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一十七章 停柩不葬(1 / 2)

作品: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作者:半纸情书0|分类:其他类型|更新:6个月前|字数:2296字

打完怪拿到奖励,心情愉悦的陈景乐,此刻正漫步在海澄府街头。

说起来,这边的民间信仰确实多得离谱。

比之前在义安那边见到的还多。

大的庙宇就不说了,那种巴掌大,连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容纳的小庙,在这边随处可见。

在街角!

在村野!

多是供奉一些其他地方没有甚至都没听说过的俗神。

像什么古公三王、九龙三公、良岗圣王等等,外地人估计听了也不知道这神什么来路。

除此之外,和陈景乐老家那边一样,这边几乎每村都会供奉有境主神。

文化同宗同源嘛。

这边的境主,多是由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属下部将,以及历朝历代本地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武将、特别是南宋末年抗金武将担任。

有些地方还会有专属于本县本府的境主。

比如说海澄府的城隍,历史上祭祀供奉的是西汉高皇帝刘邦麾下重臣周苛。然而若说海澄府的境主,就不是周苛,而是漳圣王陈元光。

属于本地特色了。

相反的,这边文臣崇拜少之又少。

不过即便再小的神明,在这里也是香火不断。

可见这边对诡神的迷信程度。

对神明信仰无感的人,大概率是不喜欢的,而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人,这里处处透露着神秘色彩,令你痴狂。

……

除此之外,海澄还有一项比较禁忌的民俗。

是陈景乐无意中发现的,一开始还没发现,下意识觉得不对,掐指一算才明白。

众所周知,人都会死。

而死后通常都会有葬礼,除极个别地方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要将尸骨下葬的。无论是葬在哪。

不过海澄这边,却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项名为停柩不葬的风俗习惯。

所谓停柩不葬,就是先人逝世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选择下葬,而是把棺木停放在家中或者寺庙内。

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摆在客厅里,当作饭桌使用,一家老少三餐都在上面吃饭。

若是让外地人看到,怕是头皮发麻,理解不能。

空棺也就罢了,问题里面躺着尸体的啊。

比买房放骨灰盒还离谱,何等诡异的民俗。

其实停柩不葬这一习俗,并非闽地或说海澄首创。

最开始是流行于两汉年代的中原地区,那会儿盛行厚葬。后来魏晋时期流行薄葬,停柩不葬的就少一点。待到隋唐时期,重新流行厚葬,又开始盛行。最后于宋时才流入闽地,并于明清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停柩时间也从数月到上百年不等。

而停柩不葬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闽人迷信风水堪舆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