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65章 碎星出鞘(1 / 2)

作品:金闺娇娆|作者:涂山氏|分类:都市生活|更新:2022-09-02|字数:6384字

日复一日,转眼间竟然又到了深秋时节。看着大慈悲寺里满树金黄的银杏,朱良莘却一点欣赏这美景的念想都没有。

马上,便是农历八月十五了。五日之前她来到大慈悲寺再一次想要说服萧烁回到朝堂中去的时候,萧烁却告诉她,他想要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剃度出家。

法号,了尘。

想起那日母子二人的对话,朱良莘冷笑了一声。容月跟在朱良莘身后,听到这细小的声音,只是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飞快地低下头。皇后此时的背影看起来是如此的迷茫无助,让她觉得有些可怜。可是,她也清楚,皇后还轮不到她来可怜。

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摸爬滚打的人,谁的身上没有一两件刻骨铭心的事情,谁又没有一两个命中的劫数。

而今太子萧烁,便是皇后命中的劫数。

朱良莘在那株活了千百年的银杏树下驻足良久,硬是压下了心中翻腾的那酸涩的惆怅之感,这才又带着容月去了萧烁的禅房。

禅房里敲击木鱼的声音,并没有因为这两个不速之客的到访而暂停。直到念完那一整本经文,萧烁才将小锤放到一边,睁开眼睛,“你来了。”

朱良莘站在他身后,瞧着他那一身月白色的僧袍,已很难从他身上看到零星半点过去的影子。她下意识地闭上眼睛,稳定了一下情绪,复又睁开。

“你过几日便要剃度了,届时你便不再是当朝太子,亦不再是本宫的儿子萧烁,只是出家人了尘。怎么?本宫不过是想在此之前与你说说话,再来看看你,这也不行吗?”

萧烁轻轻叹了一口气,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见过朱良莘会放下身段说这样的话,他到底还是心软了,“母后今日里来想与儿臣说些什么话,儿子听着便是了。”

“进你这山门之前还有很多话想说,刚才推开门瞧着你念经的模样,忽然便不想说了,”说到此,朱良莘顿了一下,神情复杂地看着萧烁坐得笔直的背影道:“就让母后好好看一看你吧。哪怕不看你的模样,看一看你的背影也是好的。”

萧烁闻言,转过身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朱良莘看。朱良莘与他对视了片刻,发现他的眼中不见任何挣扎与温情,只有审视和些许疑惑,于是她笑了笑道:“怎么这般瞧着母后。”

萧烁垂下眼来,双手合掌于胸前,“儿臣在想,母后是变了,还是其实并没有变。”

他说得隐晦,朱良莘却全听懂了。她五味杂陈地看着萧烁,眼中隐隐含着泪光,“已经到这种时候了,母后与你所说,都是肺腑之言。”

她说得情真意切,可是萧烁却依旧垂着眼泪,没有半点动容。朱良莘沉默了一会儿,见对方竟然是这般反应,眼中渐渐也没了泪水。

她抬起手来用指腹擦拭了一下眼角,又温婉地笑开了,“倒是我自讨没趣了,你即将是佛门中人,又怎么会被这些世俗红尘给乱了心思。罢了,你想做什么便去做吧。本宫不拦你,也拦不住你。只是那小孟氏,你打算如何处置?”

“她若想离开,请母后与父皇放她出宫。她若不想离开……那就让她留下来吧。只是宣儿,不适合留在她的身边抚养。”提到自己的儿子,萧烁眼中掠过一丝愧疚。这个孩子自打出生以来,他就鲜少前去探望,转眼已经几个月过去了,这孩子的模样竟然也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变得模糊。

萧烁知道,自己不是个称职的父亲,而孟一菡也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朱良莘听了他的话,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旋即哂笑道:“本宫还以为,你果真是了无牵挂了。原来,到底还是有些牵扯的。”

说到此,朱良莘便没有再说什么了。萧烁低着头,全当朱良莘是应允了她的请求。毕竟,他已经没有用处了。朱良莘若还想再东山再起,宣儿便是她唯一的机会。如此想来,朱良莘定然也不会对宣儿太差。

只不过……这并不是萧烁想要的。萧烁越是往深处想,就越是觉得这是一个死局。他深吸一口气,再一次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静心咒,不愿再与这些世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良莘也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没有咄咄逼人,“好了,该说的都说了,该看的也看了,本宫走了……烁儿,后会有期。”朱良莘如是说道,便带着容月转身离开了小说的房间。

萧烁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瞧着朱良莘抬步走向灿烂的阳光中,那刺眼的光芒让他始终看不清楚朱良莘离开的样子。萧烁闭上眼,自嘲地想,从始至终,自己到底还是没有看清楚母亲。

朱良莘离开萧烁的小院时表现得很平静。正是因为如此,容月才会心中惴惴不安,战战兢兢地跟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地向前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朱良莘停住了脚步。容月也跟着停了下来,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任氏住着的那一方院落就在他们站着的山坡之下。

山坡之上,那一颗凤凰花树早就已经卸了干净。时值深秋,却还是郁郁葱葱的,没有半点树叶枯败的迹象。

也不知道她们是站了有多久,朱良莘总算是有了动静,“本宫忽然有些想家里人了。今日你不若随本宫去一趟朱家吧。”“是,”容月不疑有他,上前扶住朱良莘,二人继续向山门行去。

……

阿金这两日总是心神不宁,没来由地烦躁,可是偏偏日子过得平静,没有一丝一毫地波澜。除了太子明日要在大慈悲寺剃度以外,不论是朝中还是民间,真的是没有一点大事儿了。

这一晚上,宋文禹坐在阿金的身边看书,无意间抬起头来,见到她正盯着房间的某一处发呆,便将手中的书放了下来,“阿金,怎么了?可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阿金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只是这一阵子总是心神不宁,总觉得是要有大事发生。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讨厌得很。”

“沈大郎君那儿生意如何?”听了阿金的话,宋文禹倒没急着说些让阿金宽心的虚话,反而是剥茧抽丝地一样一样地细问,直到问到了通天阁的情况,得了一切安好的答案之后,他才又道:“你看,大家一切都好,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儿,所以我觉着,大概只是因为你月事要来了,才会如此吧。”

阿金瞪了他一眼,被他这么一插科打诨,她的心情确实也没有这么沉重了,只是那一抹不安,总是会时不时地蹿出来,让她心神不宁。阿金怔怔地瞧着桌上的那盏灯笼,见它散发出来的光亮忽明忽暗,便想着将灯罩拿下来,剪一下灯芯,“大概是这些天太过风平浪静了,才会让人觉着有些害怕。”

宋文禹将她手里的灯罩接了过去捧着,又看着她拿着剪刀细致地剪着灯芯,屋子里顷刻之间变得更加亮堂了些,“你担心得也没有错。越是快要尘埃落定的时候,便越是怕横生枝节。你放心,我一定会小心行事的。”

阿金没搭腔,只是将手里的剪子放下,又双手接过宋文禹捧着的那个灯罩,她刚把灯罩套在烛台上,就见怀仁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临到门边站着的时候,险些还摔了一跤。他那一张惊慌失措的脸,在烛光的照射之下,更显得苍白。

阿金心里咯噔一下,只觉得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还是落了下来,狠狠地砸在了她的心上。

“大少爷,出大事了。您快些随我来。”怀仁吞了口唾沫,颤抖地说出这句话。

他话音刚落,宋文禹便已经走到了房门口,临离开之前他又转过头来看向阿金,“阿金,你等我回来。”

阿金胡乱地点了点头,直到宋文禹也离开了,才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阿珍见状,忍不住问道:“姑娘可是担心姑爷,若是如此,奴婢可以跟在姑爷身后,前去一探究竟。”

“不行,”阿金摇了摇头,“若他是去见萧湛,你一定会被发现的。”

阿金正在沉思的当儿,忽然窗口处传来细微的击打声。阿金听到这动静,立马打开了房门,便见一只通体玄色的雀鸟站在窗棂边上,歪着头瞧着她。阿金将它引到手上,又喂了它几颗鸟食,这才拆开绑在它爪子上的竹筒。

“姑娘?可是通天阁那边的来信,”阿珍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通天阁豢养的传信夜莺,见阿金脸色变得难看,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阿金僵硬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阿珍,喃喃道:“果然是出事了。阿珍,我要出去一趟,你不要跟过来。”

“是,”阿珍应了一声,就见着阿金将那纸条扔进了灯笼之中,直到看着那纸条燃烧殆尽,她才起身换了一身轻便的男装,一个起落便翻过了宋府的院墙。

……

大慈悲寺,大火连绵。

七巧扶着任氏在几个黑衣人的护送之下一路往山门处厮杀突围,眼见着就快要到门口了,却不知道从哪儿又蹿出来一对黑衣人。他们眼神冷峻,胳膊上绑着一根红色的丝带——这便是他们和护卫任氏的人的唯一的区别。

“夫人,您还是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了。小的们是请您去做客,并非是要害您性命,您这又是何必。”为首的男人开口说道。他话音刚落,他的人便已经将任氏包围了起来。一直护着任氏的几个黑衣人见状,也将任氏及七巧圈了起来,大有负隅顽抗的架势。

任氏抱着瑟瑟发抖的七巧,冷冷地瞧着对方的领头人,“你们请我去做客,我可以答应,但是要留下我身边这些人的性命。”