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五十三章 福宁殿与君夜话(2 / 2)

作品:穿越吧,诸天|作者:汤饽糊|分类:其他类型|更新:5个月前|字数:2262字

方牧野道:“高氏身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人以为女中尧舜,却也不过一个贪恋大权的短浅妇人罢了。她早些年联合保守派,全面废除于民于国有利的新法,使得大宋彻底失去了一次扭转财政危机、缓和朝野矛盾的机会,也让大宋的经济开始崩坏。而如今朝堂之上党争愈演愈烈、纷乱无常的政局,也是因她而促,朝廷官员只满腹心思地想着如何内斗,哪还顾得着如何治理国家。好好一个大宋,倒是在高氏手中,日显衰落腐朽之气了。”

说到这里,方牧野停顿了一下,看着赵煦继续说道:“反而是你,在我看来,倒是有一代雄主的潜质,可以一扫大宋如今的颓势。”

赵煦不禁流露出一种得遇知音的欣喜,随即又变为一种束缚无力的失落感,说道:“如今朝中大臣无不无视我,皆以太皇太后马首是瞻,太皇太后也以我还小为托词,不肯还政于我,我又哪有机会施展拳脚,做一番大事业出来。”

面对赵煦的抱怨,方牧野笑而不应,问道:“若你掌权,将何以为之?”

赵煦年轻的脸上登时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昂然说道:“自然是继承先皇遗志,重启变法,富国强兵,恢复国势,待得时机成熟,便是再现我汉家雄风之时。”

赵煦走到窗前,推开窗户,顿时一股冷风袭来,赵煦只觉寒气逼人,不由得咳了两声,却不理会。

此时北斗七星闪耀夜空,他眼光顺着斗柄的指向,朝北方望去,沉声说道:“咱们燕云十六州给辽人占了去,每年还要向他们进贡金帛,既像藩属,又似臣邦,我身为大宋天子,这口气又如何咽得下去?难道咱们永远便要受辽人欺压不成?我大宋土地富庶,兵精粮足,人丁众多,何惧契丹?我必将选将练兵,秣马贮粮,然后北上在疆场跟他们决一死战,洗雪祖宗之耻,扬我大宋国威。”

他声音越说越响,心中所想尽是如何破阵杀敌、收复燕云十六州,幻想自己骑上高头大马,统率百万雄兵,攻破上京,辽主肉袒出降。

方牧野看着那伫立床前的热血少年,暗暗点头,随即抬手轻轻一招,那被赵煦推开的窗户便如臂使之,轻轻关了起来,赵煦当即被这神乎其神的手段震住,眼中露出惊异之色。

方牧野笑道:“你身子骨弱,莫要着了凉。”复又问道:“如今这朝中大臣,你又将何以处之?”

赵煦忿忿道:“他们自称君子,自诩朝廷肱股之臣,满嘴‘仁义道德,苍生社稷’,其实都是些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小人,国家大事,尽皆误在这帮腐儒手中,我若执政,非将他们重重惩办不可。”

方牧野微微一笑,说道:“我有一些刍荛之见,不知你是否愿意一听?”

赵煦正色道:“先生请讲。”

方牧野道:“你要绍述先帝,复行新法,自是可行的。但治国理政,非儿戏也。我知你这些年对高氏及保守派的忌恨与日俱增,但高氏自垂帘以来,所用之人,亦有国家栋梁之才,所施之政,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你不应因心有怨恨,只图消除胸中恶气而作对报复,一概罢免否决。为君者,当先国而后己,凡事以国为重,利则用之,害则去之,不可以怒而夺神志,不可以愠而致离乱,当克己自律,勿忘初心。”

按照原本的发展,亲政后的赵煦确实是放开了手脚,一通“撒气报复”。

对于高滔滔摄政期间任用的官员和制定的政策,他一概罢免否决,通通反着来。他把章惇、蔡卞等变法派核心人物重新召回朝堂,把保守派官员几乎全部贬到偏僻蛮荒之地,即便富有才学的苏轼、苏辙也未幸免。

赵煦眉头一皱,虽然心有不喜,却也听了进去,略作思忖后,向方牧野道:“多谢先生提点。”

方牧野微笑颔首,说道:“至于高氏不肯还政于你,此事你不必担忧,我自会助你得偿所愿。”

赵煦当即激动难抑,郑重道:“先生若能助我拿回大权,我必以师礼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