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9章 反围盘技术(1 / 2)

作品:四合院刘光福:80年代小板爷|作者:相声专场演出|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3-28|字数:2198字

刘光福知道,单纯人工轧钢,没有多难的难度。

轧钢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粗钢块烧热到1000度,钢条软化后,

送进轧钢机,机器里面有几个辊子和刀具,其实就是擀面杖和菜刀,在钢锭上压来压去,再切成条,就成钢条,

将钢条反复压长,直径缩小,最后得到需要的直径。

从这个角度讲,轧面条跟轧钢筋,真的没啥太大区别,抖音里就有视频。

现在很多收废铁的村子,买个加热炉和轧钢机,就开起了轧钢厂。

即便是1980年,弄个轧钢厂,其实也用不着投资多少钱。

低投资轧钢厂的例子,就是80年代最出名的大邱庄,这个村全村都是盐碱地,亩产还不到200斤。

1980年,穷到全村有100多个娶不上媳妇的光棍,穷的一批,村里女人全跑光光。

大邱庄里有个农民,去津城钢厂当了轧钢工人,说轧钢能挣钱。

村长老禹就用按照他的设想,买下津城炼铁厂几十年前就淘汰的废旧轧钢机,用1952年就淘汰的人工操作技术,办起了个轧钢厂,几年之后竟然成了全国首富村。

而大邱庄用的机器和生产工艺,就是人工轧钢,和1930年的方法没有任何区别。

这一套人工轧钢方法,在现在还在用,把那操作工想象成易中海就行了。

其实易中海这个“钳工”,感觉很没文化,也没觉得他能看图纸,应该是轧钢机前的夹钳工才对。

轧钢过程大概这样,磨砂工会先给毛坯钢条进行表面抛光,然后送进在通红冒火的高温熔炉里,等到变软,易中海会用钩子一拉,红通通地滑落在地。

然后,易中海要一个长夹钳,快速地夹住钢条头子,

而看似简单,实则十足的刺激,那可是1000度高温的通红铁条,任何人靠近五米之内,都会在一秒内浑身汗透。

夹住以后,易中海必须拖着与炽热发红的钢条,顶着与地面摩擦时四溅的火星,将它塞进进入初轧机,这个动作必须一气呵成,夹钳工把这俗称“抢头子”。

轧钢机出口站着另一个夹钳工,同样要赶紧把钢条夹住,迅速塞到其他轧钢机里。

有时轧钢机并排布置,还要将通红的钢条,绕着自己进行180度回旋!

那场面,钢条就如同连续不断的火龙一般,高速从几个轧钢机出口与入口之间穿梭,飞入飞出。

轧钢机旁边必备水龙头,抢了一次头子之后,立刻就得打开水龙头喝凉水降温。

工人实施两班倒,每轧50次为一班,极限连续工作时间大概四十分钟。

这还不算,光耐热还不行,只有反应敏捷,走位灵活的工人,才能干夹钳工这活,

因为轧钢机经常放喷吐火舌的大招。

这时,易中海就会看见七八根火龙似的钢条,凌空飞起,满地乱蹿,那时简直就是金蛇乱舞,比王者荣耀都刺激。

这时,易中海就要迅速走位,判断火龙飞来的方向,

只要被飞舞的火龙碰到,四合院就会全院吃席,娄半城也得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