会上,对于找工作一点用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